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变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46 浏览:13237
论文导读:
摘要: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文学界和电影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学与电影分属不同的艺术类型,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必定会产生变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描写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的经典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尤以2013年巴兹·鲁赫曼的改编最具代表性。鲁赫曼在改编作品时,在叙事和内容方面对原著作了改编,把一人叙事改为两人对话,内容方面,弱化了叙述线索、精简了其他人的美国梦、删减了原著内容,加快了叙述节奏。
关键词:变异;叙事;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通过盖茨比的悲惨故事,深刻剖析了“爵士时代”人们对财富与享乐为标志的美国梦的追求及幻灭过程,同时刻画出“迷惘的一代”所面对的精神困境。T·S艾略特评价这本小说“是近年来最使我兴味盎然和激动的小说--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的……它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1]
《了不起的盖茨比》曾被五次改编成电影,1926年Herbert Brenon导演的默片版本;1949年埃利奥·特纽金特导演的版本;1974年杰克·克莱顿导演的版本,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最佳电影音乐、最佳女配角奖;2000年罗伯特·马克威治导演的的版本;最近的一次改编是2013年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3D版本,于2014年3月3日,获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第86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与原著相比,五个版本的电影都做了各自的改编,既保留了原著的特色又在改编中尝试增添了许多变异,其中以2013年鲁赫曼的改编最具有代表性。
客观的看,鲁赫曼以高度的还原性忠实于原著,可以说,电影中的人物语言基本沿袭了原著,甚至还直接把小说的文字原文投影到3D的立体空间里;叙事结构上也保留了原著中尼克的旁观叙述特色。但在叙事方式、内容内涵等方面,鲁赫曼对原著进行了新阐释。本文即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著与鲁赫曼改编后的电影相比对,分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的变异。

一、一人叙事改为两人对话

弗里德曼把第一人称叙事分为“目击者”和“主人公”两类。“目击者”中“叙述者的工作由一个'我'全面接管过来,目击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多少卷入故事的行动,与主人公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2]在文学作品中,尼克都担当了“目击者”的角色,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他是参与者,他参与盖茨比的宴会,安排盖茨比和黛西见面,目睹茉特尔被撞死;他又是叙述者,主要叙述他无法直接目击的事实,比如黛西与盖茨比五年前的爱情经历,盖茨比的战后发迹史;他还是人物心理活动的代言者,因为“较之主人公来说,目击者的视野宽广、灵活,……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他还可以通自已的推测和猜度来描写人物心理”,[3]所以作者才会让尼克在盖茨比死后猜测他的心理,“没有人打电话来,我猜想盖茨比本人也不相信会有电话来,也许他已经不再在乎这个了”。
电影中,导演设计了一个双人对话叙事框架,向叙事注入了新的特质。影片的开始地点不在原著中的西卵,而是精神病院;此时的尼克不是精神健康,而是酗酒、失眠、精神失调;不是尼克一人的独白讲述,而是在与医生的对话中讲述自己的经历。在医生的引导下,尼克仍不愿意讲述,最后听从医生的倡议,把他的经历写下来。如此,打破原来一人叙事的结构,变成两人对话叙事;叙述顺序也不是原著中从头到尾的顺叙,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让尼克回忆过去几个月的经历,于是整部电影变成了尼克的回忆录。
导演如此改编,产生了原著中不曾有的作用。首先以尼克回忆的方式推进情节的发展,使尼克以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形象存在,既身在其中又置身事外,既包含所经历事件过程中的复杂感受,又囊括对社会及人性的深入深思,引导人们对美国梦有更深地理解。其次,安排尼克以精神病患者的身份出现在精神病院中,这本身就印证了美国社会现实对年轻人的打击。如此,使作品的主题表现的更有力、更直接。同时,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和商榷,故事由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来叙述,那么很有可能变成了一场精神病的呓语,弱化了故事的稳定性、可靠性、可信度,可能为美国梦破灭的主题蒙上了一层朦胧、带有不确定性的面纱。

二、精简内容

电影有时间限制,导演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主题和内涵。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仅有140多分钟,而原著包含的丰富信息不可能在140多分钟之内得到完整的展现。鲁赫曼为了表现美国梦破碎的主题,精简原中著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集中表现黛西和盖茨比的爱情,着重描绘两人爱情在现实面前的不堪一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叙述线索

原著中大致分为三条线索:一是盖茨比、黛西和汤姆之间的三角关系;二是汤姆和茉特尔之间的偷情关系;三是尼克和乔丹·贝克之间的暧昧关系。三条线索同时发展,互相牵连,共同推进故事的进行。在电影中,导演却弱化了尼克和乔丹·贝克的爱情线索,尤其是对乔丹·贝克这一角色的塑造少之又少。在电影前半部分,乔丹作为黛西的朋友,与尼克相识,一副孤傲冷艳的外表却使尼克对她产生兴趣;之后在盖茨比的派对上,她对尼克似有千言万语却总没有机会倾诉;第三次见面时,乔丹对尼克讲述了盖茨比和黛西的过往,即使在黛西撞人之后,两人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如此,影片中的乔丹只是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补充了作为叙述者尼克不知道的情节。至于汤姆和茉特尔的偷情,仅集中在公寓中的狂欢中展现,简略了两人如何认识、火车换车厢、打车、买狗等细节。对于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则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此,导演将注意力集中在盖茨比和黛西这一条明线上,弱化甚至简略了作为暗线的其他线索对这段悲凉故事的烘托作用。

(二)精简其他人的美国梦

原著中为了表现美国梦,不仅设置了盖茨比和黛西两人的故事,还有其他人的美国梦。比如尼克为了追寻美国梦,从西部来到东部做证券生意,因为“中西部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似乎变成了宇宙破败不堪的边缘--于是我决定到东部去学做证券买卖。我认识的人个个都在做债券生意,因而料想这行当必能多养一个单身汉。”[4]汤姆家的管家也有美国梦,他为了能在豪门中擦拭银器,不顾自己鼻子的健康,最后也因为论文导读:家。他们仅仅是美国年轻人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追求着美国梦。影片没有对这些人的美国梦着墨太多。首先没有介绍尼克的家世背景,而这正是原著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的。对于管家的鼻子,也仅仅是在饭桌上由黛西提了一句,并没有详细讨论其背后故事。影片中表现追求美国梦的年轻人数量庞大的画面有两处,一是影片开头,
身体的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变异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由来到了汤姆家当管家。他们仅仅是美国年轻人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追求着美国梦。
影片没有对这些人的美国梦着墨太多。首先没有介绍尼克的家世背景,而这正是原著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的。对于管家的鼻子,也仅仅是在饭桌上由黛西提了一句,并没有详细讨论其背后故事。影片中表现追求美国梦的年轻人数量庞大的画面有两处,一是影片开头,镜头从上而下俯瞰城市和人群,茫茫人海中镜头定位在尼克身上,说明尼克仅是这些年轻人之一,另一个是在尼克身处汤姆在纽约的公寓时,看到窗外的人,想起自己也曾经站在窗外向往金色窗子内的生活,而街上正有很多年轻人还在向窗内窥望。

(三)删减原著内容,加快叙述节奏

鲁赫曼删减原著中的一些内容,以求加快叙述节奏,以便集中力量表现主题。比如影片中尼克开始讲述故事时,他已经住进了公寓,而他来东部的理由,他的家世,他和同事的租房过程,他的买车经历等都没有提及,而是直接以车入画,文字和画面配合讲述废弃的园丁小屋。此外在描绘盖茨比的宴会时,也删掉了宴会结束后的撞车情节和盖茨比更换仆人的情节。这些删减使影片的叙述节奏加快,为表现美国梦破灭、盖茨比和黛西爱情悲剧主题预留了更加富足的时间。
综上所述,电影在叙事和内容方面对原著进行了改编,这种变异有利也有弊,这些内容的改编,虽然增加了盖茨比和黛西爱情悲剧的直观表现力,加快了叙事节奏,但是“削弱了原著中的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盛行,传统道德原则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打破等现实理由的拷问,也失去了原著中挽歌般苍凉的审美感受。”[5]
参考文献:
[1][4][美]F·S·菲茨杰拉德:《崩溃》. 黄昱宁,包慧怡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06,4
[2] [3]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99
[5]孔朝鹏:《文学经典与的冲突与融合--巴兹·鲁赫曼的2013版电影改编》,文艺争鸣,2013,11
班照,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