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博物馆讲解肢体语言与礼仪禁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3 浏览:9382
论文导读:
摘要:讲解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是传达博物馆信息的介质。为更好地向观众传递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品的信息,使观众更全面的了解文物知识,除了口头讲解词,讲解员的肢体语言及礼仪规范也很重要。本文从分析博物馆讲解工作及讲解工作的目博物馆讲解的肢体语言与礼仪禁忌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前状况入手,从站姿、行走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着装等多个方面对博物馆讲解中的礼仪与禁忌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肢体语言;礼仪禁忌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38-2
博物馆作为非盈利的文化教育机构,教育是其重要的职能。而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及相关活动得以实现。由于社会成员的社会经历、学历等因素的影响,观众往往未能理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所以博物馆通常采用讲解、互动活动、语音导览等方式来帮助观众理解陈列展览。所以,讲解在观众理解博物馆展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讲解工作及讲解工作的目前状况

博物馆讲解是博物馆解说人员在引导观众参观时,向观众传递陈列展览的信息。讲解员根据所要面对的讲解对象对讲解词进行适当的选择、提炼,兼顾专业性、艺术性及趣味性,用口头语言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播关于展品的科学文化知识。讲解工作一般需要讲解员熟悉陈列展览内容、了解不同层次观众群的需求,确定讲解重点、合理组织和运用语言、引导观众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而目前我国博物馆综合素质较高的博物馆讲解人员十分匮乏,现有的讲解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博物馆讲解给观众的印象是“生、冷、硬”。讲解成为照本宣科,机械背诵讲解词,很少甚至没有和观众交流,罗列知识点,比如讲解一件瓷器时,只让观众认识到这是制作于哪一年代的一件冰冷的瓷器,而没认识到瓷器所蕴含的生动的文化历史故事。好的讲解,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陈列展览,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有更好的互动,好的讲解应该集趣味性、知识性、互动性、启发性等多种为一体。这要求讲解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外,还需要适当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能有效地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能起到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甚至有时还能起到口头语言不能起到的作用。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的面部表情,也充分表明肢体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肢体语言按其定义可分为三种类型:表情语、姿态语和动作语。

二、博物馆讲解中的肢体语言与礼仪禁忌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动作或运动来代替或者辅助口头语言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讲解过程中加入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拉近讲解员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使信息得到更好地传递,使得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首因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很容易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后来对某个人的判断。据研究,初见一个人,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不好,那今后不要说相互合作办事了,即使是见第二面也并非易事。而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遵守相关的礼仪规范。下面笔者将从站姿、行走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着装等多个方面具体阐述肢体语言在博物馆讲解中的礼仪与禁忌。
(一)站姿
站立是讲解时最基本的姿势,良好的站姿能够让人感觉的讲解员对观众的重视。在讲解中,讲解员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站立时要挺直腰、并拢腿,自然的挺胸收腹,身体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前脚掌,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站立时挺胸收腹,面向观众或侧身而立,给观众以庄重沉稳的感觉。不能驼背,左右摇晃,或依靠展柜,将手插在口袋里,更不能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如掏耳朵、挖鼻孔、捋头发等,这些动作不仅存在着很大的不雅,而且有失礼仪的庄重。
(二)行走
行走是讲解过程中的主要动作。讲解员行走时要注意步伐稳健,安静稳定。要关注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在引导老年观众时,步伐要稳重缓慢,在引导年轻观众时,步伐要轻而稳。身体微侧,不能背对观众,遇到狭小的通道,侧立给观众让道。行走时抬头挺胸,双肩放松,面带微笑,自然摆臂,保持好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或过远。提醒观众注意安全,在引导过程中,会有一些儿童观众在乘电梯时打闹追逐,这时讲解员不能出言责备,要善意温和地提醒注意安全。同时会有一些不太礼貌、不遵守规则的观众,比如一些观众拍禁止拍照的文物,或者触摸裸展的文物,这时讲解员要善意的提醒。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面向观众退步行走或站在中间靠前位置侧身行。沿着展线边走边讲,侧身或后退行走时,要时刻查看身后的情况,避开撞到其他观众。在讲解某件展品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身体的移动。
(三)手势
手势是讲解过程中肢体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用手势配合口头讲解,可以强调或解释讲解内容,简洁、生动形象地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手势具有指示性、寓意性和情感性的功能。运用手势,可以向观众指明参观目标,表达讲解员情感,传达展品特征、信息等。帮助观众理解展品的特征或内涵,讲解时的指示手势要规范准确,简洁协调,忌来回摆动、手势过多、幅度过大,遮挡观众参观视线,过于做作而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要求。配合口头讲解,应当做到不影响观众参观视线,指示准确清晰。应根据讲解内容在适当的时候适度地使用手势。

(四)面部表情

讲解员的面部表情是传达给观众的最为有效的信号,良好的面部表情能够让观众更能被讲解的内容所吸引。在讲解中,讲解员一定要表情大方、精神饱满、具有亲和力,真情流露,切忌矫揉造作,过于夸张,像朗诵者或演员过分渲染,以免分散观众注意力或引起其反感。眼神要照顾到观众群体,不能盯着某一观众,在展品和观众之间移动,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展品上。讲解员在讲解过程或回答观众理由时,要面带微笑。微笑要真诚、发自内心,有尺度,热情。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情不可以过于夸张或冰冷,没有亲和力。博物馆讲解的肢体语言与礼仪禁忌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cxlw/lw37528.html上一论文:谈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