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翻译中文化关联与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01 浏览:119784
论文导读:onStudiesWENJing(GuangxiInternationalBusinessVocationalCollege,Nanning,Guangxi530000)AbstractThispaperfromthehistoryoftranslationstudies,discussesthenature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ndtranslationrelatedculturaltranslationstudies,analyzestheselecttransla
摘 要 本文从翻译研究的历史入手,探讨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关联和翻译的跨文化传播本质,分析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 跨文化传播 策略
Culture Assoc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WEN Jing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related 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alyzes the sele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1 翻译研究中文化关联的出现
翻译的研究历史实际上就是多种学科不断渗入研究的历史,传统的西方翻译理论对于翻译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研究重文本,轻译者。翻译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于将翻译研究和文化联系到一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德里达,他突显了译者的作用,强调文本作用的不确定性和翻译的不可完成性,并且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文对象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和理解译本都有无法避开的影响。随着翻译的研究向文化的转向,关注的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译者,译文和读者上。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功能派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其核心理论——目的论的出现更是彻底的从译者的视角来诠释翻译。其代表人物之一赖斯提出的功能对等,目的论的提出者费米尔则认为翻译的进行必须以实现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曼塔利在发展目的论的基础上指出翻译的跨文化转换本质,而诺德的忠诚理论弥补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不足,认为与原文保持联系和协调翻译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关系非常重要。而文化学派将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背景中去研究。其倡导人物之一巴斯奈特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让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联系得更为紧密。这些翻译理论都逐步将翻译的研究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语言学和符号学层面的局限,从其它因素特别是翻译参与者和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来审视翻译,翻译研究进入了文化范式阶段。
翻译和语言是一种直接关系,和文化关系比较隐形。翻译在形式之外的作用的转换主要来自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表达。翻译必定是文字翻译和文化翻译的结合。
2 翻译和跨文化传播
翻译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行为使得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得以共享,传播。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翻译的历史是文化传播的历史。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质,翻译的本质体现为跨文化传播。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政治、军事的影响,不同文化存在不平等的情况。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翻译所体现的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也就是不平等的。20世纪90年代后殖义翻译理论形成,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文化侵略成为翻译研究的对象,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间的传播带有殖义的色彩,翻译中对文化的任意处理使得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政治行为,文化殖民是一种意识形态下的更为深刻的殖义。而今虽然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殖民现象,但实际来看,文化的强弱无法避开的存在,例如西方国家和中国,影响着译入和译出作品的量以及对文化的影响,即使现在全球化背景下,隐形的文化殖民和侵略依然存在。所以后殖义其批判性对现在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间文化的互动依然有指导作用,在反文化侵略和文化输出策略理由上,翻译策略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3 跨文化传播作用下的翻译策略
在跨文化传播作用下的翻译策略,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功能学派的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后殖义研究学者霍米·巴巴最早提出的“杂合”,是指不同种族、种群、意识形态、文化和语言互相混合的过程,在文化间交流时,存在一个“谈判和翻译”的“第三空间”。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倡导者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归化”和“异化”。简言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语言层面之外的非语言符号因素的处理。国内学者们对于翻译策略也提出自己的见地,玄奘的“求真”和“喻俗”、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不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对文化翻译的处理都可以归为“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指是译者以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为考虑,用他们所熟悉的表达来传递源语言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读者很好的接受译文,但是对于原作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差异是一种抹杀。“异化”是指以作者为中心,使用源语言的表达方式,保留源语言的风格特色,最大程度的反映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的实质就是源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加工”还是“保留”理由。
基于功能学派的赖斯文本分类学说,文本主要分三类,第一种是信息类文本,主要是传递真实的信息,例如说明书 ,合同,新闻等。第二种是表情类文本,这类功能的文本主要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情,例如传记,小说等。第三种是操作类文本,主要是通过感召性的语言来让读者采取某种行动,例如广告,演说稿等。赖斯的文本分类都是按照翻译对象中包含的主要文本类型进行划分,实际上任何翻译内容文本类型都不会单一,都会有文本功能多样化的情况。例如被视为操作类文本的商品广告,除让读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操作类文本外,也包含有传递信息的信息类文本,论文导读: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Reiss,TranslationCritici,ThePotentialandLimitation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杜争鸣.翻译策略与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麻争旗.翻译和跨文化传播.北京第
生活中存在的更多的是“复合文本”。赖斯认为应根据文本类型来定翻译的基本策略,没有统一的翻译策略。
信息类文本一般来说文化内涵相对较少,可以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进行转换,接受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译是主要方式。表情类文本,时间空间性约束强,文化负载词比较多,这类文本主要处理文化负载词,异化是优先策略,注重文化差异,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才能真正的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操作性文本多半有“劝诱”的意图,重要的是让译本的接受者即使在思维方式,文化习惯不一样的前提下也能充分理解和接受,这类文本主要是采用归化和意译的策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审美和接受心理。对于目的语中缺失的相对不可译的源语言内容,也可以通过音译,阐释,注解等方式来使其可译。
实际上针对不同类型文本和译文的功能、目的,翻译策略指导下还有更为具体的翻译策略可以探讨。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动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以跨翻译中的文化关联与传播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文化传播为目的的各类翻译作品的日益增加,如何在文化交流的前提下,保留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已成为对抗文化扩张的重要议题。随着翻译中非语言因素介入的研究不断发展,文化考量是今天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对跨文化交流,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人才的培养等作用深远。
参考文献
[1] 魏瑾.文化介入与翻译的文本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 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 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杜争鸣.翻译策略与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 麻争旗.翻译和跨文化传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52-56.
[7] 刘进.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学术界,2010(12):156-163.
[8] 果笑非.外宣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3(9):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