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时代价值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99 浏览:82452
论文导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生态哲学。当前人类的时代困境及生态转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它深化了对环境理由的认识,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时代价值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用科学的生态哲学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揭示了生态世界发展最一般的规律,是科学生态观与策略论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解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生态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维度。
1.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视野中,自然界虽然区别于人类社会,“但是,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即人并不外在于自然,而与自然内在统一。首先,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存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产品是人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自然界是人类精神生活内容的重要来源。自然界不单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活动的对象。“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最后,马克思确认了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为我”关系。自然界对人具有“优先地位”,是人类存活与发展的基础,但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之后,自然就不再是天然的自在自然,而是逐渐被打上人的实践活动的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人与动物不一样,动物只是依靠自己的本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而人则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使自然满足自己存活与发展的需要。“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人类在实践中,首先是在自己的生产劳动中,把自身提升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从而把整个自然界变成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即客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象性的人,人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性的本质。在实践中,人会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在客体中,即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意图物化到对象中,使其成为“为我之物”,达到占有对象,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通过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关系。所以,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通过劳动,人把自身从自然存在物中提升为主体,同时就把自然界变成“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变成“为我而存在”的客体,变成“人化的自然”,也就是人类存活的“属人世界”。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类似于动物那种消极适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为我”关系。
3.人与自然相对立,只能招致自然的惩罚。虽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要通过改造自然来获取自己存活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学的自然界”的观点,与现性主义者从“抽象的思维者”的主体地位,把自然界看作是“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不同,他们坚持人与自然的统

一、反对把人与自然相对立、征服自然、无限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做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当代价值

1.为缓解生态危机指明方向。工业化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大,为了满足自身存活条件的提高,在个人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以高速掠夺自然资源的价值取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这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上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皆大欢喜”的背后却是人类存活的危机:过度地消耗资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出现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环、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大片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理由。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危机”的理论依据。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中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的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斗争。”他主张人类应与自然界采取“和解”的态度,与自然和谐统一,转变那种把自然界当作敌人,只知索取不知保护,凭借手中的知识、技术和生产工具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浪费自然资源,破环生态平衡的行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要求人们遵循生态规律,在开发和改造中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对于那些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应把它改造成为有益于人类和环境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如改善荒漠化、盐碱化、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等,以此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2.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哲学依据。唯论文导读: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余谋昌,王耀昌.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上一页123下一页
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和人类就是包括在世界这个整体的两大部分,如果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不能和谐共生,那么整个世界也就不会持续发展。“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存活和发展,它们只能在大的合作背景下,互相竞争和互相利用,在共同维护生命,维护系统存在,推动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来实现自己的存活进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给我们昭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处理、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有作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所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其最终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的和解、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就是用一种新的模式来打破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而付出惨痛的环境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它不是不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以何种形式、何种程度实现经济增长,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去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关系,“它是一种人和自然和衷共济的全新发展观”。选择这样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生态危机”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创新。3.为树立生态意识践行环保行动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从人类存活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用发展的眼光为人类的“将来”提供了科学的存活方式,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转变了人们以往的意识,它强调了人们要想继续存活下去,就必须关注自然,正确运用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树立生态意识,践行环保行动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和态度,是对人类自身文化价值的反思和对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行为进行的调整,在这一思想和行动中,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无疑是其理论源泉,为其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自觉运用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实践

地球是人类栖息的家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漠视,这个家园已被人类破坏得满目疮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要求人类转变原有的观念,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地生产。马克思认为,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不同,动物“只是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组织生产的。但是,人的生产的全面性的根本标志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也就是说,人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的存活和发展,而不顾人之外其他物种的存活和发展,相反而是要维护整个自然界的总体生态平衡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在走工业化强国之路,而要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则必须依赖于社会化大生产,但是这里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是建立在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即“资源——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往复反馈、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体系。生态哲学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强调生态哲学就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地生产。
2.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迎来了一个高额消费的社会。然而,高额消费必定引导和促成生产的不断扩大和膨胀。在这种消费观的指导下,消费者不再节俭,而是放纵自己的和胃口,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消遣,甚至人为地缩短商品的使用期限。这种消费观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造成环境和生态的日趋恶化,如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需要,无限制地向自然界进行掠夺性开发,致使人类行为已完全超出自然界的承载能力,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瘫痪。这种消费方式是不合理的,它违背了消费的目的,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和推动人的发展的需要,使人的身心各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换句话说,只有能够推动人和社会发展的消费,才是合理的。因此,必须转变人们盲目地占有地球资源,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重建一种能够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固与平衡、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合理的消费方式,即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和最大化的满足为目的的消费方式。它不仅关心每一个体和人类最大化的满足,而且还尊重自然的本性和规律。显然,绿色消费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不同需要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科学的消费方式。
3.恰当地运用科技,实现技术的生态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文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客观上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理由。因而,学术上人们在对科技的态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科技至上主义,另一种是把科技当作一把“双刃剑”。虽然,生态理由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但并不能轻易地得出科学技术是其根源。因为,科技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好它。社会实践以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为,人不仅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体,还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态理由则是人类在技术上利用的失误造成的。当人类生活在核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解读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武器的时代,甚至几百万人生活在生化战争之中时,如何才能坚持发展科技一定能为人类谋求福祉呢?因此,站在生态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反对科技至上主义。也就是说,我们要恰当地运用科技,实现技术的生态化。“生态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能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策略。”因此,我们只有实现技术的生态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人类面对的资源和能源短缺的理由,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余谋昌,王耀昌.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论文导读:社,200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刘素盼.论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及其生态意蕴.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1).责任编辑马永义上一页123
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刘素盼.论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及其生态意蕴[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1).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