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交互设计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07 浏览:156941
论文导读:中选择文字选项,对作品进行重组,从而得到一个全新的画面。主体的这种根据已有的图像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进行重组、解构和加工的思维过程就体现了审美的再造性想象。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设计也不断前行,各类交互软件、交互界面、互动媒体的不断升级与发展使得网络上不断出现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蒙娜丽莎被加上了胡须,传统音乐
摘要: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学科,致力于用户使用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用户能否舒适、安全、简易、有效的使用产品与我们人类的认知心理与审美心理有着必定的联系。掌握和正确判断用户的认知心理与使用心理,亦是交互设计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简要探讨了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的联系。
关键词:交互设计;认知心理;审美心理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1990年被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之一比尔.莫格里奇命名。发展至今,交互设计逐渐从一门狭窄、专门化的学科发展到今天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大的软件企业和设计企业都有专门从事交互设计的人员甚至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大学也开始设置交互设计方面的学位和研究机构,交互设计开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互设计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系统的交互行为、支持行为的功能和技术以及交互双方的信息表达方式和情感等,是直接影响产品最终用户的设计。优秀的交互设计产品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的双重需求——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这两种需求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递进,这也证明了影响用户使用需求的认知心理与影响人们审美需求的审美心理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感知的引导性

人类的感知依靠感官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如眼睛对色彩的感知、耳朵对于声音的感知等,外界信息对人感官的生理刺激信号会传递给大脑,使人的大脑形成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这种感知既包括对事物形状、布局、尺寸、颜色等外部特征的整体把握,同时也包含了对事物形象的审美体会,比如形象中的意味、境界等因素的体会。在交互活动中,感知是人的审美认识的原初性体验,指的是参与者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物我交流,在物我相互投射、相互作用的互动中形成的对交互艺术美的感性认识。审美感知作为对审美客体的原初性体验,这一审美过程仅仅是初步和简单的感知,但是却具有一种引导能力。因为审美感知在物我交流过程中使得参与者与审美客体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机联系,对审美客体的个别属性认知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内在心理世界与外在审美客体互动的过程中构成的对事物的整体性反映。感知的引导能力体现在人的感觉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图式”上,那些与“心理图式”有差异但又不是完全生疏的事物最容易引起感知的敏感。比如IBM笔记本thinkpad键盘上的小红点,在黑色的外观衬托之下,这一小红点极其耀眼,无疑会引起人的极大兴趣,这时候感知会引导我们去用手触摸,发现那个小红点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鼠标制约器。此外,感知的引导性还跟参与者的兴趣与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比如对军事和械感兴趣的人喜欢玩射击类游戏或者军事战略游戏,通过玩与自身兴趣或人生经历相关的游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因此,感知的引导性是交互审美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交互产品吸引用户的第一步。
认知心理学还强调感知在人类认知事物的行为上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为通过参与者对审美客体的原初性体验,物我交流过程中使得参与者与审美客体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机联系,审美客体本身会反馈说明自身的功能用途,这也称之为交互产品的功能可见性或可承担性。可承担性是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类行为的特征,人类可以通过感知知道环境至于它的各种行为可能。例如倒茶,假如是使用一个有提柄的茶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会自然的以单手的四指和拇指环绕提柄的方式去倒茶,而不会是其它方式,这是缘于茶壶本身设计样式与人类手的大小、人的感知和生活经验存在着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当审美客体能够契合人们感知的“心理图示”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运用感知的引导性得知审美客体的使用功能。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交互产品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和研究用户感知的心理图示,并运用合理的设计方式与用户感知的心理图示相匹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户与产品的交互。

二、想象的构成性

在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中,审美感知对审美客体的原初性体验虽然迈出了审美体验的第一步,也会产生审美愉悦感,但是这一审美过程仅仅是初步和简单的感知,审美的感知阶段并不等同于审美活动的全部。主体的审美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构成完全的审美活动所不可或缺的。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是人脑将记忆中的所听所见重新进行组合、加工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特殊的、高级的思维过程,甚至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交互活动的审美想象以两种形式体现出来: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指主体在交互活动中,根据自己或者别人的描述或者知觉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西蒙的作品《颤动的精美机械》,主体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从下拉式菜单中选择文字选项,对作品进行重组,从而得到一个全新的画面。主体的这种根据已有的图像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进行重组、解构和加工的思维过程就体现了审美的再造性想象。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设计也不断前行,各类交互软件、交互界面、互动媒体的不断升级与发展使得网络上不断出现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蒙娜丽莎被加上了胡须,传统音乐改造成了摇滚,严肃的历史大片被喜剧化,这种对古典绘画、民族音乐、传统电影的解构正反映了人们再造性想象的丰富和活力,让艺术不再是“博物馆艺术”而是可以真正融入大众生活的平民艺术。而创造性想象指的是主体在交互活动中不根据现成的描述或者知觉形象,在大脑中独立地创造全新形象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当然,交互设计中的创造性想象也并非空穴来风,胡思乱想,仍然需要在遵循产品的交互原则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思维。比如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AX,使用者可以利用软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力,创造出像电影《阿凡达》那样的动画角色和绚烂无比的虚幻场景,也可以制作各种影视特效震撼观众的眼球。不管是制作那种效果都需要按照3DAX这款软件的运转法则来进行,否则,再好的想象也只能存在于人的大脑而无法实现。

三、理性的归整

在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中,审美感知迈出了审美体验的第一步,而审美想象在审美活动中则具有催化剂和强化剂的双重作用,它推动了交互审美对象的成型和审美情境的呈现。而在审美对象的成型和审美情境论文导读:
的呈现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审美理性的调谐,审美理性活动是审美感知的升华,渗透于审美想象之中。审美对象的成型和审美情景的呈现,亦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终结,审美活动应当为审美主体带来更高层次的人生体验,这就需要通过审美理性将审美主体带入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意境、气韵乃至对“道”的体悟。审美理性让用户在意境与真实存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挑起人们想象的冲动,扩大人们创新思维的空间,帮助人们理性思维的分析与整合,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与开拓意识。
交互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审美交流过程,在物我交流过程中使得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建立一种有机联系,因而交互活动有其自身展开规则,不会被主体任意操纵。优秀的交互设计产品能够同时满足用户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的双重需求——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这两种需求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递进。主体如果在背离了交互产品的使用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审美想象活动是毫无作用的,这就需要主体运用理性,把握交互活动的展开规则从而调谐审美想象的发挥与创造活动。比如我们在运用一款新的软件时,首先要理性的学习软件的使用规则,然后才能在把握软件的使用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想象的发挥与创造活动。
为了让交互设计产品能够更好的提升用户审美情感体验并且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简易的使用。设计师应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掌握和正确判断用户的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发挥理性在其中的调谐作用,真正做到交互设计产品让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1]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美)Dan Saffer(著),陈军亮,陈媛嫄,李敏(译).交互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唐纳德.诺曼(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王建疆.审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雷礼锡.艺术美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