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新闻图示化:大数据时代报纸转型契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30 浏览:19687
论文导读:
2014年,从人民网的大数据到漫画解读“国家领导人在忙什么”,新闻图示化在中国迎来了第一个井喷期。本文采用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战略分析模型,分析新闻图示化如何成为报纸转型的契机,并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新的专业要求。
劣势与威胁:移动互联网让人不看报
移动互联网对报纸的最大冲击在于转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
首先,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依赖和技术壁垒被打破
大批受众向网络和移动客户端迁移,他们通过主动搜索网络、利用手机及新闻APP应用,个性化订制新闻。新闻类APP软件几乎成为装机必备应用软件。
其次,受众的阅读模式向碎片化、速食化的“浅阅读”转移
据最新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报纸阅读率较2012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上升了9.8个百分点,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增幅明显。手机阅读成为国人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主要方式,每天下午1点和晚上9点至12点,即午饭后、睡觉前为手机阅读高峰期,80%的手机读者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①移动互联网技术令移动阅读成为主流趋势,传统的大量文字型阅读被碎片化的短小链接、图片新闻取代。
再次,受众生产的内容冲击新闻内容
在过去,采编专业人员需要通过考核获得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记者证等,才可合法采集新闻、生产信息内容。而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读者可能比记者更快到达新闻现场,比传统报纸更早、更图文并茂地发布信息。比如,在闹市突发抢劫等社会案件中,事发地的群众可能比被堵在路上的记者更快地获取第一手素材,并通过手机,向微信朋友圈等小众关系网或微博等发布图片和文字信息。
优势与机遇:采编转型,做 “新闻消费顾问”
美国传媒学者菲利普·迈耶曾说:“现在是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对信息进行处理很重要。我们需要做两步:一个是新闻图示化:大数据时代报纸转型的契机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分析不断变动的数据以找到其中的作用和结构;另一个是通过展示,让用户了解哪些信息对他们具有重要性和相关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无法在信息数量和传播速度方面取胜,新闻采编人员更多时候是作为用户的“新闻消费顾问”。在内容上,根据专业素养处理后的信息内容使报纸更具战略竞争优势;在形式上,平板电脑的爆炸式增长为报纸的版式设计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
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及报纸印刷出版平台,记者可以从日常的海量信息中发掘线索、筛选信息、提炼出紧贴读者工作生活的“新闻信息必需品”,增强信息的可读性与实用性;编辑则可以通过编辑手段、版式设计创意,对提炼后的新闻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通过信息图示化使新闻的易读性和服务性更强,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报纸、网站等融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

1.解构新闻,还原真相有门槛

未经新闻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新闻专业素养的受众,可能比记者更多更快地掌握第一手素材,却很难像新闻采编人员一样对信息加以客观公正的解构。比如,今年4月底,一则内地小童在香港随地小便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最初网友一边倒,指责“内地夫妇蛮横无公德”。后经媒体根据录音、录像还原现场、核实真相,证明事实为“港人不顾内地夫妇反复解释、强拍幼儿引发推搡”,事件因果越辩越明,局势逆转,引发舆论激辩。
在解构新闻事件、提炼信息、视觉处理、还原真相等领域,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比普通大众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理性的思维揭露真相,并通过视觉化的版式设计传达提炼处理后的信息。信息图示化是新闻信息视觉传达的最新主流趋势之

一、并在报纸转型实验中呈现出强大的生机。

但是,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体验、专注、快、共享性,报纸的战略性竞争优势在于新闻专业采编团队的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整合传播等智力资源。当且仅当报纸生成的内容因其客观、公信力、专业而不可替代时,报纸才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生产内容”大爆炸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2.新闻图示化:从艺术美感到解构新闻

从古希腊罗马残卷、埃及壁画到中世纪的达芬奇手稿,以图片图形加标注传达信息的文化历史悠久。但现代作用上的信息图示化,主要自2000年起兴起于美国,②随后风行于亚太,近几年来,国内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和新闻周刊展示了越来越明晰的传播效果,备受关注。
信息图示化起初作为平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专业领域小圈子的技术创意,③将复杂、难以理解的图表数据等转化为轻巧、明快的复合型示意图,因而具有大众难以企及的技术和知识门槛。与此同时,由于解构信息费时费力,艺术设计领域的信息图示化一般缺乏时效性,仅用于在重大事件中,如黑人总统创造历史、婚恋成本心理学、数码通讯产业演变等主题。
由于信息图示化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几大共性元素——专注、极致、体验、快,现在被引入新闻报道领域,即新闻图示化。新闻图示化不同于艺术设计类图示化,在美观之外,更侧重于通过图示解构新闻事件并实现信息的视觉传达,多用于还原事件现场、追溯事件或人物变迁时间轴、剖析人物关系和事件利益相关人关系、解读政策或流程等。
比如,在奥运会报道中,国内外报纸常采用“一张图告诉你奥运场馆的前生今生”的手法,赛事看点、设计理念、资金建材、周边地形、场馆3D剖面、引流导示系统等都可通过图示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可谓“互联网时代的一图胜千言”。突发事件发生时,有些现场照片未能及时捕捉,都市报往往采取新闻图示化的策略,通过建筑物图、人物、场景渲染等还原事件经过或现场细节。商界风波、案情经过等难以通过实景图片呈现的新闻,编辑也常通过关系图、流程图加以还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地球村”,不可替代内容的生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信息产业链的“起点”掌握独家资源,二是在信息传达的“终端”呈现独家形式。在新闻同质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掌握独家资源对记者来说难度加大,通过新闻图示化呈现不可替代的视觉效果,就成为报纸在时效上快过杂志、在深度整合信息和视觉传达上胜过网络海量碎片信息的“蓝海”。
注释:
①解辰巽:《国民阅读调查论文导读:报)上一页12
显示免费数字化阅读更受追捧》,中国新闻网,, 2014年4月22日
②【英】Jason Lankow等:Infographics: The Power of Visual Storytelling,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2011年
③【加】斯米克莱斯著,项婷婷 张东宁译:《视不可当:信息图与可视化传播》,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第1版
参考文献:
①冀佳佳:《试论智能手机新闻类APP对报纸经营的影响》,《今传媒》,2014年第6期
②罗昶:《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传统报刊数字化衍变层次分析》,《编辑之友》,2011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