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第二季”经济发展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58 浏览:14524
论文导读:
收稿日期:20130924
作者简介:
闫坤(1964-),女,辽宁大连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Email: yan_kun2002@aliyuncom; yankun@cassorgcn
(1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北京1007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836)
摘要:2013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的表现令人联想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复苏都不具有长期性,衰退和复苏频繁反复,其背后的理由在于对需求能力的轻信和对供给贡献的忽视而导致宏观经济失去平衡。认识到这一点并着手纠正此前的偏差,世界经济就有可能沿着“提升供给贡献”之路进入到全面复苏并加速发展的“第二季”。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提升供给贡献方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是实践的亮点,而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理论界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做出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经济发展“第二季”
1000176X(2013)12007508
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拉开序幕,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演讲的一句话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深深触动了世界。事实上,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洗礼的世界经济苏醒之后,全世界都热切期望经济发展 “第二季”的到来,并且不惜一切代价为之创造条件,“非传统”、“超常规”的刺激政策较长时期地占据着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舞台的。但“千呼万唤”之下,经济全面复苏并加速发展的“第二季”仍然迟迟没有呈现,往往是经济向好势头刚刚萌芽就又钻进土里,几个季度观察下来,这种特点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2013年第三季度,类似的故事情节又在上演,世界经济的表现说明经济复苏不具有长期性,衰退和复苏频繁反复。在这样的情形下,世界各国都必须反思:我们做错了什么?还有什么我们没有做?得出的答案是:对需求能力的轻信和对供给贡献的忽视导致宏观经济失去了平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分析201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均能看到供给贡献的痕迹。

一、供给贡献最终将世界经济发展引入“第二季”

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世界各国经济的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预期悲观。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确实都存在着深层次的理由,最重要的就是对供给贡献的忽视。长期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地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长期政策刺激之下这“三驾马车”却依旧显得“无精打采”,说明一定有共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全面审视后发现,“三驾马车”背后的标签是“需求拉动”。在“需求拉动”失效的情况下,提升供给的贡献便成为必定之路,从三季度世界经济发展看,世界主要国家都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1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理由映射出重视供给贡献的必要性
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发生了两件影响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一是美联储意外做出QE“不退出”的决定;二是美国上演的为期16天的政府关门闹剧。这两件事均反映出美国经济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必须看到埋藏更深层次的理由,即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和推行都举步维艰。
(1)货币政策的方向需纠正
2013年9月19日美联储发布了出人意料的声明:维持QE。“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2013年6月美联储释放出QE即将退出的信号,理由是美国就业市场数据和消费数据持续好转。如今,美联储不得不“出尔反尔”的背后隐藏的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脆弱,货币当局左右为难的现实。
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终极使命是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其任何政策的出台和调整都不会偏离这两个方向,QE也是一样,政策不退出说明现实距离这两个目标还远。实际上也是这样,从就业来看,一方面,自美联储启动QE以来失业率显著下降,说明QE对降低失业率有效;另一方面,失业率下降的程度低于市场预期,这两个方面成为QE不退出的重要理由。而通胀率不升至25%以上的先决条件在美国实行QE以来总是能够满足的,一方面,政策没有明显刺激经济高速增长,对通胀的影响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在接近于零的极低利率和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胀却维持很低的水平,主要理由是实际购买力不足,即消费的降低使通胀率不可能很高。美联储期待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通过QE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来支持经济,又是一个不退出的理由。
美联储的充分就业目标显然是强调需求,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即通过经济政策调整总需求使之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进而实现国民收入均衡增长。然而,需要注意到,这一观点所隐含的假设是总供给不变,但现实是生产技术、资本设备、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供给方面的因素在长期中是变化的,那么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放在总需求方面就站不住脚了。另外,稳定物价目标的要义是抑制通胀、避开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稳定。正如上述分析,美联储的物价稳定目标只是为当前的扩张政策设定了一个限度,而其扩张性政策是通过低利率和高流动性刺激消费和投资,背后的着力点还是落在需求上,只是无论在传统政策还是非传统政策的刺激下,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复苏依旧乏力。可见,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几乎用尽,却仍未将美国经济引领到快速道上来,说明其以调整需求为主的政策方向存在理由,纠正的办法就是扭转方向,着力提升供给贡献。
(2)财政政策的强度需调减
2013年9月20—30日,共和党和党因预算分歧进行反复谈判未果。由于2014财政年度的政府预算没有得到国会批准,从2013年10月1日新财政年度开始的时候,部分政府部门被迫停止运转,直至16日晚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议案,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拨款,同时调高其公共债务上限,这场论文导读: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出的准备,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提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这就需要转变单方面影响需求的做法,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做大做强,不留短板。从三季度数据来看,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上述理由依然顽固。中国经济增速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之后,第三季度在政府微型措施刺激下比第二季度上升了03个
闹剧才宣告结束。美国预算危机引发的政府关门闹剧,反映出在美国债台高筑和经济不振、高失业率同时存在的背景下,美国社会对宽松财政政策的两种态度:一种是维持宽松财政政策以确保在短期内帮助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增长;一种是收紧财政政策以遏制大幅飙升的债务率,降低债务风险。近期,两种态度的交锋集中在两处:一是扩大社会安全网覆盖面的“奥巴马医改”;二是需要再次提高的债务上限。“奥巴马医改”的核心内容是为近5 0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公民提供政府补贴的医保产品,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美国社会安全网自196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筹资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增税和削减政府开支来实现,所以困难重重,反对的声音不绝,在最后一刻国会不惜以不通过预算的手段进行扼杀。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国会妥协,但损失巨大,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市场信心损失和信誉损失。标准普尔把美国经济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的增长率从上月预测的3%调降至2%,惠誉将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同时维持评级展望前景为“负面”。
在经济萧条期,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采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手段,说明财政政策主要刺激的是需求,以期经济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复苏,但侧重需求调节的财政政策已步履维艰。虽然医改得到了实施,债务上限得到了提高,但这都是暂时的。因为政府获得的只是临时拨款,能够支撑政府正常运转到2014年1月15日,到这个时点,美国政府支出又将陷入困境。而债务上限则提高至2014年2月7日,到这个时点,美国政府又将面对债务违约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在这两个时点到来之前,将财政政策的强度调减,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实质性地削减政府支出,并将支持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手段调整为减税,通过减税刺激供给,以供给贡献逐渐取代需求拉动。
美国政府关门、债务违约风险和QE不退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国际影响,美国的贸易伙伴、债权国、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均会受到损害。不过更令人担忧的还在后面,因为QE总有退出的一天,预算和债务上限的期限还有几个月又将重新到来,要避开对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危害,美国就需要尽快纠正其货币政策的方向,调减其财政政策的强度,逐渐增加供给的贡献。
2供给贡献对于其他国家同样重要
综观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都像美国一样面向需求拉动,因为针对需求施策、效果明显。危机过后,在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时候,政策大多没有退出,一直延续到现在,尤其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也同美国一样陷入了政策失效的困境,其理由也主要是单方面关注需求拉动,而忽视了供给贡献。
2013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的经济开始复苏,但复苏势头并不强劲,且处于波动之中。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失业率仍高达120%,重债国希腊的失业率甚至高达279%[1],西班牙第三季度失业率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60%,使得当前的经济复苏看不到长期性。此外,欧元区的债务仍然居高不下,2013年第二季度,欧元区17国政府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34%,高于第一季度的923%,为连续四个季度上升。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四个重债国的政府债务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691%、1333%、1313%、1257%[2]。可见,面对经济增长与降低债务的迫切要求,欧元区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处于宽松和紧缩两难的选择,削减开支必定抑制经济增长。有的经济学家倡议各成员国调整内部政策,扫除可能限制潜在经济增长的结构障碍,同时推动财政状况的长期可持续性。但是经济学家没有给出具体路径的倡议,笔者认为,其关键仍是收缩用在需求上的力量,增加对供给贡献的推动。
2013年8月日本核心消费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上升,9月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是贸易逆差已经持续15个月。另外,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完全失业人数为271万,环比增长21万,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6个月来首次出现恶化[3]。基于“日本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的判断,日本央行在10月4日宣布,维持日本自2013年4月起执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即通过扩大日本货币供应量和买入政府债券以实现在2015年4月前将通胀率提升至20%的目标。如此说明日本经济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理由,如果从供给的角度切入来解决这一理由,或许是一个好的尝试。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尽管不存在失效理由,但是大多面对着从发达国家涌入的热钱,不但有通胀的风险,还有庞大的债务和赤字。这些国家国内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很难通过调节需求来治理流动性推升的通胀,必须从调整供给入手。另外,这些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从近期来看,为了做好迎接未来美联储QE退“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出的准备,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提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这就需要转变单方面影响需求的做法,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做大做强,不留短板。
从三季度数据来看,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上述理由依然顽固。中国经济增速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之后,第三季度在政府微型措施刺激下比第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达78%[4],但与2002—2011年年均106%的增速相比实在是差距很大,甚至不及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速。世界银行将中国经济2013年的增长预期从83%降至75%。俄罗斯复苏信号有限,经济持续低迷。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同比仅增01%,同时,零售信贷下降,消费需求低迷[5]。2013年9月25日世界银行对俄罗斯201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23%下调为18%。印度的流动性理由超过市场预期,2013年9月20日印度央行将主要贷款利率提高了03%至75%,希望以此对抗通胀,10月7日将隔夜边际贷款利率和央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调至90%,希望以此改善其流动论文导读:
性。此外,发达国家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和大规模债券购买活动,导致流动性一直在流向新兴市场,但当美联储释放出QE退出信号时,大量流动性迅速地撤离新兴市场,而当美联储宣布QE不退出后,又迅速回流新兴市场,造成这些国家经济震荡。泰国债券市场协会数据显示,仅2013年9月20日,流入泰国债券市场的国际资本高达371亿泰铢(约合12亿美元),当日的资金流入规模为2010年3月以来新高[6]。3对供给贡献的重视逐渐进入实践和理论层面
供给贡献的提升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回顾供给学派的观点。虽然供给学派的理论不够系统,观点也曾受到很多批评,但是对如何增加供给的研究却非常深入和准确。其中,借用到当前可有效提升供给贡献的策略有: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市场活力;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的投资能力;维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反对通胀;通过产业规则和贸易政策纠正市场失灵,鼓励产业调整和升级;重视智力资本,提高劳动供给的质量。对照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对供给贡献的重视还未正式进入政策层面,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看,对供给贡献的重视已经逐渐显现。
在第一二季度报告中对美国产业再造和“安倍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看出,供给对美日两国的贡献已经“在路上”。2011年底,美国制造商协会提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四大目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造中心、美国制造业的市场扩大到全球的95%、美国制造业拥有所需的优秀劳动力、美国制造业成为创新的引领者。然而,美国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保障政策不足和劳动力成本过高等现实让这一目标犹如空中楼阁。正因如此,近两年美国政府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包括减免企业税收、刺激新能源生产等,各州也采取了相应的支持措施,以吸引企业在美国从事生产制造。现在制造业已经开始回流到美国。此外,美国开始重视培养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量,形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新的结合点,同时,美国开始重视构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机制,在新产品、新工艺、新工序以及在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和生产组织模式上推进基础创新。上述目“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标在2012年已经部分实现,2013年正在继续推进。“安倍经济学”主要涵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经济改革“三阶段措施”,其中,在经济改革方面提出2020年前吸引的FDI和农产品出口实现翻番,力争到2015年将财政赤字减少至2010年的一半等目标,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国家战略特区、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推广行业整合等。
2013年第三季度,其他国家的一些措施明显有助于提升供给贡献。例如,9月30日英国政府以“协助就业”方案为核心的福利政策调整有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该方案针对20万名失业逾两年的民众,强制要求其中的1/3每周完成30小时社会服务,否则他们将失去4周补助,再犯者将失去3个月的补助。方案将于2014年4月生效,每年成本3亿英镑。韩国政府提出计划将于2014年和2015年分两个阶段在全国九个地区划定尖端产业园区,并在已有的25个产业园区内进行现代化整修工程,以提高国内产业园区的国际竞争力,还计划大幅放宽环保投资行政限制措施,以吸引对发电、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的投资。
事实上,对供给贡献的重视程度最高的当数中国。在实践层面,对照提升供给贡献的策略来看,第一,在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市场活力方面,面对前两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科学确定经济运转的合理区间,只要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坚持不扩大赤字,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第二,在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方面,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第三,在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投资能力方面,压缩行政开支,加快支出进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能源开发、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在维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反通胀方面,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第五,在通过产业规则和贸易政策纠正市场失灵、鼓励产业调整和升级方面,与欧洲国家瑞士和冰岛签署了自贸协定,努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出了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措施来推动进出口的平稳增长;着眼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第六,在重视智力资本、提高劳动供给的质量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第三季度,中国提升供给贡献的亮点事件是9月29日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在2878平方千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要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构筑对外投资服务推动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完善法制保障九大任务。在具体措施中,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等,均是重视供给贡献的体现,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值得一提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是我国融入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实质性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奠定基础,也是通过产业规则和贸易政策纠正市场失灵,进而增加供给的关键环节。
在理论层面,2011年初,“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小组”论文导读:
成立,小组成员分别来自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等机构,他们致力于研究构建更多关注供给端、基于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以改革为核心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其基本政策主张是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提升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服务业、文化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等的供给能力,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就业、改善生态达到建设“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和谐中国”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标志的“中国梦”,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使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村”成为“和谐世界”[7]。2013年8月研究小组出版了第一部成果集:《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并于9月28日召开了新书发布会暨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研讨会,表明中国对供给贡献的重视已经深入理论层面。由此可见,在中国实践和理论的带动下,供给贡献终将在世界范围内被提升到决策层面,将各国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季”。

二、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均处在合理区间,结束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放缓势头,表明中国经济正沿着调结构、促改革的主线,为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做好了准备。
1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政府微型措施效果显现
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6 762亿元,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77%,从环比看,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同比增长78%,较第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中止了连续三个季度的回落。说明此前政府出台推动信息消费、加强城市基建等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国家统计局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我们仍要警醒,目前经济失衡加剧、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化等风险依然存在。
2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双优化”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59%、558%和-17%。可见,第三季度GDP增长全部来自于二者的贡献,说明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全部动力,实现了结构优化。但是第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已经对经济增长没有贡献,甚至由动力变成阻力,提示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外需加速下滑。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主体结构优化;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快于东部,投资地区结构优化;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投资产业结构优化;自筹资金增速快于预算资金、国内贷款,资金来源优化。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理性稍有回归,但是理性回归很可能是短期的。
3消费延续逐季上升的趋势,信息消费加速发展
前三季度,在政府规范“三公消费”对消费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在2012年消费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消费增速仍延续了逐季上升的趋势。其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交易依然活跃,带动了家具家电、建筑装潢材料等住房相关类消费的增长。二是政府出台了“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鼓励信息消费等消费刺激政策,电子信息类消费及网购等新型消费渠道保持快速发展。
4物价整体形势平稳,房价上涨预期强烈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7%,物价整体形势平稳。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同比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同比下降22%,但降幅均有所收窄。说明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仍没有解决,但有所缓解。7月以来,高价地频现,为房价高企埋下了种子。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9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涨幅比8月明显提升,为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16个月环比上涨,且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较为强烈。
5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堪忧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名义增长分别为95%和12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三季度市场中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但与2012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与上季度和2012年同期相比,第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均减少。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26%。农村外出务工的形势较好,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8]。
除此之外,货币供应量增速偏快,信贷扩张压力偏大,货币政策的微调应偏向谨慎或略微收缩。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2万亿元,增长89%,比上月末回落1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7万亿元,增长57%,比上月末回落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投放1 833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3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31万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3万亿元,同比多增5 57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3万亿元,多增22万亿元。前三季度,外币贷款增加823亿美元,外币存款增加385亿美元。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7万亿美元。说明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速偏快,信贷扩张压力偏大,货币政策的微调应偏向谨慎或略微收紧。
(七)进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规模扩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3%,明显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理由主要是外部需求不振,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仍较乏力,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对我国出口造成打击。另外,1—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3%,明显影响到外贸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财政收支增速呈反方向变动,政策效果明显[9]

2013年1—9月,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相比,经历了一季度的走低、二季度的持平之后和三季度突破的过程,并保持了增速回升态势。同时,财政支出增速超收入增速形势仍然延续,但呈逐季回落趋势。
1财政收入增速呈逐季回升态势,“营改增”效果显现
2013年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8 389亿元,同比增长86%,财政收入增幅总体上呈逐季回升态势,主要理由是税收收入增长较快,1—9月税论文导读:减税,已经创造了良好的减税环境,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将结构性减税进行到底”。具体落实到税种上有如下思路:第一,实行更为彻底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厂房等建筑物所含税金纳入抵扣范围,在“营改增”扩大试点的地区范围、行业范围的基础上,调整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以此为契机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规范与地方财政关系
收收入84 412亿元,同比增长90%。此外,非税收入13 977亿元,同比增长61%。收入延续回升态势且增幅明显扩大,地方收入增长平稳。综合来看,三季度“营改增”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结构影响已经显现,此外,土地成交额与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大幅增长。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20 837亿元,同比增长82%。主要理由有“营改增” 试点扩大范围、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工业生产者出厂指数下跌幅度减缓等。2.国内消费税6 354亿元,同比增长3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7个百分点。主要理由是烟、酒、成品油消费税等主要税目收入增速回落较大。
3.营业税12 888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主要理由是受“营改增”改革影响,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营业税收入增速回落,而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大幅增长使同比增长较快。
4.企业所得税19 434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理由是钢坯钢材、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所得税降幅较大,但因电力、原油、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增幅较大使同比增长较快。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9981亿元,同比下降104%。关税实现收入1892亿元,同比下降108%;出口退税7725亿元,同比下降02%。进口环节税收累计下降主要理由有: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大宗商品波动较大、高税率产品进口减少、人民币升值、政策性减收、去年基数较高等。
6.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5 067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理由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劳务酬劳所得税和财产转让所得税增长较快。
7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3 989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16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增长451%,主要是受土地成交额增加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496%。
2财政支出增速回落,实际支出低于预算
前三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支出91 532亿元,只完成全年预算的656%,在政府的严格制约下,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实际执行数额低于预算数,是主要理由之一。
分地方看,财政本级支出14 279亿元,同比增长28%;地方财政支出77 253亿元,同比增长100%。分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同比增长66%、90%、146%、121%、99%、207%、87%。可见,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情况下,更要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此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8 299亿元,增长336%。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 555亿元,增长113%;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6 744亿元,增长351%,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增长了369%。

四、提升供给贡献——财政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思路

财政政策既可以调整需求也可以调整供给,关键看政策着力点。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需以提升供给贡献为目的进行战略性调整,具体着力点可放在扎实推进结构性减税、调节收入差距到适当水平、压缩“土地财政”、退出竞争性领域、为贸易投资便利化创造条件等方面。
1扎实推进结构性减税
减税是提升供给贡献的首选路径。近两年中国实施结构性减税,已经创造了良好的减税环境,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将结构性减税进行到底”。具体落实到税种上有如下思路:
第一,实行更为彻底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厂房等建筑物所含税金纳入抵扣范围,在“营改增”扩大试点的地区范围、行业范围的基础上,调整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以此为契机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规范与地方财政关系。第二,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择机全国推广,最终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税种:在以房产评估价值为课税依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基础上,规定免于缴税的房产价值,并采用累进税率征收。注意解决好财产登记制度、户籍登记制度、房产档案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等制度配套理由。第三,个人所得税尽快迈开“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改革步伐,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水平、最低工资和低保水平、通胀水平等指标,对费用扣除标准进行指数化,并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计征。同时,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消除现有技术瓶颈,使税务部门能够全面汇总全体社会成员的各项所得。第四,企业所得税方面进一步提高对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企业、企业研发、新成果应用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五,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所有日常用品不再征收消费税,对未纳入征收范围的所有奢侈品、高端服务消费以及一次性包装物、废旧电池、爆竹、原浆纸等所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均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六,完善资源税,将水、森林、草原、滩涂和地热等纳入征税范围,并在从价征收的基础上,根据稀缺程度确定税率,同时,将此前各种性质的资源保护性收费取消,统一征收资源税。第七,开征社会保障税,该税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为累进税,高收入者对应高税率,且征收幅度高于拨付使用的幅度,城乡统一征税,但要考虑城乡收入差别,对农村居民实行低税率。
2调节收入差距到适当水平
近年来,收入分配理由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配套的财政措施还没有明晰。笔者认为,在提升供给贡献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要适当,以实现劳动供给均衡。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流动受阻,劳动者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握好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理由上的方向。
第一,在实现公平的同时,不损害效率,对供给形成有效激励。也就是说,既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中低收入者保障体系,又要防止过度干预扭曲市场。这就需要保持居民收入的合理差距,保障对社会贡献多的人获得较高的收入。第二,通过支持教育和就业,在增加劳动供给数量、提高劳动供给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收入能力。在教育方面,保证财政教论文导读:
育投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现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目标,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支持和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优化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在就业方面,对困难企业及招聘特困人群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或岗位补贴、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等优惠政策,对不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实现就业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员给予专项就业补贴等。第三,通过支持服务业发展来增加劳动供给,进而增加劳动者收入。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支持服务业发展能够同时实现提升供给贡献和缩小收入差距两个目的。需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减负增效,引导和鼓励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减少对不利于增加劳动供给、也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房地产业的财政支持。第四,通过影响要素来影响要素市场供给。财政可在扶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农副产品市场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煤电油气运等方面发挥作用,在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同时增加要素供给。第五,通过支持工资制度改革,改善行业收入差距,调节劳动供给结构。在支持建立工资合理适度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支持工资制度改革,使企业职工的工资酬劳由市场决定,公共部门职工工资与人力资本价值相对应。同“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时,影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管理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市场供求结构,转变劳动酬劳内部的差距。此外,还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帮助企业设立欠薪保障金,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权利。3压缩土地财政
在中国,目前土地供给缺乏理性,理由是体制不完善导致地方财权财力不能满足其支出需要,与此同时,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划归地方政府支配,致使地方政府纷纷非理性卖地以取得资金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却不考虑未来。为了使土地供给回归理性,科学地在代际间进行分配,必须压缩土地财政。
第一,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土地财政收入结构,提高土地相关税收的比重,降低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缓解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第二,通过土地资源收益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在现有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基础上,确定可支配资金和留存资金的比例,将一次性的土地出让金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分摊,同时,提高年租和入股方式收益的比重,相对降低出让收益的比重,逐渐回归土地收益的“地租”本性,增强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第三,通过土地“第二季”经济发展的供给贡献与我国财政政策战略性调整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提高民生性支出的比重,降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卖地冲动。第四,补充当期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政策措施要跟上。包括加强土地出让金的预算管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涵养地方税源。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整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确立和扶植地方主体税种。改革土地管理和经营体制,赋予政府土地收益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权利,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化,分离土地管理和土地经营的职能。
4实质性推进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政策收缩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是提升供给贡献在中国实践层面最重要的体现,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给中国宏观调控带来很多启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才能真正迈过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门槛,全面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减少政府干预,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做的就是实现在竞争性领域的实质性收缩。
第一,理顺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财政与国有企业分配联系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利,二是税,三是费。在利方面,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将企业利润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为此,应该通过国有资本预算理顺财政与国有企业之间“利的关系”。在税方面,通过结构性减税实质性降低国有企业税负,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前提是不损害公平。在费方面,进一步清理、取消部分行政收费项目,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分配办法(包括各项收费收入的缴库级次、分享比例及用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严格管控政府投资。我国以GDP作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造成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投资的偏好,通过提供土地、税收优惠、减少审批和监督程序等方式招商引资,既会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也会占用政府的财政资金,让政府本应履行的职责履行不好。因此,必须严格管控政府投资行为,在保证政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全面压缩一般性项目开支,尤其是压缩在竞争性领域的政府投资,增加农业、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科技、环保和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加大公共需要的保障力度。第三,积极推动财政管理方式转变,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缺乏效率的财政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财政干预市场的效率、效果、效益。
5为贸易投资便利化创造条件
在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的当前,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多边贸易、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谈判,同时,中国正在从引进外资大国转变成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大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财政部门应甘当配角,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服务。
当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有7项,其中推动投资方面,主要涉及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股权激励2项政策;推动贸易方面,主要涉及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进口环节增值税、选择性征税、部分货物免税、启运港退税试点5项政策。相对来说,财政部门所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通过财政政策还可以协助做哪些事情。例如,是否有必要在科技投入、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财政支出的支持,试验区内的财税政策是否有向外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等。总之,要大力通过推动贸易投资的财政政策为提升供给贡献开拓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第二季”降低壁垒。参考文献:
[1]环球外汇网讯息频道[EB论文导读:393b79ba0847f4181f16eddhtml西班牙国家统计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24/c_125588386htm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01/c_117581337htm国家统计局http:///news/20131022/151544335htm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24/c_125433929htm贾康新供给:经济
/OL]
http:///news/html/2013/10/25/05f98caf4393b79ba0847f 4181f16eddhtml
[2]西班牙国家统计局[EB/OL]
[2]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24/c_125588386htm
[3]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01/c_117581337htm
[4]国家统计局[EB/OL]http:///news/20131022/151544335html
[6]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24/c_125433929htm
[7]贾康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3
[8]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16/m_125543826htm
[9]财政部[EB/OL]http://gkofgovcn/zhengfu xinxi/tongjishuju/201310/t20131018_100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