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89 浏览:83632
论文导读:
摘要:基于对25家制造和IT企业研发、生产、营销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较显著的正效应关系;中层管理者的个体管理能力通过组织化过程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而改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创新能力在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功能。
关键词: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绩效
1001-8409(2014)04-0042-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middle managers of R&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departments of 25 enterprises, this paper verifies that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management ability of middle manager,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at innovation capacity completely mediates the impact of middle manager’ s management ability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individual management ability, only if organized, can promote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hen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management ability of middle manager; innovation capacity; techn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角色。他们是创新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创新顺利进行的管理保障,其管理能力的高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将有助于企业从中层管理能力入手改善创新绩效,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此理由进行探讨。
1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1中层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管理能力主要包含人际沟通能力、工作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知识意识能力[1,2],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从创新过程来看,企业创新实质上是由内外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构成的循环体系(图1),包含着环境感知、创新投入、创新实现和环境反馈四个阶段[3,4]。在环境感知阶段,中层管理者能够通过有效的人际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满足企业对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的要求,为企业取得良好的创新绩效奠定基础[5]。在创新投入阶段,中层管理者扮演组织者、执行者、服务者等角色,帮助企业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在创新实现阶段,中层管理者能够带领研发、生产和营销等部门实现有效协作,推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结合,增强创新战略的柔性[6]。在环境反馈阶段,企业基于本轮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来减少创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为下一轮创新循环提供新的动力,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中层管理者的信息支撑和积极参与。显然,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当然,这种影响机制包含着个人管理能力的组织化过程。单个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升,甚至所有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简单叠加,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改善并不存在必定联系。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经由捕捉、传递、分享、整合的组织化过程后,才可有效地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7]。组织化的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才能演化为组织整体的管理能力,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能力。

1.2企业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引起企业价值的增加,通常分为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益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创新产品数量、重大产品改善数量、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利润率、重大改善产品利润率等[8,9]。
大量研究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Lau认为人力资源投入效率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0]。唐健雄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识别能力能够通过影响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来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11]。何建洪和贺昌政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12]。此外,从图1也可以看出,企业创新能力实质上就是环境感知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环境反馈能力的集合,任何阶段创新能力的变化都会通过持续创新机制直接或间接体现为创新绩效水平的变动。

1.3中层管理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从创新管理角度来看,Donna Kelley和Hyunsuk Lee认为管理者在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主要担任监管员和支持者的角色,他们的工作管理能力决定企业创新管理的成效[13]。而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赢得更高绩效[14]。这样,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能通过创新管理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水平。从知识管理角度来说,员工对知识的分享也是创新投入的一种方式[15],而企业内部知识传递和扩散的能力对企业创新的水平和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6]。同时,中层管理者又是知识学习、创新和传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组织知识的转化、流动和共享的关键载体[17]。可见,中层管理人员的知识意识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也有显著的影响。然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并不取决于个人或单个群体的能力高低,而是直接受制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水论文导读:
平。由于受到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激励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个人管理能力与组织整体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定的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中层管理者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在组织环境的作用下,个人管理能力需要经由组织化过程演化为组织整体的管理能力,直接作用于创新能力,才能进而作用于创新绩效。企业创新能力形式上就为中层管理者提供了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平台,使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能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进而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因而,企业创新能力在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一定的作用。

1.4假设模型

基于以上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本文作出如下的假设,并构建假设模型,如图2。假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设1: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2:企业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3: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
假设4:企业创新能力在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效应。
2实证研究

2.1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陕西省25家制造和IT企业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是来自这些企业分属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一方面,制造和IT行业的企业一般会有较完整的企业创新系统,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是与企业创新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从这3个部门中获取的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和企业创新的相关信息有较高的信度。
整个调查过程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209份,实际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31.5%。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126个有效样本数据中,男性101人,占80%;女性25人,占20%。研发部门人员共38人,约占30%;生产部门共42人,约占33%;营销部门共46人,约占37%。

2.2测量工具

为了保证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本文使用Likert式7级量表对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独立测量,分别建立3个测量量表。
对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测量,本文在廖少纲、韩传锋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人际沟通能力、工作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知识意识能力4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作为测量指标,并参照北森管理人员测评系统对量表进行优化。
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本文综合罗鄂湘、单汩源等人的研究成果,确定环境感知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环境反馈能力4个维度,共13个项目作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测量指标;综合官建成、陈劲等人的研究,确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益2个维度,共6个项目作为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同时,先后对多名符合调查条件的中层管理者进行访谈,根据他们的倡议对题项进行多次优化。

2.3统计工具和策略

本文使用SPSS 18.0和AMOS 17.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统计策略主要运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等策略。研究中涉及的变量名称对应关系如下:M、M1、M2、M3、M4分别对应变量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工作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知识意识能力;C、C1、C2、C3、分别对应变量企业创新能力、环境感知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环境反馈能力;P、P1、P2分别对应变量技术创新绩效、创新产出、创新效益。

2.4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在量表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了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Cronbach’α系数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来检验三个量表的信度,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
对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量表、企业创新能力量表和技术创新绩效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三个量表整体α值分别为0.927、0.851、0.851,各因子的α系数都大于0.8;三个量表KMO值分别为0.909、0.819、0.767,表示量表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素,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因素载荷矩阵,旋转后的三个量表各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703~0.915之间,且无项目在2个及以上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5。检验结果表明,三个量表因子及项目设置合理,内部一致性良好,具有较高信度。详细数据如表1、表

2、表3所示。

本文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三个量表各项的拟合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三个量表的各项拟合指标良好,说明三个分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满足了要求。拟合指标的选择及评价,参考了吴明隆[18]、候杰泰[19]等人的倡议标准。详细检验数据如表4所示。
4研究结论与启迪

4.1研究结论

本文以陕西省的25家制造和IT行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发放问卷和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大量实证信息,并使用多种分析策略实证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有较为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知识意识能力和工作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效应最为显著。这说明中层管理者扮演的知识学习者、创造者和传递者的角色,以及对工作特点的认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2)企业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创新投入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效应较大。这表明合理的创新战略和充足的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获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3)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较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知识意识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效应最大,而人际沟通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有微弱的负向效应。这说明一方面中层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在人际关系上耗费过多精力会降低组织整体效率,而集权的增强虽然能提高沟通效率,却也会产生不利于创新的组织氛围。同时,企业创新能力完全了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对技术创论文导读:
新绩效的作用,表明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需要借由企业创新能力这一平台来实现。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经由组织化的过程,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4.2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启迪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企业可从以下两个角度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从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角度,企业可以从培养和提升中层管理者知识意识能力和工作管理能力出发。在选拔、培训中注重对中层管理者知识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知识分享能力和意愿、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考查、引导和提升。在组织沟通、员工激励、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等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层管理者对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加速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组织化进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培养中层管理者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的管理思维,以营造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
从创新过程角度,企业需要注重环境感知能力和创新投入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评估机制和创新战略决策机制,以提升企业对创新环境的认知和分析水平;加强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创新活动中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的协作整合,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适应水平。
参考文献:
[1]Luis R, Gomez-Mejia, Did B,Balkin, Robert L.Cardy.Management, 3rd Edition[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廖少纲,韩传锋.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8(1).
[3]罗鄂湘,吴睿智.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7).
[4]单汩源.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6).
[5]宋艳,邵云飞.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J].软科学,2009,23(9).
[6]Nika Murovec, Igor Prodan. Absorptive Capacity, Its Determinants, and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Output: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Structural Model[J]. Tech-innovation,2009,29(12):859-872.
[7]杜跃平,路璇.个人知识组织化的约束因素及动态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18(2).
[8]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1).
[9]陈劲,郑刚.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10]Lau C M. The HR System,Organizational Culture,and Product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4,13: 685-703.
[11]唐健雄,王国顺.中国企业战略转型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1).
[12]何建洪,贺昌政.企业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2,26(8).
[13]Donna Kelley, Hyunsuk Lee.Managing Innovation Champions:The Impact of Project Char-acte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istics on the Direct Manager Role[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27(7):1007-1019.
[14]白俊红,陈玉和,江可申. 创新管理概念、特征与实现理由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策略,2009(8).
[15]Chiang Y H, Hung K P. Exploring Open Search Strategies and Perceive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s[J].R&D Management,2010,40:292–299.
[16]Marina Du. The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Innovation[J].Journal of KnowledgeManagement,2007,20(11).
[17]姚德明,都洁.组织知识学习、传播与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5).
[18]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46-258.
[19]候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4.382-41

[20]Barom R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8l Con5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 1173-1182.
(责任编辑:李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