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谈数学教师课堂语言锤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59 浏览:119315
论文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启发求知、开阔视野、引导探究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把握好教学语言的质和量,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启发的作用,实现课堂有效组织和师生高效交流的目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和体会。

一、精彩导入时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导入,既是开启新课教学的钥匙,又是温故知新的桥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先和学生做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课始,我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超能力,只要你说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大家如果不信的话,我们试一试。”学生十分踊跃,纷纷绞尽脑汁地想要难倒老师,可是每次我都能准确无误地报出答案,学生惊奇不已。这时,我说:“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具有这种超能力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比老师更棒!”这样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就被充分激发起来了,思维高度集中,学习自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二、精炼过渡时

数学教育家魏庚人先生指出:“由于教师语言的基本功决定了他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在教学策略中,语言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堂课中,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都涉及“连”的艺术——过渡,若缺少了连接,课堂结构就会松散、杂乱。因此,过渡语是课堂教学的“关节”,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前后衔接、转换自如,而且能起到内容承上启下、思路前后贯通、学法忆旧探新的作用。如:“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好,请大家四人一组,认真观察,看哪一组最先找到。”“同学们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作用,那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你知道吗?”“例1的内容大家掌握得很好,老师相信仿照刚才的学习策略,你一定会很快学会例2的。”……精炼的过渡语,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起到巧妙衔接、上下沟通的作用。

三、精要点拨时

提示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赋予启发性、暗示性的简洁性语言。它一般出现在理由过大、过难、过于抽象且学生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教师或是提示思路,或是暗示策略,使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在学生掌握“底面积×高”和“横截面面积×长”这两种计算圆柱体积的策略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审题后纷纷开始推算:要求圆柱的体积应该先求出它的底面积和高,由底面半径3厘米可求出圆柱的底面积为3×3×3.14,圆柱的高可通过“侧面积÷底面周长”求得,列式为100÷(3×2×3.14),列综合算式为3×3×3.14×[100÷(3×2×3.14)]。可是不一会儿,有学生举手问道:“老师,题目是不是出错了?怎么不好算呢?”其他学生听后也发出一片附和声。我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模型,将它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然后在学生的注目下将原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作为底面,提示学生:“大家仔细观察,现在老师将长方体这样放置,那么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圆柱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底面半径”求得,这题可简单地列为100÷2×3。就这样,复杂的数学理由在教师的提示下迎刃而解了。

四、精妙插入时

数学课的插入语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对学生的种种反应和意外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推动教学的和谐发展。教学的插入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插入语,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总是坐不住、听不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可使用如“嘘,让我们悄悄地把小手放下,竖起耳朵,听听××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回答理由既响亮又完整,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等插入语。另一种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入语,这样的插入语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说:“同学们不仅敢于猜想,而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真是了不起!其实,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美丽的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了解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适时的插入引导,使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五、精辟总结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结课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到底可以解决哪些数学理由呢?我们到下一节课来揭晓。”这样的课堂结尾,既让人回味无穷,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同样的情境、同样的环节,教学语言的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和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那么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责编 杜 华)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dhylw/lw43690.html上一论文:简论挖掘语言潜力,尽享语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