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没有强势新闻,就没有强势电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01 浏览:9557
论文导读:
摘 要:近年来,一些地方广播电台面对着被冷落、新闻时段被挤压、广播新闻采访可有可无、广播新闻播出模式落后、舆论监督乏力等现实理由,其存活和发展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本文认为,坚持“新闻立台”的原则,打造强势新闻,扩大广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广播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闻立台 强势新闻 广播
【】A

一、广播新闻与电台影响力的目前状况

(一)广播被冷落

近年,全国各地市级电台纷纷与电视台合并,组建“广播电视台”。这一改革理论上原本有利于转变电台与电视台之间的割裂,达成新闻资源的共享,以电视之“强”补电台之“弱”,形成强大的合力。然而,一些地方的改革却走了样,电台变成了“附属品”。

(二)新闻时段被挤压

一些电台,尤其是市级电台,基于广告经营的压力,只能走“薄利多销”之路。由此,广播新闻节目时段能压就压,有的已经被挤压到极限。
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大量的新闻类专题节目时段让位没有强势的新闻,就没有强势的电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于各类“合办节目”和医药健康节目,只留下早、中、晚等几个纯正的新闻节目,象征广播新闻形态依然存在。独具特色的广播新闻节目,实际上几乎变成了鸡肋。

(三)广播新闻采访可有可无

一些尚有新闻中心或采访队伍的电台,由于台里压缩成本或人力不足,能不出动的采访就不出动。一些尚存新闻热情的广播记者编辑,想出去抢新闻,也往往因没有采访经费而被迫放弃。
几乎彻底放弃新闻最基础的采访环节,最终的结局是直接导致广播新闻几乎等同于“报纸版”“电视版”“网络版”。有的电台一个23分钟的新闻专辑没有一条自采录音稿,播音员清一色宣读“文字版”,广播新闻应有的特色荡然无存,可听性大大下降。

(四)广播新闻播出模式落后

一些电台新闻基本沿用固定时段、节目播出的传统模式,一天一般安排早、中、晚三次新闻节目,时间长度在10至30分钟不等。上世纪9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每半小时一次“简明新闻”(类似今天的“滚动新闻”)被取消。一些市县台的早晨新闻节目,都是提前一天下班前编好。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前一天上午、甚至不乏从报纸上摘抄再前一天发生的新闻。最新鲜的“昨夜今晨”重大新闻在早晨新闻节目中毫无踪迹,时效严重落后。

(五)舆论监督乏力

一些电台尤其是市县级电台,片面理解“喉舌”的作用,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一是新闻内容都是当地党委政府会议、领导行踪之类的时政新闻,做“遵命文章”,长篇大论,枯燥无味。二是大大小小的舆论监督采访基本不敢碰硬,甚至全面放弃,一概不涉足所谓的“敏感话题”“负面报道”。三是很多电台基本没有民生新闻、深度报道节目。
舆论监督乏力,其后果首先是新闻监督的固有积极性功能丧失,其存在价值与社会作用大打折扣。其次,听众听起来味同嚼蜡,严重削弱电台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久而久之部分听众就将广播抛弃。

二、新闻对于电台重要性的再认识

要准确评估和认识新闻对于电台的重要性,这看似是一个肤浅而多余的论题,却是探寻重塑广播新闻影响力最重要的认识基础。

(一) 坚持“新闻立台”是广播媒体特质所决定

广播媒体首要的特质是传播新闻信息,而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肩负着宣传大政方针、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关注民生理由以及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等责任。新闻是广播媒体的脊梁,广播新闻的作用和社会责任十分重要。因此,广播必须坚持“新闻立台”的基本原则。近些年来,从国家级到省市级多数电台都进行了频率细分,兴办了包括交通、音乐、文艺、体育等专业频率,通过频率专业化实现与受众专业化的适配,使广播很好地适应了新时期传播趋势所需。在广播走向频率专业化的过程中,新闻专业频率也同样能够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电台中国之声就是广播新闻专业频率的成功典范。中国之声倾力打造完全作用的新闻专业频率,不仅收听率不断攀升,新闻影响力日益增大,而且不少新闻被各大网站、报纸转发。中国之声成为电台的“拳头”,强势的“央广新闻”功不可没。

(二)新闻与经营相得益彰

广播不是纯粹的娱乐工具,电台也不是企业化的营销机构。广播谋求存活发展不能排斥经营,应该设法搞活经营。但是,搞好经营并不意味着必定以压缩新闻时段为前提,更不能错误地将新闻与经营对立看待,进而忽视新闻并大幅度削减新闻的投入。
唯有拥有影响力的媒体,才能吸引广告的大量投入。新闻影响力越大,广播的影响力越大,广告时段的附加价值也越大。相反,一些没有影响力的电台,广告经营仅靠“人情广告”、医药广告勉强过日子,最终必定会陷入困境。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闻与经营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做好广播新闻是媒体竞争所需

全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和手机等传播媒介各领,竞争激烈。
而媒体的竞争,在一定作用上就是新闻的竞争。新闻的影响力,就是媒体的影响力。人们听到“央广新闻”,就会感受到电台的品牌影响力。由于广播的传播特性,广播新闻在如今的新闻大战中仍具有竞争优势。如在突发事件中广播新闻的覆盖率和到达率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新闻竞争无疑仍是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重要武器之一。

三、着力夯实广播新闻强势的基础

广播与其他媒体间的竞争需要新闻,准确讲,是需要强势的新闻。怎样的广播新闻是强势新闻?怎样打造强势广播新闻?这是需要准确把握并加以着力解决的两个关键理由。
笔者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建设强有力的广播新闻队伍

广播新闻采编制作流程的诸环节需要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和名评论员,营造“名人效应”。这些构成人员是广播新闻影响力的直接制造者,每个岗位各具其重要性,缺一不可。但凡采编播某个环节存在不相称的明显短板,都会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整体形象,削弱广播新闻的影响力。

(二)让广播新闻滚动起来

广播作为视听觉媒介,其中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伴随性收听,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复旦大学《全国居民生活与媒体使用调查(2010)》显示:即便是在信论文导读:“热”起来,“活”起来。(作者单位: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本文编辑:莫玉玲)上一页12
息传播手段多元、人们获取信息渠道选择多样的背景之下,在全国公众媒体触达率中,除了电视、网络和报业之外,广播依然拥有28%的比例,居第四位。尼尔森的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作为现代信息工具的手机成为最普遍的广播收听方式之一,在收听手段中占据48%。网络电台兴起,占有20%左右的收听比例,给广播拓展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此外,在不少发达国家,收听广播依然是众多人的选择,尤其是车载广播收听。事实证明,广播不仅没有被遗弃,而且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潜在相当大的存活发展空间。
需要正视的是,传统而古板的每天设置几个定时段“新闻专辑”的播出方式已经彻底落后,无法满足听众的信息需求,无法适应信息快速传播的竞争,难以形成广播新闻的品牌效应。广播新闻要基于伴随性收听这一独特优势营造自身的影响力,唯有华山一条路——“式”滚动播出。

(三)以新闻频率为载体构筑广播新闻品牌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自从有商品交易出现就伴随着品牌效应。当今,更是一个推崇品牌的时代。商品需要打造品牌赢得市场,广播新闻亦是如此。
打造专业的新闻频率,电台可为,没有强势的新闻,就没有强势的电台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省级电台也完全有可为的条件。在网络无边际的时代,广播作为伴随性收听的听觉媒体,更有利于快速汇聚八方新闻信息。同时,借助全国广播同行建立的合作关系(如中国广播联盟),可以将新闻频率打造成天下新闻快速展示的平台,塑造广播新闻的品牌。

(四)丰富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

广播作为输出声音资讯的传统媒体,节目内容的优劣永远是能否吸纳和留住听众最为关键的所在。针对受众信息需求多元化及媒介竞争的特点,广播必须突破普遍只重时政新闻报道的旧框框,转变广播新闻内容相对其他媒介较为单

一、“僵硬”的状态,全面拓展,使之厚实、丰富、生动而具吸引力。

首先是新闻节目内容的丰富。除了做好时政新闻报道之外,还必须加大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突发新闻的报道分量,赋予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的情怀与气息。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至,国内国际经济的脉搏与每个人的脉搏一起跳动,经济领域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因而,经济新闻报道应成为广播新闻赢得受众的一个重要抓手。此外,加大广播评论、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力度,引导舆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
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广播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赢得听众。
其次是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广播作为听觉媒介,仅有丰富的新闻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节目形态的多样、活跃。新闻节目形态多样化是必定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还必须重视听众的参与,让新闻“热”起来,“活”起来。
(作者单位: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
(本文编辑:莫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