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老子哲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91 浏览:145438
论文导读:
摘要: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弊端,探索老子哲学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路子,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局面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老子;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1762-4437(2013)04-0053-0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品格的陶冶、个性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倡导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后勤管理的社会化、自主择业等一系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行,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高校学生、校园暴力、、网络成瘾等现象的出现,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因此,将老子哲学思想转化为现代话语指导高校学生管理无疑是理论上的突破与实践上的创新。

一、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学生管理有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凸显出一些弊端,甚至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障碍,主要体现如下:
1 从管理的目标上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重管理、轻服务,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部分高校学生培养重点只放在纯理论或技能上,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究其本质,仍是分数先“行”,素质在后。评“三好”按分数,奖学金靠分数,能否顺利毕业也凭分数,事事皆与分数挂钩,面对新的就业观、价值观、人才观的挑战,显得力不从心。其结果,直接导致目标与实际脱节,教学与管理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2 从管理的内容上看,思想道德教育、学风作风建设内容枯燥单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烦情绪,甚至出现学生“越管越难”的尴尬局面。
3 从管理的制度上看,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少教学工作那样的规范和系统的激励考核机制,过分地强调标准的统一性和行为的规范化,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必定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主观因素过强,长官意识过浓。即使有些学校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和制度,也往往因缺乏激励考核制度而不能很好地执行,更谈不上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统一规范了。在这被监管的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空间很小,硬性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培养出人格健全并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的。
4 从管理的运转机制上看,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倒三角结构,上边大,下边小,缺乏重心。它的管理功能越是上层越细化,而到了基层却是高度集中于几个人身上,结果大家都在管,实际上都没有管或者说没有管好。这种管理状况与现代的管理要求是有出入的,不利于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收到管理的最佳效益。
5 从管理的方式上看,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过分注重社会发展及学校发展的需求,策略简单、粗放生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与长远发展,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往往管理目标难以实现,无法收到高校学生管理的预期效果。
6 从管理的队伍上看,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稳定性较差。在高校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管理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一种体验与历练,这就导致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有限,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爱学生不是事必躬亲,不是当保姆,更不是抹煞主体的个性,而是要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科学管理的灵魂与价值所在。因此,我们不妨将老子的思想引人到学生管理模式中来,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在终极目标的指引下与长效机制的规范下大胆放手,锐意创新,让学生养成行为上自我约束、学习上自我激励、专业上自我发展、生活上自我管理、活动上自我组织、人格上自我完善的良好习惯。

二、转化老子思想,构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历史上的一面镜子,在当时社会管理的不同层面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对今天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更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1 上善若水——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的高校学生管理终极目标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善宛如水一样,虽润泽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名利,总喜欢呆在众人都非常讨厌的低洼处,所以,最接近于道。他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老子把水的利万物和补不足看作是上善加以推崇,并将它作为管理思想的终极追求目标。从根本上来说与高校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相一致的。即是围绕学生共同“成长、成熟、成才、成业”这一管理目标,让所有的管理内容、方式与机制都服从并体现这一管理目标,旗帜鲜明、目标坚定。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动态模式,既要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更要提升“管理对象”全面成长的内涵与品质,实现“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群体的期待,让管理者的管理目标在行为个体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实现过程中凸现出来,是一个同时让“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双重收益的事业。由此,让学生管理模式汲取老子上善若水的科学思想,更注重“被管理者”的主动参与过程,弥补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中“要我做”的人性化、化的缺失,要求管理过程更富有时代性、多元化和亲和力。很大程度上,在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方面,摈弃了“要我做”的强迫式管理模式,代之以对生命参与、唤起的“我要做”的崭新理念。传统的“要我做”的管理理念,是被动、受动、无创造支撑的,更无视受动个体个性的,属被强加色彩的理念,而“我要做”则是当代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并贯彻创造的、重视能动个体创造性的理念,充满着个体成长的无限张力与生命力的价值期许,是完全符合老子“上善若水”这一管理理念的出发点与归宿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zxlw/lw26628.html上一论文:浅论全面深化改革与解放思想的哲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