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幼儿教育中非言语传播教学探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40 浏览:72204
论文导读:幼儿的生活,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一、非语言传播的概念定位人能凭借各种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每一个社会人都会跟他人、社会发生联系,这些联系的发生都要通过信息交流才能完成。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构成社会的基本链条,是维系人和人关系的纽带,没有信息交流,人们就无法和外界联系,无法从事社会活动和
摘 要: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进行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较为频繁。国内的研究领域给予的关注比较少,本文对这一理由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口语传播 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领域的沃土。教育传播的重点是幼儿教育非语言传播,分析幼儿非语言传播的行为,发现幼儿的需要,改善幼儿教育,丰富幼儿的生活,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非语言传播的概念定位

人能凭借各种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每一个社会人都会跟他人、社会发生联系,这些联系的发生都要通过信息交流才能完成。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构成社会的基本链条,是维系人和人关系的纽带,没有信息交流,人们就无法和外界联系,无法从事社会活动和生产。信息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社会普遍的现象。在有声语言出现之前,人们表达的情感、传递信息传递的方式无非就是非语言的,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手段是远古人信息传播、情感沟通的主要方式。随着有声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产生,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变。

二、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等,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语言包围。那语言究竟是什么呢?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自身的内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语言的重新定位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人们发现新的表达手段,推动社会的进步。
今天,语言已经被重新分为言语语言和非语言语言,我们使用的口头和笔头形式语言,称为言语语言。我们使用的没有语言的语言就是非语言,没有具体的语言行为,如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时间取向等。非语言不同于语言,现在扩展的不再把语言言语作为唯一的外延,也将非语言言语包含在内,因此非语言是语言的一种。

三、非言语符号

非语言符号借助的是非语言形式,如手势、表情、眼神、空间上的距离等,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符号,有连续性和真实生动等特点。非语言符号不像语言符号具有词汇形式、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它就是一个动作、一种表情或者一个传播途径等,在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非语言传播概念

非语言传播是与我们形影不离却又感到陌生的伙伴,说它形影不离,是因为它无所不在,说它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它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非语言的传播形式主要有:(1)视觉传播形式:如身姿、坐姿、面部表情等。(2)听觉的传播形式:主要指辅助语言,如声音的质量、音量和音质等。(3)触觉的传播形式: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表达一定的作用。

五、幼儿教育中非语言传播列举

学前儿童表达能力欠佳,非语言表达方式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非语言行为,读懂幼儿的行为需要,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1.表情。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方式,一般发生在颈部以上,如眨眼、脸红等。面部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各种信息,幼儿的表情多受生理支配,没有掩饰,天真可爱。
2.手势。手势是指用手臂表达自己的动作姿势,在非语言中,双手是最活跃的身体部位,手势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小视。对幼儿来讲,手势的发展能推动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3.身姿。身姿,指以躯干为主的各种姿势,能传递一定的信息,表达情感,是非语言传播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头部是老师关注的重点,而幼儿常常以点头、摇头表达自己,想什么都可以通过头部表现出来。
4.触摸。人和人之间通过触摸表达自己的感情,传递信息,也是一种通过幼儿成长加以解释的现象,亲密的接触是推动幼儿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亲密多,那么心智就会很正常地发展。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孩子们触摸自己的鼻子和嘴,老师和家长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时常通过拥抱亲吻体现,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很珍贵的,同样孩子要表达自己对同伴的喜爱时,也会采用拥抱和亲吻的方式。
六、结语
本文研究的重点为非语言传播,关注幼儿教育中非语言传播行为,重新定义非语言传播的相关概念,并介绍幼儿非语言传播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非语言行为辨别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进而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调整策略满足他们的需要,推动他们健康快幼儿教育中的非言语传播教学探微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奎.教学中的非语言传播[J].邵通师专学报,2000(3).
[2]陈向明.质的研究策略与社会研究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
[3]郭宗莉.满足儿童需要,成就幸福童年[M].上海出版社,2011(9).
[4]赖秋芳.做个称职的幼教老师[M].台湾:信谊基金出版社,2007(10).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wbjlw/lw34046.html上一论文:探索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