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85 浏览:11413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策略 选取2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的HAMA、HAMD评分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5.50±1.00)分,(6.01±1.50)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组干预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为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免疫功能;影响效果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其致病机制为该病毒破坏CD4+T淋巴细胞能力极强,短时间内可使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功能迅速下降[2]。本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对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2010年1月~2014年5月经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确诊的艾滋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5±2.8)岁,平均患病时间为(0.5±0.3)年;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5±3.0)岁,平均患病时间为(0.6±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对照组给予艾滋病常规治疗及健康指导,观察组为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策略如下:①由具有丰富经验与艾滋病患者有效沟通的工作人员组成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小组,②护理小组人员负责抽血检测及电话随访或者面对面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③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实施亲情护理。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解释该疾病的传播方式、治疗方式、社会对该疾病治疗的支持方式及对周围人的厉害关系,解除患者身边人的恐惧心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氛围。⑤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小组定期针对患者心理变化制定下一步的干预措施。
1.3评价策略 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进行检测,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流失细胞仪测量患者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AMA、HAMD评分分析 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见表1。
2.2 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析 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3讨论
本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选取2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艾滋病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敏感性一般与文化水平有关,艾滋病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患病时间、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量、感染方式有关,故需对两组患者的以上因素加以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可比性。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对照组艾滋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5.50±1.00)分,(6.01±1.5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组干预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为(355.50±221.60)个/μ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64.00±106.00)个/μL 及对照组治疗后的 (239.50±145.59)/μL,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美红.1例HIV阳性伴大量呕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浙江医学,2014,(2):154-155.
[2]李赫,张轶铭,李陆琦,等.中医药治疗AIDS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1):120-121.
编辑/肖慧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xlxlw/lw46124.html上一论文:阐述童年时期心理阴影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