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现当代文学中“空洞化”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60 浏览:1439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文化研究同思想史的研究都被纳入其中,在文学研究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跨学科研究一方面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导致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现空洞化现象。本文旨在探讨现当代代文学研究过程中空洞化现象的表现以及理由,从而提高现当代文学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策略
文学作品可以说是衡量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的重要方式,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却面对个严重理由,也就是文学研究过程中的“空洞化”现象。

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表现

1、研究对象个性化。在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当中,一些学者将研究对象特点来作为重点,关注研究对象个别性的过程中,忽视了艺术创造的共性。在研究对象方面,现当代文学当中的文化研究以及文学研究有明显差异,文学研究注重文学作品的创造性以及特殊性,而文化研究注重艺术创造的一般性以及共性,随着文学研究发展,文化研究逐渐将时尚文化当作研究核心,导致文学研究的对象更加个性化。
2、研究领域过热化。随着文学研究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出现过热化的现象,从特定角度而言,也是导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的重要理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界先后出现“张爱玲热”以及“王朔热”等理由,也是受这一倾向的影响,现当代文学研究逐渐引起学者重视,近年来学者们又重视“权利关系”研究,在一定程度突破传统研究的角度,但是导致研究的领域过于集中而失之空洞。
3、研究模式抽象化。现当代文学研究逐渐深入,其中文化研究引起学者重视,许多学者开始文化领域研究,因此文学研究模式出现转变。为对传统研究模式有效转变,文学领域出现文学批判的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对文化研究的相关历史,大部分在后人想象基础上形成的,对从前文学作品而言,这是对文学观念的否定,也是全新研究模式。

二、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理由

1、忽视文学研究的审美性。文学研究过程中,要实现跨学科研究,需要对不同学科进行整合。随着文学热的出现,文学研究人员将目标放在作品的实际理论,致使作品失去其情感体验。文学研究模式当出现别开生面的方式,但由于文学研究领域受到局限,致使文学研究未能发挥其作用。很多研究人员分析作品时没从审美角度去研究,因此研究过程中忽略作品的创新形式以及情感审美。
2、过度重视理论操作。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研究以新姿态出现,指引高校老师学生向该领域靠拢。随着现当代文学探究的深入,过度重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出现词穷理由,一些文学理论资源无法解释文学现象。文学研究本身有其优越性,因此文学研究出现不可阻挡趋势。传统的文学探究当中,研究人员将目光集中在文学研究理论,而忽视了文学自身表达方式以及文学形式。在文学探究过程当中,理论操作是其重要环节,也是构成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
3、混淆文化研究同文学研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当中,文学理论面对失语理由,为激发学者们学术研究,而导致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不过很多学者研究过程中混淆文化研究以及文学研究之间的区别,导致文学研究出现空洞化现象。文化研究给学者们带来新的感觉,不过细致琢磨却给研究成果造成空洞印象。与传统文学研究比较而言,文化研究并非简单的个性创新,还要涵盖艺术个性化。由于不少学者没能分清文化研究以及文学研究之间的区别,从而导致文化研究落在经典文化方面,忽视时尚文化的研究。

三、避开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策略

1、重视文学的普遍性研究。广大文学研究者必须对理论研究的这个度进行有效掌握,除了对个别热点现象加以研究之外,个体之外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也要加以重视。从理论出发,进行发散式思维,不唯理论是从,尊重个性化、多样性结果,唯其如此,才能尽可能降低文学研究的“空洞化”,提高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最后,笔者认为,避开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的产生,还是要从源头抓起,特别是对文学出版要强化限制管理,从根源处阻断不良作品流通到市场当中来,不能让广大读者来进行作品优劣的区分。有关部门以及出版商必须强化管理,在不影响文学自由的情况下严把质量关,给文学作品搭建一个兼具开放、包容与严格的出版平台,从根本上提高受众及作者本身的文学素养,以最终服务于当代文学研究
2、重视文学现实的研究。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漠视现实的特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是从现当代文学历史当去寻找研究理由,可以将学术成果做好而显得功底扎实,如果面对现实理由则不容易出像样的学术成果,显得缺乏根基。这一来就导致现实理由在研究方面显得缺少价值。但是现当代的文学研究需要同当下现实建立精神联系,现实中的很多理由有着很强的紧迫性。例如现代作者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人生态度偏激以及责任感缺失的一面,但是却能成百万册印刷流行,并成为青少年分群体的热门读物,这一理由无疑非常严峻,但是很少在核心刊物上发现这一现实理由的研究文章。这样理由缺乏关注的重要理由之就是直面现实不容易做出学术样子。大多数研究人员对当下的文学作品缺乏阅读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阅读只是学术写作手段,而阅读选择方面只从能否为学术写作提供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一些怀着正义良知关注现实的作家受到漠视,李肇正死后才被学者发现,竟有这样一位作家多年来创作深刻反映底层群众生活的作品。
3、加强原型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当中,一些学者致力于挖掘文学作品当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意象、结构以及人物类型,找出背后的特质,并将一系列的原型应用于作品分析、阐释以及评价当中,从而开辟文学研究新空间。上世纪初,鲁迅、郑振铎、沈雁冰以及周作人等杰出学者开始尝试将民俗学、神话学以及人类学引入文学研究,成为神话原型的先行者。当代一些学院派的研究人员使用弗莱的远观法,把独立文学作品串联,而从文学的普遍现象着眼来寻找它们的原型,撰写一些观点独到的研究文章。例如王德威的《潘金莲、赛、尹雪艳——中国小说世界中“祸水”造型的演变》,通过历时性原型的分析,来揭示“祸水”的原型演变,认为小说里的坏女人在造型、动作还有心态方面都比正派角色生色耀眼,在推动小说戏剧性并揭露妇女心论文导读:
灵幽暗面,都值的去研究深思。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里写了失业知识分子对女工陈二妹的理解和同情,张贤亮在《绿化树》中则将知识分子贬入深渊,落魄潦倒并且饥肠辘辘的主人公章永磷在同年轻热情的马缨花交合中而变成真正男人,获得生活下去的动力。马缨花满足于陪同章永磷读书,对于读书人章永磷的依恋,同古代落魄书生期望的意境形成对照,暗示小说叙事模式同传统文化及叙事模式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史的研究,都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挑战和动力,并带来新的理由困扰。我们应当警惕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理由,不能一味追求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或者思想史研究,脱离文学的文学史研究是空洞的。现当代文学研究需要从更加开阔的背景当中了解文学的思维方式、情感特质以及想象逻辑,从而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刘爱军.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目前状况与发展[J].教育界,2011,12(4):102-105
[2]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0-261
[3]刘成才;范钦林.作为策略、知识与想象的“晚清”文学——“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与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增生[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8):369-372.
[4]钱理群.我的文学史研究情结、理论与策略——《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书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lO(5):125-128.
[5]刘立辉.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邹建军《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J]. 教育界,2011,12(4):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