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之外礼貌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53 浏览:20911
论文导读: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行举止的礼貌得体,是成功交际的第一步。礼貌具有人类性,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的标准及礼貌的表现形式又具有差异性。要想使跨文化交际能够成功地进行下去,交际的双方需要有跨文化意识,需要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和礼貌标准;需要入乡随俗,主动地认同所在文化环境中的礼貌标准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文化
1673-2596(2014)12-0123-02

一、跨文化交际与礼貌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或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宗教等环境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这给跨文化交带来了挑战。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同胞走出国门,或求学或经商或旅游。对外交往使得中国人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建立了友谊,也使得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但是国人在跨文化交往中也出现了一些理由,需要引起重视。大家在出国之前往往注重英语语言的习得,认为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关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希望以此帮助人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语言之外的理由却被忽略。其实,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人在中国比比皆是。在跨文化交往中,语言方面的错误或不恰当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言之外的礼貌理由却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不快甚至摩擦冲突。一个外语说得流利的人,往往会被误认为同时也具有或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他在礼貌方面的失误有时会被怀疑是无视所在文化环境的礼节礼仪,无视他人感受,因此导致冲突的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因此,想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礼貌是首先必须考虑的理由。言行举止的礼貌得体,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是成功交际的第一步。
礼貌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融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矛盾、促成合作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规范,礼貌能够约束人们的日常的言行举止。在探讨礼貌的本质时必须注意到:人们在正常交际中会主动使用礼貌行为并希望对方也使用礼貌行为;礼貌在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中都被看作是人的社会素质的一部分。在某一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符合礼貌的标准,则不能和与之交往的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礼貌在本质上具有人类性,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般来说,不尊重他人的,妨害他人,给他人带来不便的行为举止,在所有的文化中都被认为是违反礼貌的。例如,在公共场所不讲卫生、排队的时候插队、在需要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都是不礼貌的。尽管礼貌具有共性,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的标准及礼貌的表现形式又具有差异性。在一种文化中正常的或无伤大雅的言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无礼。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询问对方年龄、婚否、家庭情况等理由能够拉近谈话双方的距离,而在英语文化中,如果谈话双方的关系不是亲密关系,则被认为侵犯了对方的隐私。
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礼貌标准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如其分地表示礼貌才能使交际能够顺利地、令双方愉快地进行下去呢?刻意强调两种文化的不同,各自坚守自己的礼貌标准,交流是无法正常进行的。笔者认为,解决的策略是:第一,交际的双方需要有跨文化意识,需要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和礼貌标准。只有抓住礼貌在两种文化中的共同点,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第二,入乡随俗,在哪一种文化环境中适用哪一种礼貌标准。在跨文化交际中,主动认同对方的文化,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礼貌策略。

二、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礼貌理由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中国人在英语文化的环境中与西方人交往需要注意的几个常见的礼貌方面的理由。中国人在自我介绍时往往有诸如“才疏学浅”之类的自谦,但是西方人则会表明自己的优点或成绩;中国人在被夸奖时往往会自谦或自我贬低,而西方人则直接说谢谢。因此有人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人过分谦虚或委婉,而西方人则很直接,不会客气,不会很顾及他人的感受。其实不然,在跟西方人接触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很懂得礼貌客气的,跟人交往时尽量尊重他人的权利,不给他人带来不便。典型的例子是西方人在公共场所说话会压低音量,尽量不影响他人。在做讲座或演讲时,会把麦克风调到很低的音量,甚至是不用麦克风,能让人听清就行。而中国人在做公共场合讲话的时候,喜欢把麦克风调到很高,甚至震耳欲聋,似乎不如此不能保证让人听进去。中国人喜欢热闹,说话习惯大声,在国外旅游往往会给人以不礼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印象。西餐的餐桌礼仪方面,中国人往往比较在意刀叉的使用、座位的安排等方面,却经常忽略了咀嚼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这一点。中餐的餐桌比较热闹,掩盖了咀嚼的声音,而西餐环境比较安静,咀嚼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刺耳。不得不说,西方人在声音方面比中国人更加敏感。即使是咳嗽、清嗓子、打喷嚏时也要说“sorry”。在气味方面也是如此,他们往往会用口香糖、香水、除臭剂等来掩盖或除去不雅的体味。这些是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应该注意的理由。
英文影视作品中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西方人似乎很喜欢拥抱接吻这样的身体接触,其实这种身体接触只限于关系较为亲密的人之间。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体距,即使无意的身体触碰都需要道歉。而中国人在拥挤的环境中长大,没有这样的意识,试想在火车站,如果无意碰到别人的身体都要道歉,那得要道歉多少次?但是在跨文化交往中,这一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在英美等国家,儿童从小所受的教育是关于平等的教育,其中包括种族平等、反对。这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即使有人心存歧视,也不敢或不会公然表露,因为这是挑战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甚至是法律规定。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有着上尊下卑等级传统的国家,即使在现代,这一传统也没有彻底转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并不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国人从小受的教育有民族团结与民族和睦,但是并没有关论文导读:,这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往的前提。上一页12
于种族平等与反对的教育。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看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大杂烩的景象,难免会感到新奇。对待黑人,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以白为美,看到黑的肤色,往往不以为美,因此对黑人存在有一种排斥心理。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意识到这种心理是不可取的。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公民教育似乎应该补上这缺失的一课。自由平等是时代的潮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潮流更是势不可挡。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自觉地提倡平等,反对民族、种族和肤色的歧视,只有这样,才能不失礼与他人,这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