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新闻报道批评性话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13 浏览:144970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本文试以语言学家Fairclough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以及新华社对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成品油上调定价机制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分析如何通过话语把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隐藏于新闻语篇之下,并揭示出潜藏在油价语篇结构底下的深层社会结构关系的不平等及其相关理由,进而为话语和公众话语进行有效沟通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报道;意识形态;社会结构

一、新闻报道

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主要指报纸等大众媒体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属于一种公众话语。本文通过对成品油上调定价机制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使油价上涨下隐含的深层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显现出来,有助于读者正确地解读新闻报道的内涵,使政府政策顺利实施。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策略,最早是1979年R. Fowler 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批评语言学迄今特别关注的对象之一就是大众语篇和话语,包括政府、司法官员、新闻机构等的话语。这些语篇值得分析是因为它们来自,在塑造一个社会的态度、作用和意识形态上起着直接的作用,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三、实例分析

背景介绍:虽然油价上调刚刚过去一个月,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带动三地原油变化率逼近10%,3月国内将再次迎来调价预期。从2月8日调价到3月8日恰好达到22个交易日期满,加上三地原油变化率正向破四,已经满足了油价上调的条件。发改委3月19日晚间发布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每吨上调600元。本文从Fairclough’s三维分析框架出发,从话语秩序、语体链以及语言/符号分析三方面分析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对发改委政策的新闻报道。

1.话语秩序

话语秩序包括各种各样的话语、各种各样的语体、各种各样的文体,所有这些话语文体都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基于发改委这次对国内油价的上调,国内多家媒体对于此次调价进行了报道。我们可以归纳成两个大的层面,即政府话语与公众话语。而透过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政府是此项政策的决定者和最终发出者,在政策的起草、提出和决定方面,政府是最终的一锤定音者,正如Fairclough所提出的,话语秩序反映在政府话语与公众话语的关系上,通过分析这两种话语的互动体现出两者不平等的关系。
2.语体链
通过对以上新闻报道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成品油上涨之前、之后,政府的主流媒体开始以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和采访,这些不同的语体形成了此次油价上涨的语体链。例如:新华网的一篇名为《发改委急征成品油发布形式,油价上调近在咫尺》的报道,率先为发改委油价上涨造势,通过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并呈上升态势的报道,为国内油企波动做铺垫。紧接着3月28日,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2012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今年要择机推出成品油改革方案,缩短调价周期,改善调价操作方式。接下来第三份材料就是发改委于3月19日晚间发布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每吨上调600元。在相关政府政策逐步传达实施之后,2012年4月26日,发改委司副司长做客新华网,参加“2012年部委网上系列访谈”第二场,为网友解读当前热点理由。为了更好地执行政府决策和更好地抚慰民意,主流媒体的写作班子又进一步进行宣传。如发改委《油价涨价600 已少涨100》、发改委《油价上涨后给予出租车每月300元补贴》、人民日报《油价上调为何幅度这么大?》等系列报道,不难看出这些材料都是在推行政府油价改革方案下筛选和组织的,为了更好地推进此次油价上涨的改革方案,政府全方位地构建这套话语语体链以达到所需效果。

3.语言/符号分析

从纵向结构看,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油价上涨的系列报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政府相关政策的公布及其为更好推行政策造势,另一方面是公众对政策的反映。横向结构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单方面的,接下来就是大范围地解释政策的合理性,并针对即将出现的连锁反应进行预估和出台补贴措施,所以在此不难看出政府话语依旧是主流话语。
(1)新闻报道整体结构的分析。在此次油价上涨的系列报道中,有着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首先就是新华网上关于涨价缘由的报道,为国内油价上涨宣传,进而推出了油价上调方案并于19日晚间在发改委上发布具体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每吨上调600元,并在其中提出了对于此次油价上涨可能预见到的理由要求各省市执行单位进行自主调控,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来解决相应理由。总结起来,整体系列报道的结构为:涨价方案(发改委明确提出)+相关理由(发改委提前预见)+解决理由的策略(发改委不予提供,地方自行调控)+解决理由策略的评价(公众独自呼喊不满,无政府回应)。所以整套报道缺乏对话性。
(2)语气、情态和及物性分析。在定价机制的政策方面,政策以通知的形式出现,全文语气使用简单的陈述句,缺乏疑问句性质的对话;在政策制定解释方面,发改委负责人以“我可以明确地讲”或“都”“只要”“从没有”等情态化强度很高的程度副词,以及主语是“我”这样表明发言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但是在政策实施相关理由的解决层面,主语变更为“各地”“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情态化副词也转换为“可”“适当”“及时”等相对程度相对较低的表述;在成品油补贴过程中,政府是动作的行为者,而广大出租车司机和相关人员为动词的承受者,这样一分析就明显地可以看出政府是动作的行为者,而受益者则是论文导读: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一座真诚沟通的桥梁,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体制,建立健全参与油价公开听证体系,方便政府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推动政府和公众交流的便捷化,最终实现公众反映情况有渠道、政府了解民意有平台。参考文献:RuthWodak&MeyerMichael,(ed.).MethodsofCriticalDiscourseAnal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动作的承受者。
(3)词汇分析。在词汇使用方面,国内油价标题的措辞为“涨”,国际油价的措辞为“降”,一涨一降措辞相反。“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正在大量扩张自营加油站数量,民营加油站的存活空间日渐逼仄。”在此,“中石油、中石化”直接等同于“石油巨头”并构成了“垄断堡垒”,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困惑,同样缺乏对话性,公众和政府各说各话,缺乏有效的沟通话语和机制,影响对信息政策的正确解读。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油价上涨新闻报道的语篇实践分析,可以看到潜藏在油价语篇结构底下的深层社会结构关系的不平等及其相关理由。为了更好地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一座真诚沟通的桥梁,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体制,建立健全参与油价公开听证体系,方便政府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推动政府和公众交流的便捷化,最终实现公众反映情况有渠道、政府了解民意有平台。
参考文献:
[1]Ruth Wodak & Meyer Michael,(ed.).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9.
[2]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布占廷.新闻报道中人际作用的批评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
[4]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 视角 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王冬梅.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