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论潮汕建筑嵌瓷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7 浏览:7168
论文导读: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列、。潮州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利用废瓷片嵌贴在建筑物屋脊,墙体,达到装饰目的一种民间美术,嵌瓷有圆雕,浮雕,平面装饰等几种形式。并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嵌瓷工艺历史悠久,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
【摘要】嵌瓷工艺,便是潮汕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应用于建筑装饰的传统民间造型艺术形式。它是“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潮州嵌瓷是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造型,为建筑物装饰或制成单件摆设的特种工艺。
【关键词】潮汕嵌瓷;陶瓷装饰
潮汕这一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风土民情和民间习俗,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带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其中,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嵌瓷传统工艺,便是这绚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独特而精美的奇葩。其工艺技术之精湛,意匠之独特,色彩之明艳富丽,以及造型之生动逼真,在国内可以说是罕见的。它与潮汕建筑的姊妹装饰工艺木雕、石雕和彩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体现了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民间信仰,充分展示了潮汕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嵌瓷,潮州人俗称“聚饶”或“扣饶”。主要材料是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也称“饶”片。嵌瓷是一种潮汕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始于明末而盛于清代,流传于广东东南部潮汕平原。起初的嵌瓷主要用在祠堂、庙宇及民居“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列、。潮州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利用废瓷片嵌贴在建筑物屋脊,墙体,达到装饰目的一种民间美术,嵌瓷有圆雕,浮雕,平面装饰等几种形式。并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嵌瓷工艺历史悠久,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嵌瓷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一、嵌瓷的由来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宋架山“百窑村”可证其昔日风采。明代论潮汕建筑嵌瓷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明代嵌瓷的图案、色彩比较简单。
到了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

二、嵌瓷的表现元素

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俗称“圆身”)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至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嵌瓷多是以单件的工艺欣赏品为主的,镶嵌精工,技术较高。这个时期的嵌瓷,表现手法是由艺人随意创作,或制圆身,或来浮嵌和平嵌。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嵌瓷工匠们有机会发挥其艺术才能。从这个时候开始,民间的祠堂、庙宇等重修,富裕的人们建“下山虎”、“四点金”,为工匠们提供新的表现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丰富,景物比较准确,人物面部等构件改用预烧制的陶塑,更经得起风雨炎日的洗礼。

三、嵌瓷的制作程序

嵌瓷的表现手法与石雕、木雕相似,有平嵌、浮嵌、圆嵌(立体)等。
(一)草根粗灰的制作策略。首先要选准上乘烧制贝灰,用清水发制后筛出灰粉,按1:1加入过筛幼沙,搅匀,再加入经浸烂的稻草,反复捣烂,一直到看不到草纤维为止,接着加入熬制过的浓红糖液。草根粗灰用于起线、粘贴、是嵌瓷的最基本材料,具有抗拉性能大、收缩率小、附着力强、成型之后耐酸耐碱,吸湿性弱等优点。
(二)纸巾灰泥的制作策略。把精选优质贝灰粉泡浸——过滤——泡浸——过滤(每次泡浸时间约十几小时),将过滤后的灰泥晒干,与适量的优质白色纸巾捣成膏状,做成球体,再浸入清水中,使白灰中的酸碱度适中,再与熬制的浓红糖液搅匀,这样的纸巾灰泥盖面墙,使墙体光滑鲜艳、坚固、不吐盐花,几百年上千年仍能保持原本质地。在这种墙体上作画时要把握好干湿度。太湿了,颜料渗不进去,甚至会破坏墙面,太干了,颜料不能与灰料有机地粘连,日晒之后易褪色。没经验的人要靠局部反复调试,一般以墙体盖面后不干不湿为作画最佳时段。这样,嵌瓷作品才能达到五彩缤纷、鲜艳亮丽、经久不褪的效果。
(三)色料的制作策略。嵌瓷是瓷切件镶嵌与壁画相结合的艺术,其中瓷件原有颜色经高温烧制,永不褪色、永不变型,但作为底地之壁画的各种颜色,特别是起烘托作用的乌烟,一定要与熬制的牛皮胶相拌,这样才能与嵌瓷“风雨共济、生死与共”。

四、嵌瓷的色彩

嵌瓷以它的色彩明艳富丽,久经风吹雨打却永不褪色而闻名遐迩。它的色彩由瓷片固有的釉色决定,主要有藤黄、朱红、草绿、石青、紫色、乳白、群青等颜色。在《潮汕建筑剪贴瓷装饰的艺术特色探析》文章中,作者就总结了嵌瓷的几个色彩特征,即“‘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红红绿绿,图个吉利’从而体现出大紫大红、大富大贵”;“红色喜庆忠勇,皇权猛烈,黑色色刚直,白色奸诈”;“‘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强调强烈的补色对比,高纯度色调对比,以此希望富贵、和气、安康长寿、人丁兴旺等对美好生活追求与向往的愿望”。除此之外,潮州韩文公祠屋脊上的白色纹样嵌瓷,它与潮汕地区一般的祠庙嵌瓷有所不同,韩文公祠屋脊上之所以用白瓷而不用常见的色泽艳论文导读:
丽的彩瓷,这是因为这些嵌瓷装饰应该与韩愈的文人身份、性格和地位相符。作为素雅高洁、朴素大方象征的白色正与这座纪念祠的目的作用相契合。可见,潮汕嵌瓷的色彩运用也有其特定的文化信仰寓意。
结语
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融合才产生了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的潮汕民间传统工艺,而嵌瓷更是潮汕传统工艺中的佼佼者。由于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在潮汕地区几千年历史的演进当中不断地融合与碰撞,潮汕嵌瓷起到了建筑上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同时还表达了潮汕人民丰富的民间文化信仰。潮汕嵌瓷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潮汕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温平.潮汕嵌瓷艺人手工作坊考察报告[J].装饰,2008(02).
[2]姜省.潮汕传统建筑嵌瓷工艺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08(01).
[3]林凯龙.“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汕民居装饰及其启迪[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0).
[4]郑立新,秦波.潮汕建筑剪贴瓷装饰的艺术特色探析[J].中国陶瓷,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