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13 浏览:22528
论文导读:
摘 要: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理由。本文将主要就不同语言间,尤其是汉语与英语间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指出语言迁移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迁移;语言迁移
一、引言
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理由。在Odlin(奥德林)(2001)编著的《语言迁移》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及:“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理由。”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也曾明确指出:母语的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理由”。

二、语言迁移的含义

“迁移”这一概念实际上并不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首先提出的,它实际上是学习心理学(Learning Psychology)的一个重要概念。Ellis(埃利斯),(1965)就曾将“迁移”定义为“对于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并称语言迁移是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也许是最为重要的概念”。根据James(1980)的观点,将上一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那就是语言迁移。也就是说,语言迁移就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心理理论。

三、关于语言迁移含义的几种误解

对于语言迁移的确切含义,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甚至是误解。有些学者甚至提出放弃使用迁移这一术语或者将其用于极有限的范围之内,而另一些学者却较为宽泛的使用语言迁移这一术语。
第一,语言迁移是简单的习惯形成的结果。行为主义在二战后的二十年间在语言教学领域极为盛行。行为主义认为,语言的习得过程与其他的习惯形成一样,是“刺激一反应”并形成习惯的结果。当学习者反复对刺激做出反应时,语言的习得就会进步。行为主义迁移观认为,新习惯的产生会导致旧习惯的消亡,新习惯会取代旧习惯。

二、语言迁移就是母语干扰。

对比分析的强势假设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所有错误都可以通过对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加以预测。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这些错误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就是母语干扰,母语干扰造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和错误。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就在于过分强调了母语对目标语的负面影响,而对母语对学习者的积极作用重视不够。

三、语言迁移就是简单地求助于原有的母语知识。

Krashen(克拉申)(1983)曾指出:“当新知识缺乏时,语言迁移可被看作是一种填充模式(Padding),或者是求助于原有旧知识的结果。其理由可能是在习得必要的规则之前,不得不用现成的规则来说话。”’也就是说,所谓语言迁移就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交际时因缺乏应有的目标语知识,转而求助于母语知识。但这种对母语知识的求助不是真正的进步,至多算作无助于习得的生产策略(Production Strategy)。

四、语言迁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将迁移分为正负迁移是不合适的,因为以有益无益的二分法来描述迁移是在走极端,掩盖了语言迁移是一个过程和一个变化中的事物这一客观事实。事实上,当前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十分强调考虑母语对目标语影响的多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多样,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除正向迁移、负向迁移外,还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回避现象、过度使用和习得时间不等。
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有些时候就是过度回避的结果,比如在上面提到的例子当中,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为了避开使用关系从句,而过多使用简单句,就违英文体规则,而显得不得够自然。当然,还有其他理由也会导致过度使用现象的发生。例如,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就经常过度使用英语中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而使用诸如thinked这一类的动词变化形式。实际上,过度使用有时也会在言语交际方面有所体现。戴炜栋(2002)就曾指出过,道歉在美国英语中使用的频率远远大于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因而美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倾向于遵循他们的母语规则而过度使用道歉。

五、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语言迁移作为语言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手段,在具体的语言习得过程中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迁移,其产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诸多主客观的因素制约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地试图确认这些推动或阻碍语言迁移的因素。这些主要的因素一般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类,而在非语言因素中又以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标记性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解读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对语言迁移概念的几种误解和一些有影响的观点,分析并总结了语言迁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形式多样,它的产生也同时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本身,还要将社会、心理和认知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理由与深思.外国语,2002,(6):1-9
[2]桂诗春.认知与外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徐朋焕,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dwxlw/lw19601.html上一论文:阐述从文化过滤的角度小说《扶桑》的英译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