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国式酒哲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51 浏览:116458
论文导读:祭奠,此时先由尊者或者老者—人举酒祭地,后来就称这位尊者或者老者叫祭酒。汉代,祭酒成了官名,晋初改为国子祭酒,隋唐以后改称同于监祭中国式酒哲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酒。人们所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樽还酹江月”,以酒洒入江中,是古代祭奠习俗的延续。除祭祀外,婚礼中有
中国是酒的故乡,酿酒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见诸于史书最早的酿酒专家是夏朝的一位祭司,仪狄,发明了“曲药酿酒术”法。而发现了发酵现象并据此发明了一整套酿酒术的,则是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千年的酿酒饮酒历史,促使我国产生的无比深厚的酒文化,而酒对于我国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祭酒以礼
儒家给我们的感官印象大多是端正严厉、滴酒不沾的大儒学者形象,其实不然,酒对于儒家文化体系来说甚至可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西周时期,酒礼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礼节。周武王在《酒浩》中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因此严申禁止“群饮”、“崇饮”,违者处以死刑。秦汉以后,随着儒教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统治者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
上古酒礼大多表现在祭祀仪式上,《酒诰》反复云:“祀兹酒”、“惟元酒”、“饮惟酒”。也就是说,惟祭祀和大祭祀时可以饮酒。《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商颂》中亦有不少宗庙乐歌多处描写古人以酒祭祀的盛况。
古人祭祀祖先、宴飨宾客或举行盟誓时,也常常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此时先由尊者或者老者—人举酒祭地,后来就称这位尊者或者老者叫祭酒。汉代,祭酒成了官名,晋初改为国子祭酒,隋唐以后改称同于监祭中国式酒哲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酒。人们所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樽还酹江月”,以酒洒入江中,是古代祭奠习俗的延续。
除祭祀外,婚礼中有合卺酒礼,丧礼中有奠酒礼,就是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射礼”中,酒也占据重要分量。射礼在宴饮中多以“投壶”形式呈现,以矢投壶,优胜者有权让输的一方喝酒。投壶游戏出现的时间最迟在春秋末年;东汉时,投壶游戏广为流行。达官贵人家有宾客,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以增添宴会的欢乐气氛。直到唐代,投壶游戏仍是很受人们的欢迎。宋以后较少看到有关投壶的记载了,但文人们还常常著文赞美这一游戏。如魏人邯郸淳写的《投壶赋》,晋光禄大夫虞潭撰《投壶变》,宋司马光作《投壶格》等等。
◎嗜酒而逍
如果说中国也有什么“酒神崇拜”,那么一定是以道家哲学为其源头。西方对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是基于一种对于自由、野性与放纵的追求,而道家对于无为、逍遥与自在的追求,那种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的态度,则可谓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庄子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醉者神全”的概念,以此来凸显酒的重要作用。《庄子·达生》中说道:“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也不知也,醉也不知也,死生惊惧不人乎胸中。”意思是醉汉从马车上掉下来,虽受伤但不会被摔死,醉汉的人体结构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他的精神却是统一的,他的心中根本没有坐车、醉酒或死生惊惧等诸般概念,因而突然的伤害不会危及他的精神,只是使其身体受损伤而已。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自由的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传载自道教的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道家讲究“齐物”,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境界就是“庄周梦蝶”,即物我两忘,人们通过饮酒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最和谐的境界。
总而言之,酒作为庄严的祭祀品或放达神行的慰藉品,这两种身份被我们接受,并作为民族文化流传下来。祭酒以礼,嗜酒而逍,就是我们骨子里深埋的中国式酒的哲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zxlw/lw6964.html上一论文:研究哲学思想的“中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