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08 浏览:119411
论文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心理成长的难题。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广大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很多学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但专业的师资力量又严重不足,要想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任教师作为直接实施者可谓重任在肩。笔者现简要地谈谈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和一名心理教师在这一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营造优美环境润化健康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思想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教师应是教育环境的设计师。”班级是学生的第二家园,教师就要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上多花心思,让环境去影响学生、造就学生。
营造良好的班风,优化隐形环境是首要的。每接手一个新班,我第一要做的就是征集班名、班训、班徽,让学生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想法凝聚起来,并由师生共同设计、张贴或悬挂。我先后任教的班级有“鲁班班”“阳光少年班”“快乐家族”等,班训有“态度决定飞多高,意志决定走多远”“健康、文明、勤奋、快乐”等。
优美洁净的外在环境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上张贴名人字画,屋内增添绿化角、生物角、图书角;黑板报上设立固定的“心灵栖息地”“阳光地带”等心理栏目,介绍心理保健有关知识、讲述心理小故事;设置“我们聊聊”信箱,方便学生倾吐和咨询;将班级外墙分给各个小组,让学生为自己的“地盘”做主,经营好楼道文化。这样通过外在环境的美化营造一种舒适和谐、充满浓浓关怀人文关怀的氛围,把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结合在一起。
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班级归属感,形成轻松、快乐、积极的心态。

二、发挥集体力量培养健康心理

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鉴于此,我在班级中实施管理,努力营造轻松、自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过好集体生活。
1.实行班级干部轮流担任制度。另外增设管理岗位,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同时细分任务,如每把笤帚、每扇门窗都有人负责,让班级的事,事事有人管。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与人交往、承担责任、锻炼能力的机会,从而适度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2.制定特色奖惩制度。班级以6人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学习积分卡”,小组间就行为、习惯、成绩等方面彼此打分;组员平均分为小组得分,小组和学生个人不断累积分数,达到一定的分值可到班主任那里去换取相应奖励。奖励更是多种多样,如一本书、一次继续担任班干部的机会、一次表演的机会或一张奖状等。这种激励策略大大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并且学生逐步学会团结共进,自我效能感也随之不断提升。
此外,我还组织体育、智力、文学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今年元旦开展了“多人多足”障碍接力比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三、利用课堂活动训练健康的心理

首先,上好健康教育活动课。我将思维训练、情绪调控、认知内化融汇到各主题活动中。教学中,我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展开想象的翅膀”“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记忆直通车”等。这种活动更具针对性,训练更为集中,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排演校园心理剧需要和校专职心理教师、其他科任教师联合起来,分析班级情况,针对理由进行设计、排演。
其次,坚持学科渗透。语文教师可利用文本资源和语文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文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信客》中无私奉献的送信人;《乌塔》中独立自强的女孩……都是树立人生观,提高道德素养的典型材料;《鱼游到了纸上》叫人学会专注……如执教《纸船和风筝》一课,教师可以增加许多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心理健康的内容: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和朋友闹矛盾时的情景,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别人是如何对待、处理矛盾的,然后表演课本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掌握一些解决理由的策略。这样既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又给原有教材注入了新元素,还有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开展朗诵比赛、综合实践等语文活动也都是学生锻炼成长的阵地。另外,在日记的批阅中实现交流,是师生心灵公共舞好方式。
再次,有计划开展一分钟活动。为了增强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坚持开展一分钟速读速记活动;为缓解学习疲劳或考前紧张,做一分钟放松活动;为增进师生、生生及亲子间的交往,开展一分钟心里话活动等。

四、搞好家校联合促健康心理形成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诸多因素影响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特别是家校在教育态度、方式策略上的不一致,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搞好家校联合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一层保障。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进行教育思想、策略的渗透;利用群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及亲子办法,利用短信探讨个别理由,达到有效配合。此外,适当开展亲子活动,增加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交流,缓解一些理由,增进彼此感情。家校配合提供了解决学生心理理由的资源和途径。
十几年的工作实践让我领悟到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轻技巧,重爱心;要以预防、引导为主,在细微处留心,细微处用情。只有做到这些才会使每条途径、每个策略产生积极的效果。(责编 张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xlxlw/lw37481.html上一论文:简谈我国传统家庭儿童心理成长语境及其未来发展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