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3 浏览:20260
论文导读:
摘 要:现如今,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逐渐加强。《音乐文化与作品分析》课程作为我校最新开设的全校公选课,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对中外音乐历史、人物、著名曲目以及不同时期音乐特点等方面理解基础上,加强对音乐文化的大背景及其音乐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把握,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树立独立的音乐文化观念。本文从此课程的教学对象、内容与策略三个方面,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做出深思与分析。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对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视,很多大学中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逐渐加强。《音乐文化与作品分析》是我校于2012年最新开设的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程,与《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不同的是,《音乐文化与作品分析》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对中外音乐相关基本理论、最新研究动态的讲授,使学生欣赏到丰富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最终树立独立的音乐文化观念。因此,笔者将结合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心得体会来深思、分析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之法。
1 课程教学对象
(1)教学对象的心理。大学生作为当代最年轻而活跃的社会群体,对新的资讯、新闻、科技等信息往往接收最快,接受能力最强。这个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情感的需求和对自我实现意识的需求都非常强烈,他们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处在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用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调节压力,激发学习和生活则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艺术门类里最为“外向”的科目,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欣赏需求,也可以通过演唱、舞蹈等手段表达自身的情绪。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人的形象思维,为学生提供深远而广袤的精神食粮和想象空间。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鉴赏,使学生从最初的“听”到最后的“品”,逐渐塑造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个性达到更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2)教学对象的音乐审美基准。《音乐文化与作品分析》公选课程面向我校全体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课堂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出对音乐的喜爱,并且认为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认识五线谱,也没有能够熟练掌握的乐器,日常音乐活动主要以欣赏与演唱流行歌曲为主,有大约20%的学生有过参加文艺汇演的经历。例如,合唱、乐队、音乐剧及群舞表演等;80%以上的同学对音乐的体裁类型、风格特点、时代特征等相关知识一知半解;90%的同学平时只听流行音乐,获得音响的途径多是通过网络,使用手机或电子播放设备进行欣赏;只有10%的同学对古典音乐或民族器乐音乐情有独钟;90%以上的同学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会进行其他活动。例如,阅读、学习、上网、娱乐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相差不大,普遍表现为对通俗音乐、电影音乐等流行音乐体裁的兴趣明显,而对古典音乐、歌剧、音乐剧、中国民族音乐等经典作品关注度不够,对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音乐本身当中的深度和内涵理解不足。这些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给音乐艺术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2 课程教学的内容
(1)音乐文化概念的引入。本课程作为新开设的公共音乐选修课,与原来的《音乐鉴赏》或者《西方音乐赏析》课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关于音乐文化概念的引入。音乐文化不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音乐文化是多种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音乐现象的综合物。”[1]即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与音乐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也有着自身的特征、性质和作用。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是物质、制度和观念的综合体。因此,不能仅仅从意识的、艺术的、审美的层面去看待某种音乐文化,更要结合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态度去看待它。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涉及具体的音乐作品或音乐现象,需要对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做更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容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观念。
(2)经典作品的听赏与分析。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仍然以经典作品的听赏为主,可以从时期划分、音乐体裁、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例如,从西方音乐的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主义等不同时期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作品,以经典音乐作品的主题为听赏重点,通过对时代风格、作曲家生平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分析,逐渐使学生实现由“听”到“品”的过程。再如中国民族音乐部分,通过对不同地区民歌的听赏,从地区特点、方言、歌词等方面,讲解山歌、小调和号子的区别。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作品本身音乐材料处理的分析。例如,在海顿的交响曲《惊愕》中,小节的弱奏之后,弦乐组与管乐组的“f”,把原本昏昏沉沉的听众惊醒……这种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本身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3)“新”音乐类型的欣赏。公共音乐课程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大学生在听管弦乐、歌剧等复杂音乐形式时,常常会觉得“听不懂”、“没意思”。因此,在高校公共音乐课中加入一些“新”的音乐类型欣赏。例如,电影音乐、音乐剧、摇滚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等,可以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习兴趣。但这并不是摒弃传统的音乐形式。例如,很多好的电影音乐,都是单乐章管弦乐的演奏形式,在乐队中不仅有传统的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还有电子乐器或电子音效的出现,这样的音乐电影中出现,配合故事情节和光影画面,就显得格外容易理解。
3 课程教学策略
《音乐文化与作品分析》课程虽然重视音乐中的人文内涵,但整体审美水平的培养仍然需要依赖大量的音响听赏。因此,教学策略应该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1)多媒体的充分使用。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多加入音频、视频等视听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各种音乐资源;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播放 一些跟音乐或音乐家有关的电影片段及纪录片资料,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增强知识趣味,加深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知识的记忆,扩充学生的音乐视野。
(2)互动教学。教室的讲台空间充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易于上手的论文导读:析教授一些简单的关于音乐中“起承转合”、“断句”、“终止”等较为专业的内容,使得音乐教学通俗易懂,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并能从内心接受的艺术教育场所。参考文献:互动百科.音乐文化.http:///wiki/.黄海昌,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改革构想.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庞海芍.大学公
乐器。例如,吉他、笛子、小定音鼓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简单示范,让学生亲自上台感受不同乐器的触感和音效,同时教学生演唱一些经典乐曲的主题旋律,用在讲解到节奏类型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有配合地用手中的物品敲击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色等。也可以根据课程设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流行音乐,通过对歌词、唱段、主题与副歌的分析教授一些简单的关于音乐中“起承转合”、“断句”、“终止”等较为专业的内容,使得音乐教学通俗易懂,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并能从内心接受的艺术教育场所。
参考文献:
[1] 互动百科.音乐文化[DB/OL].http:///wiki/.
[2] 黄海昌,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改革构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3] 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对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