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心理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及干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14 浏览:94786
论文导读: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4.3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护士应帮助病人认识到必须转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开消极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减轻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4.4情绪调节训练护理中首先帮助病人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使其学会克
1671-5160(2014)09-0108-01
前言
随着商业竞争、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经常会出现焦虑、压抑、孤独等等各种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非常有关联并被很多临床医生所重视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目前是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理由之一,多发生于40岁到50岁人群,而这部分年龄又是压力较大、心理疾病较容易发生的年龄段。本文主要对心理因素而促使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干预措施进行研究。
1 心理疾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不少研究数据表明,心理因素不良的表现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比如愤怒、敌意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关于焦虑的研究表明,焦虑患者较对照组心源性死亡的相对风险升高了2.5倍,而心源性猝死更为常见,抑郁患病和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的几率大约为35%-45%,Schleifer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5%~45%,Lesperane等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40%,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中重症抑郁发病率为16%~18%。有争强好胜、充满敌意性格的人冠心病发生危险增加2倍,而心肌梗死(MI)复发的风险增加5倍。
2 心理疾病影响冠心病的机制
之所以心理疾病会引起冠心病,理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多倾向于易引起危险因素,比如抑郁患者经常会吸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争强好胜、充满敌意性格容易情感起伏、情绪激动,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较高而诱发冠心病,因为情感起伏、情绪激动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系统(HPA)的异常,使交感一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心率变异能力明显下降,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心肌缺血阈值降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升高等,使猝死率增加。而活化的HPA轴,又使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高,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反应明显下降,从而出现持续存在的、不受抑制的高皮质醇血症。A型性格和抑郁患者往往还有血小板异常活跃,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活跃,尤其是出现抑郁的患者,在急性应况下容易发生冠脉痉挛和易损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3 由于心理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在2004年8月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年会上第一次将心理压力因素视为引起严重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心理行为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上升冠心病的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可以加重和促发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肥胖等。
4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和护理
针对冠心病病人主要存在的焦虑理由,采用倾听、解释、倡议等技巧,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在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时,护士的人际沟通、提供信息、社会支持力度等影响着护理效果,应对护士进行系统的专业性培训,以增加其心理护理的技巧。

4.1 减轻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病人入院后的第3~5天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护士对病人应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策略的价值与作用,让病人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

4.2 减轻心理压力

冠心病病人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易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护士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4.3 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护士应帮助病人认识到必须转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开消极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减轻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4.4 情绪调节训练

护理中首先帮助病人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使其学会克制,遇事冷静地去换位深思,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通过谈话、咨询、通信等形式使病人家庭成员、同事、领导等了解病人的病情,争取家属及单位密切配合。

4.5 自我护理能力训练

除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外,可应用各种松弛疗法,如练书法、听音乐等。在焦虑、愤怒时,诉说、渲泄等以缓解不良情绪。

4.6 松弛训练

当患者存在焦虑、血压波动、心动过速、紧张性头痛以及其他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症状时,可以使用生物反馈技术,指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可以让病人采用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等,一般每次15min,每日1~2次。
5 结语
在现代社会只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才能成为健康,心理因素在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生活中若对各种生活事件处理不当,可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久之可使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大脑内的生物化学(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水平的转变,进而导致各种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深入了解病人的人格特征,把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变被动护理为主动管理。
参考文献
[1]邢继娥. 针对性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7:116-117.
[2]闫忠芳,董燕妮,于新娇.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特征及护理[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0:52-53.
[3]杨春艳.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评价[J]. 中国处方药,2014,10:119-120.
[4]吴月静,吴万振,王磊,于恩彦. 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满意状况调查[A].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4:5.
[5]赵旭红,刘晓艳.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 中国农村卫生,2013,10:64+62.
[6]尹绍侠,王建新,刘艳丽,王慧霜,滑俊峰,姜长青.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多维度相关分析及临床指导[J]. 四川医学,2013,12:1976-1979.
[7]黄秀霞.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策略[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6:550-551.
[8]谢纳新,孙小春.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3,01:122-125.
指导老师:肖玉芬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xlxlw/lw48433.html上一论文:谈述H—T—P在高中校园心理咨询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