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群体心理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948 浏览:61000
论文导读:的影响教师群体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组建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协同工作、交流、探讨的空间,推动教师间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挖掘,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并快速增值,提高教师之间互助协作、资源分享和不断反思的意识。

1.教师群体规模的影响数百人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大规模群体,其成员不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民族地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理由、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限制,高校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理由作用重大,本文从群体心理视角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群体心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的研究始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于90年代后半期。在我国,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的客观理由,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上偏低,制约着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在从群体心理这一视角来探究如何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群体(group)指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群体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其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与利益组合在一起,群体内有相互协作、配合的组织保证,有群体意识;其二,彼此间有面对面的接触,有频繁的互动,即成员间有学习、工作上的交往,有信息、感情、思想上的交流。
教师群体从广义上指整个教师队伍;从学校层面看,教师群体是指学校内部教师组织,比如备课组、学科组、教研组等,以及由于某种需要而组织起来的教师组织,比如各种教师专业共同体,或者教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等。
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人群集合体。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巩固了群体的关系,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鼓舞了群体的士气。群体精神造就了群体成员,推动了其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关系是互相推动、互相增强的。
所以,民族地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师群体或组织,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联结。

二、群体心理对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启迪

(一)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教师群体互动中进行

教师专业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受群体中人际交往的影响。所以在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既要考虑民族地区文化、环境、历史影响等地区民族特色,也要看社群中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社群的互动中,教师个体才能在群体享作用的交流,唯有这种社群才能推动个体的真正发展(姜勇,2006)。
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个体的专业发展还是群体的专业发展,引入“社群”思想,以“社群”与“成员”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来审视和深思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视角。(钱旭升等,2007)。
(二)教师群体心理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群体对个体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群体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组建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协同工作、交流、探讨的空间,推动教师间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挖掘,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并快速增值,提高教师之间互助协作、资源分享和不断反思的意识。

1.教师群体规模的影响

数百人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大规模群体,其成员不可能熟知每一个人,不可能发生充分的互动,也很难产生群体归属感。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等相对小规模教师群体内开展教师培训、集体备课、交流沟通、讲座学习等各种形式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2.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与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作用
前者指他人在场能够提高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准确性等行为效率。群体活动,增强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增加了模仿的机会与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一定目标,从而推动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方式(郝明君等,2006)。
后者指在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反而比较小。因为,个体认为单独操作时才会受到评价。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群体内搭便车的行为就会出现。强调个人的荣誉感、个别贡献的重要性是弱化社会懈怠的常用手段。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群体活动中,应该指出成员的个别角色,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做出贡献,体验由此产生的荣誉感,同时,也能培养成员的责任心,促使成员在共同学习中加增强实际能力。
总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活动中,应根据活动的内容、性质,以及个人特点来安排群体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利用群体情境的社会助长作用,弱化社会懈怠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综上所述,民族高等教育要实现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只有高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只有每位教师得到专业成长,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民族教育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蒋竞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
[2]姜勇.教师个人理论新转向:从个人取向到社群取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8)
作者简介:
高晓华(1978.10- )女,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心理学在读博士;
高晓云(1981.2- )女,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工程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xlxlw/lw1317.html上一论文:试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