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老残游记》语言表述个性及叙事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64 浏览:11677
论文导读:
内容提要:“山水之游”在刘鹗创作《老残游记》中的审美诉求首先在其作品本身独特的山水景物描述中表现出来,彰显出非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追求,同时渗入磅礴的意象、开放的胸襟以及声光色等元素,将《老残游记》那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来。此外,作为《老残游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鹗又对“山水之游”予以倾力驾驭,完美地融合了山水景物描写和人物思想情感、结构韵律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等元素,以此将《老残游记》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整体。
关键词:老残游记山水之游审美艺术刘鹗
刘鹗所创作的《老残游记》可以说是晚清最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的一部小说,其中分为三大层次:社会游记、山水游记以及心灵游记。此处所提到的“山水之游”,其实就是对故事主人公老残所见所闻山水景物的记录与描述[1]。作者刘鹗在描述老残“山水之游”时可谓恰到好处,而这种成功和刘鹗对独特艺术诉求的不断追寻存在密切联系。

一、《老残游记》的语言表述个性

1.用大手笔构造出山水景物壮美、寥廓的意境

通常会将单一事物形象称之为意象,而意境则是联系多重物象时所勾勒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画面与场景。人们对意象的独特感受与其自身的特殊结构相契合,共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空间——意境。
《老残游记》在对山水景物进行描述时,通常会以开阔的眼界与浩瀚的胸襟,对富有特色、气势恢宏的大意象进行择取,将其视为心灵底片,再诉诸笔端,以此勾勒出一幅幅壮美、寥廓的大意境,带给读者一种灵动的审美享受。作品在描写大海时,“只见海中如山白浪,一望无垠”;在描写黄河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描写桃花时,“老虎凶猛强悍,月色清幽无边”。特别是其中的“大明湖记游”片段,让读者印象深刻。

2.通过白描手法,将“山水之游”中景物个性刻画出来

在《老残游记》中,赵苕狂曾说过:“唯有《老残游记》,其实不然,在景物描绘中,他均以白描手法描绘之,既深刻,又真切,决不苟且于一点!”在《老残游记》中,同样对白描艺术手法进行了娴熟运用,比如,在对曹州客店窗户纸进行描绘时,“那窗户纸,有大半截悬空着,只有一张还稍微大些,由于经了雪霜的潮气,在寒风中发出呼次呼次的声音。旁边零零碎碎的小纸,虽然比较寂静,但是却在肆意的摇坠。”几乎每一个赏阅过这段文字描述的读者,在想到苍茫、广袤的中国北方,北方下着雪的夜晚和溪水河流边那孤独、简陋的客栈,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老残游记》中那“在寒风中发出呼次呼次的声音”的窗纸,在那时,读者就会由衷地佩服刘鹗的作品直逼现实景物的魅力,并对刘鹗那真切的笔触感到叹服。

二、《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

1.温风和水,融于我情——渗入个人情感

说话艺术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始源,因为说书人的身份是局外人,所以有着比较淡的自我与个性色彩。但是老残却将这种中心情节叙事模式打破,并以“我”的叙事方式出现在读者视野中,这样就加强了作者刘鹗的主体意识与创作个性。故事主人公老残所对温风和水、山水万物的所见所闻,其实有作者自身情感包含在里面。刘鹗在创作《老残游记》时,曾明确指出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创作意图,《老残游记》初集自序中,刘鹗这样写道:“吾人生今日,存社会之情感、家国之情感、身世之情感以及宗教之情感。情感愈浓,悲戚愈痛,故创作《老残游记》,以作洪都百炼。”

2.大小杂出,疏密相间——有效调节作品节奏

著名学者诗萌提出,《老残游记》的叙事方式、描写技术以及语言等对我国古典小说流程进行了完美突破,并将小说创作技巧融入进去。事实上,《老残游记》在以上领域的突破与借鉴是读者有目共睹的。然而,刘鹗依旧沿用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章回体小说的主要特点。有两句话组成各回回目,各对一件事进行记录。奠定这种形式,主要是考虑到文章节奏。《老残游记》不仅将一天一段的“说话”特性彰显出来,而且也和我国有着“阴阳观念”的传统文化相衔接,可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三、结语
作者刘鹗在描述老残的“山水之游”时,是动人而精彩的,他凭借传神的描述与广阔无边的意象等具有高超、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并以老残之游作为整部作品的审美视角,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自然画卷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彰显出非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追求,同时渗入磅礴的意象、开放的胸襟以及声光色等元素,将《老残游记》那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来,既征服了广大读者,又受到鲁迅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赞赏。然而,刘鹗并非为写景而写景,也非自逞其能,而是在《老残游记》中,以山水之游为大背景,全方位自然景物描绘,有效融合主人公老残的心灵之游、社会之游以及山水之游,同时有机融合结构旋律、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情感等各大要素,以此将《老残游记》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整体。
【参考文献】
[1]李玮.探索奔走的作用——神话原型理论批评下的《老残游记》[J].枣庄学院学报.2011(01):159-160.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责任编辑姜鹤)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cxlw/lw43680.html上一论文:试议英美文学的学习价值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