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让哲学课堂变得多滋多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07 浏览:144378
论文导读:
曾经有学生评价我的哲学课堂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听得很累。这样的评价给了我当头一棒。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落后的教材和教学理念,再加上课堂缺乏相应的“调味剂”与“增鲜剂”,这样的政治课堂怎能精彩?于是,我努力完善自身,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下工夫,努力让我的哲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文化味”“历史味”,力争打造一个多滋多味的高效哲学课堂。

一、从生活百宝箱中寻宝,打造有“生活味”的哲学课堂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教师通常没有打开“哲眼”,对生活中的哲学素材视而不见。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生活,练就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时事热点、社会新闻、趣闻轶事以及生活百态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与养分,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如在教学“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关系”时,我选取了综艺节目《乡村大世界》中的一段视频 “史上最牛的拔河比赛”。只见比赛的两组村民,中间隔着一条小河。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但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力量此消彼长,最后一方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对方拉下了水,落水的队员一个个身上沾满了泥浆,拔河比赛的场面既刺激又震撼。在观看视频时,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呐喊助威,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正当他们意犹未尽时,我提出了几个探究性理由:①刚开始,双方势均力敌,说明了什么哲学理由?②如果一方突然松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说明了什么理由?③双方力量由此消彼长,到最后一方获胜,又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连串的理由能激发学生积极深思和探索,从而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正是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即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把生活引入课堂,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哲学的情趣。

二、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打造有“文化味”的哲学课堂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古典名著、名言警句带进课堂,增强哲学课堂的“文化味”。如在教学“矛盾特殊性”时,我选择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为辅助教学,通过对不同人物个性的刻画,来启迪学生哲学思维。如张飞粗中有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羽忠义仁勇,但刚愎自用,大义失荆州;刘备宅心仁厚,知人善任,是团队CEO;周瑜智勇双全,却心胸狭隘;赵云义薄云天……至此,同学们很容易明白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只有把握好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将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又如对教学“哲学的基本理由——不可知论”时,我特地精选了学生学过的李商隐的一首诗《锦瑟》,围绕“庄周梦蝶”设置了一个哲学话题:“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物我两忘,谁才是真实的?”由此引出“不可知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又使哲学课堂增添了几分“文化味”。

三、在历史的长河中拾贝,打造有“历史味”的哲学课堂

哲学之花总是开放在时代的土壤之上,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能感受到他们的哲学智慧在闪耀;熟悉中外历史,能感受到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如在教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教材中有一个理由:“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面对这一设问,教师究竟是简单地把它当做一个问答题,还是给学生普及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呢?我选择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另外,介绍古今中外哲学家以及他们代表性的哲学思想,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看待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如何看待人生,为学生的人生道路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使他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拾贝,与哲学家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学体验到哲学中浓浓的“历史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哲学课堂仅有“知识味”是不够的,如果教师能添加“生活味”“文化味”“历史味”等调料,那么原本枯燥无味的哲学课堂就会变得多滋多味、生机盎然。我想,这样的哲学课堂必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zxlw/lw50817.html上一论文:简析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