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小数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429 浏览:130911
论文导读:
(任县任城镇南西小学 河北 任县 055150)
【摘 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数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理由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其中创设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理由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理由的相关策略。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理由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理由创设宽松的情景:“春天到了我们要进行植树,同学们喜欢植树吗?”(喜欢)请看:“现在我们有树苗植树吗?”(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树苗,没关系,老师马上带来树苗。”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怎么植树,紧接着我把画有“8棵树苗”的图和“又拿来5棵树苗”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敢于向权威挑战,敢干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理由。并且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问的情景,多提供问的机会,把提问权更多地从教师手里转让给学生,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理由,敢干提出理由,勇于争辩理由”的好习惯。因为,只有“疑”才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的火花,使思想上出现新维度。同时,对于爱问“为什么”,爱提怪理由的学生,教师不能泼冷水,打击自尊心,面积应善加引导,保护其质疑的热情。另外,教师要讲究质疑的方式,做到学生自己能释疑的,绝不相帮,对于学生自己有潜心释疑的,要组织他们积极讨论、争辩、翻书查找资料等等,想方设法找到解决理由的途径和策略,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理由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如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等,理由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3.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理由、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转变自己,转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理由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理由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策略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实践中敢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的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善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圆分成若干等分,分别摆成不同的图形,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摆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接着教师提问:摆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底边、高分别和圆的哪些部分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圆的面积和所摆出的图形的面积没有变化,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突破教科书里只用一种,即摆长方形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而学校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策略的主阵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iaoxuesnjsxjxlw/lw22283.html上一论文: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