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语言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4 浏览:7832
论文导读: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它的关键词:“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师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演示不同平面内不相交但不平行的情形,平行线是两条直线,不是孤立的一条直线,它所描述的是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准确地使学生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教师
摘要: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载体,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了使用普通话、语法规范、简洁流利、语言亲切等基本要求,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语言还必须达到一定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头语言教学
:C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3.24.224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载体,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了使用普通话、语法规范、简洁流利、语言亲切等基本要求,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语言还必须达到如下几点。

一、教育性。

思想教育始终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例如教学圆周率时,结合圆面积的推导策略,向学生初步渗透“化圆为方”的极限思想和物质的无限不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介绍祖冲之是数学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圆周率达小数后第7位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主要是由于明清时代落后的封建制度导致的,中国人并不笨,只要我们发奋图强,一定会赶上并超过西方国家的,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并把学习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说明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是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人民币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乱涂乱画人民币是错误的,故意损毁人民币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逻辑性。

数学语言逻辑严密,全面,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是逻辑严密性最基本的要求,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每一个关键的字词都必须仔细研究、细心推敲,准确地理解关键字词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教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言必有据,不能有丝毫含糊。如关于“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它的关键词:“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师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演示不同平面内不相交但不平行的情形,平行线是两条直线,不是孤立的一条直线,它所描述的是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准确地使学生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教师教学活动逻辑不够严密,则会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如“0除以任何数都得0”,这句话就逻辑关系就很不严密,它忽略了“除数应是0除外”这一重要前提。在教学分数的作用时,“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刚教学分数的作用时,教师往往还能强调“平均分”,但不久后,部分教师就不那么强调,常常不留心,说:“把一个物体分给三个人,每人分得几分之几?”这样,“平均分”这一重要前提就被遗漏,对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作用会产生恶性的反弹。

三、精确性。

生活中的普通语言,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数学语言来源于普通语言,它的解释必须以普通语言为基础,但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准确、周密,因此,教师必须娴熟自如地驾驭数学语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准确地解释数学语言的含义,教师在使用口语解释概念时,表达的内容必须具有准确性,不可含混不清,尤其注意与普通语言的区别,学生才能准确理解并熟练地掌握数学语言的作用,例如生活中的“直线”指线条不弯曲,但它的长度通常是有限的,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将“直线”一词与弯曲相对应比较,而数学语言中的“直线”指没有端点,无限延伸,学生通常会将小学数学的课堂口头语言教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这两个作用相混,教师应将这两个作用严格区别,准确揭示它们的内涵。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时,关于三角形是这样叙述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应说明,数学语言中的“围成”是指“围成封闭的图形”,要引导学生把“围成”与“组成”一词相区别,还要突出“封闭”的作用,环绕四周而不封闭也不是数学语言中的“围成”,这样对学生正确掌握三角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的作用有很大的作用,也为以后正确理解周长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四则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教师应强调乘除是二级运算应先算,但乘与除是同一级运算,哪个运算在前就先算,加与减也是同样的关系,但学生由于对这句话理解不透彻,认为先算乘,如150÷10×3=150÷30=5,或先算加120-15+20=120-35=85。

四、目的性。

教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说:“会不会?”“对不对呀?”“是不是呀?”等等,这时大部分学生通常会说:“会”,“对”,“是”等等,在进行一些计算时,教师随口问道:“等于几呀?”学生往往会齐声说出结果。这样的问答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教师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类似的情况还有“做好的同学请举手。”“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初步了解之后,便说:“请把手放下去。”对于不能够正常掌握的学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毫无作用的提问,丝毫不能切中理由的要害,反而使学生感到乏味,这类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应坚决禁止。教师提出的理由应该与教学的目的紧密有机地结合,不同的理由内容性质各有特点,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应不尽相同,提问的理由应精心设计,要抓住内容的重点,揭示理由的本质,才会引导学生认真深思,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者简介:陈利利,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江苏滨海 224544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dwxlw/lw9628.html上一论文:谈谈波特罗油画艺术语言中人物的独特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