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关注心理理由学生推动班级协调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345 浏览:133451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独身子女越来越多,加之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理由学生(这里主要指心理理由)也呈上升趋势,从事班主任七年时间,带了四届毕业生,从前面两届没有发现理由学生到现在这个班有多个理由学生,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在的班主任不仅要作好教书育人的排头兵,更要作好“排雷兵。”下面就如何关注这类理由学生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关注;心理理由;班级协调发张
1002-7661(2014)04-160-01

一、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理由

1、缺乏自信,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感觉自己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有自卑情绪。在学习方式上,职业技术学校讲究自动、自觉、灵活运用。那些已经习惯了由教师安排学习的同学,较难适应自己安排学习,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弃学”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慢慢地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有些学生一直成绩差,表现不好,他们生活在父母、教师和其他长辈的责备声中,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2、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普遍存在厌学心理

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直接就业年龄又太小,又没有一技之长,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无可奈何地来到中职院校读书。由于学习基础差,他们有时候会听不懂教师讲课,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继而产生了厌学心理。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反正是做一名工人,只要混个及格就够了;有些学习内容对中职生缺乏吸引力,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太高。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而且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义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3、对前途丧失信心,普遍存在悲观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人才市场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一方面用人单位不能恰当地选用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把中职生挡在门外,另一方面毕业生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期望值过高,导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新难题。加上就业竞争的激烈,毕业生的个人价值观还未成熟,就会出现一种面对就业挑战的焦虑感,因而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于是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

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关怀和引导的策略

1、运用“破窗效应”,努力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由于人的惰性,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而破坏一个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再加上人的弱点——从众心理,对第一个违反班规的不予制止,就会给观望的学生这样一个暗示: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且能获益。对此他们会想:反正我不是第一个,再说法不责众嘛!所以,应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破窗效应”,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设立一个大家公认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班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塑”学生自信

相传塞浦路斯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在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之后,爱上了这座雕像。他非常渴望她能获得生命,成为自己的妻子。他真挚的爱最终感动了爱神,这座雕像真的活了。皮格马利翁这种执着的爱带来了奇迹般的变化,使事物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心理学把这种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中职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学习困难生。初中生活已经使他们习惯了被忽略、被歧视,也习惯了成绩不理想。因此当他们到中职学校来后,首要的一点就是重塑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长处,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被掩盖的自我。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制定评价标准,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学生充满希望,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表现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3、运用“门坎效应”,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要求,接下来往往就会接受更大的,甚至是有违自己心愿的要求,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门坎效应”。
中职生往往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也是犹疑不定。一旦在生活学习中遇见了困难就会退缩,想逃避,甚至用以前的“无能”来安慰自己,放任自己。这时教师就可以借鉴这一原理,充分掌握学生的目前状况,合理地制定要求,使他们慢慢接受教师的要求,重拾信心,继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监督、辅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4、用“鲶鱼效应”,激发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

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一个策略,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动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渔民的收益相应提高。其后有人就把利用鲶鱼以增大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延长保活期的现象,称为“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就是如何运用竞争来使班级充满活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当气氛沉闷,缺乏朝气时,可以找性格活泼且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火车头”,在各种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还可以树立班级典型,宣扬典型,制造舆论,引导大家共同努力。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xlxlw/lw23018.html上一论文:谈农村中小学生性心理和性生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