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前状况及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69 浏览:34360
论文导读:
摘 要:循环经济是21世纪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理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突出的瓶颈因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明确提出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

从近年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目前状况来看,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政府热,企业冷、行政手段多,市场机制少,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理由还有待进一部深入研究。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迟缓,大多数地方依旧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且发展势头不减,但也造成了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污染物超常规排放的现象,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即使能翻两番,但资源难以为继。①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兴起只有几年的时间,目前还深度处于概念的导入一学习一实践这么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循环经济是一项政策引导性的经济,对国家政策和宏观管理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由于历史的和技术领域广泛性理由,循环经济渗透和融合于各种产业之中,隶属关系极其复杂,致使发展循环经济至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部门。就现行的环境保护部门也是附生于机械、化工、冶金、仪表、能源等众多部门,各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机制,制定的政策缺乏对环境理由整体意识。②生态环境工作的政绩化和部门利益化严重,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导致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缺乏专项鼓励扶植措施,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开发新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及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术新产品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也难以实现环境保护产品的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和高质量要求。
循环经济从当初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发展到当前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和反复强调。但对其动态、趋势、研究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由虽然经常提及,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进行过有效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决策层、学术界、企业界的共识和互动的大环境。其主要理由归纳于以下几点:
(1)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滞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面对的最大挑战。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推动体制不齐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大战略上,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明确的,而地方政府的态度是比较迟缓或者消极的。譬如,环保部门比较积极,行政部门比较松懈。所以,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但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较低,循环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堕待加强。一是企业内在动力缺失,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二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再次,社会宣传、动员机制不够,民众参与率低下。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的信息资源,这就很容易造成一般社会成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绿色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③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2)粗放型的增长,生态负效应
在过去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我们依托优良的环境资源实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即使在低技术组合的基础上,以资金、劳动力的大量投入,靠资源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并长期采用GDP作为衡量国家合格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考核各级官员的核心指标,忽视了资源的耗费和环境退化等难以计算的社会发展成本。
(3)制度不完善,实施机制不健全。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宏观调控作用的非对称性,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税收体系,财政金融规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和实施机制。例如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是建立在增值税基础上的。
(4)相关法规不完善,环保标准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起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某些法律条款已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现存的一些法律大多数是政策性的,缺乏可操作性。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与倡议

(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于一体的系统工作,科学地规划、严格地管理是做好这种经济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和规定,强有力地对整个社会行为活动进行规范,旨在建立一种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的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差异和利益驱动等经济激励政策来激活发展循环经济的脉搏。近年来,国家对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工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倾斜政策,如产业发展政策、财税优惠政策等,使此项工业发展迅猛。国家颁布施行的清洁生产推动法为推行循环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依法治国的当今中国,以法律形式对循环经济加以肯定并做出规定具有现实的制度创新作用。(2)突出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及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论文导读::《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新华网》2003年08月31日.注释:①赵斌:《对循环经济发展中若干关系的深思》,《经济丛刊》2006年第二期.②李晓科:《建造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保产业》2001年第6期.③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保产业》2003年第2期.④孙国强:《以
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指导和服务
政府部门积极进行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建设的试点。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对工农业生产领域提出新要求,即工业企业务必进行清洁生产,农业要成分利用有机质,不用有毒农药,通过沼气供热或用电和煤气及天然气,减少柴木砍伐等。④政府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工作重点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以点带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加速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依靠技术创新,推进良性循环新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既要注重相关技术队伍的培养,又要注重吸取国外循环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布局时,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认真做好相关的宏观规划和计划,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构建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使科学技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捉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加大绿色技术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冲破一些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就当前的环境状况和十五规划目标,对社会公众进行国情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好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将循环回收利用作为一个起点,强化公众参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的全新生活新时尚,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的企业产品,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废物的回用、分类和使用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使公众全面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实施的成果、经验和作用,从而提高建立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5)建立社会化废物再生利用系统
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和完善、引导与规范废物再生利用系统形成和运转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推动由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废物再生利用体系构成的循环社会体系的形成,实现经济和社会向循环型发展模式的转变。节约原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6)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一体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这一工程推进,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政策法规。
总之,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宗旨,争取早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斌:《对循环经济发展中若干关系的深思》,《经济丛刊》2006年第二期.
[2]李晓科:《建造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保产业》2001年第6期.
[3]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保产业》2003年第2期.
[4]孙国强:《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新华网》2003年08月31日.
注 释:
①赵斌:《对循环经济发展中若干关系的深思》,《经济丛刊》2006年第二期.
②李晓科:《建造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保产业》2001年第6期.
③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保产业》2003年第2期.
④孙国强:《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新华网》2003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