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论民间文学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17 浏览:92535
论文导读:。一、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法十分重要。通过比较研究能使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得意彰显;通过比较,还可找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间d1民间文学的关系,发现它们演变发展的规律。正如学者肖兵所强调的:“所谓‘比较文化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两项以上事物的异同、优劣和可能的交流、影响,从而探索其间
摘 要:近些年,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这其中就有研究策略使用不当的理由。本文就民间文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作用最为重大的三种研究策略:比较研究法、回归民间法以及文化学研究策略分别进行了论述。当然民间文学的研究策略当然不止这些,学者在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时,不能将研究策略孤立起来。
关键词:民间文学;比较研究法;回归民间;文化学研究
1673-2596(2014)08-0165-02
自20世纪末以来,民间文学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大大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受社会关注的程度也不高,逐渐被边缘化。这一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民间文化在实用至上的社会中遭到轻视很正常,但更大的理由还是在于民间文学研究策略理论的使用不当,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策略。因此,系统梳理我国近百年来民间文学研究中的理由以及如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

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法十分重要。通过比较研究能使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得意彰显;通过比较,还可找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间d1民间文学的关系,发现它们演变发展的规律。正如学者肖兵所强调的:“所谓‘比较文化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两项以上事物的异同、优劣和可能的交流、影响,从而探索其间的本质联系和发生发展的规律。”[1]

(一)跨国跨民族比较

比较文学的传统含义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比较。8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提出,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间,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别不下于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文学。因此,在中国和印度,民族文学之间是可以而且应该进行比较研究的[2]。世界上的国家,有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有由多民族构成的。在前一种情况下,跨国和跨民族研究是一致的;在后一种情况下,跨国研究包容不了跨民族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比较文学和比较民间文学中,把跨民族研究明确提出来。
关于跨民族比较。在中国,对民间文学作跨民族比较的空间非常广阔。例如,1960年,云南学人编撰的《白族文学史》,曾将民间叙事长诗《黄氏女对金刚经刘》看做白族口头文学的代表作品,并认为它是云南剑川白族聚居区的产物,该作品创作于元明清佛教鼎盛时期。80年代初,有学者用比较研究的策略研究《梅》,发现成书于明代的长篇小说《梅》第70回中,有尼姑应邀至居民家中宣讲《黄氏女》宝卷情节,而目前流行于川鄂一带的汉族地区的善书《女转男身》,所讲的就是黄氏女与《金刚经》的故事。在湖南汉瑶杂居处所发现的“女书”中,有一部《王氏女》的长篇唱本,亦由上述故事构成,只是在口头传承中将“黄氏”讹传为“王氏”了,在细小情节上也略有差异。由此证明,唐宋时期的变文、宝卷,是源于南方许多地区曾流行的佛教通俗文学,白族唱本是多种民族异文之一[3]。可见,通过跨民族比较,就可以梳理出各个民族口头文学领域的创作特点和文化上的关联。

(二)跨学科比较

跨学科比较通常是将宗教、民俗和民间文学进行比较,考察它们之间的异同及联系。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其素材通常来自于人们的宗教生活,一般由正、反两方面的宗教文化人物形象构成,演绎的是善与恶的斗争,但民间口头文学与宗教文化又有迥然不同的特质。如学者丁乃通,在阅读湖北大冶市的土地菩萨故事时发现:“土地神显然是农民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在关于他的故事中常常表现出农民阶级的思想感情。”[4]这些土地神的形象比之于宗教信仰中的偶像,已是貌合神离,是新的艺术生命。另外,民间文学中既有尊崇宗教偶像的倾向,同时又流露出质疑与叛离宗教信仰的倾向。宗教影响民间文学自不必说,但民间世俗文化也有改造、背离了宗教的倾向,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等[5]。

二、民间文学的文化学研究策略

20世纪30年代,民间文学研究突破了单纯的文学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策略,从各方面、多角度探讨分析民间文学,极大地拓展了民间文学的研究空间,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学的发展。其中成效最明显的就是文化学研究。
在文化学研究通常就是民间风俗、宗教信仰与民间文学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三种文化,既有差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文学的题材大部分来源于民间风俗传说、宗教信仰,民间的神话传说、风俗习惯常常与宗教信仰有关,而民间文学作品大部分又出自民间口口相传的风俗故事,三者之间渗透融合,甚至达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对这三者进行比较研究更容易弄清民间文学的本源,发掘其所蕴含的美学作用及人文价值。民间文学中既有对宗教人物崇拜的元素,也有发泄对社会不满的故事。民间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民间文学取材于民间风俗,二者一致;民间文学取材于以前的风俗故事;民间故事的广泛传播催生出民间风俗。可见民间文学与民间风俗,既有差异又有一致。
民间文化通过民间文学表现出来,自然也能够通过民间文化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滥用文化去解释民间文学。而且,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学并不等同,它可以解释民间文学的内容来源,但对于民间文学自身的文学性却无能为力,单纯应用这种研究策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自我否定。这种现象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过,文化学研究应用过多,结果民间文化研究成果斐然,民间文学的研究反而被忽视,成果寥寥。对于这个理由,其实文学前辈已经给出了解答,胡适曾在《歌谣》中指出:“我以为歌谣的搜集与保存,最大的目的是要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增添范本。我当然不看轻歌谣在民俗学和方言研究上的重要性,但我总觉得这个文学的用途是最大的、最根本的。”[6]民间文学研究可以用文化学研究的策略,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民间文学本身,绝不能本末倒置。除了文化学之外,民间文学的研究者也可以借鉴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策略研究民间文学,但其目的不是要说明这些学科的理由,而是要说明民间文学自身的理由。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ymxlw/lw41827.html上一论文:简谈康海《中山狼》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