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890 浏览:58113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理由及应该采取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壮大,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理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理由和不足需要改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高校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和IT行业所需的拥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的相互结合,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加以提高,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己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岗位上工作。

三、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理由

当前我国高校生培养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象:培养数量相对庞大,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研究生数目的迅速增加以及高校的急剧扩张,导致研究生培养工作出现短板:一方面研究生入学门槛降低,学生质量普遍下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岗位适应性差,缺乏求职竞争力等缺点,不能将所学知识成功过渡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教育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很多在校生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差,而又因为缺乏实践应用,导致他们对理论掌握又不够深刻,以致走出校门后不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此外,由于同时招入大量研究生,培养负担加重,造成很多高校培养工作不到位,硬件条件不达标,基础设施不能正常满足教学需求,又因为所招收学生数量众多,以致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学生在学期间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并不能真正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造成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悲剧。因此,如何培养出满足新时期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四、应该采取的策略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IT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芯片级维修、网络管理与维护、嵌入式产品设计与开发、IT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主要职业岗位群,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整合课程内容,融合职业岗位与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引进国际ACCP软件工程师认证课程、信息产业部的CEAC认证项目到我们课程体系,建立ATA考试平台,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与企业融合,建设融教学、培训、项目开发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是通过校企共建,建设“生产型”的校内“教学工厂”。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和设备配置参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贴近企业人才需求,贴近技术发展,能体现“真实工作场景”。二是创建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设备虚拟实训环境”。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三是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将信息产业部的CEAC认证项目、ATA考试等与校内实训基地构建相结合,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建设专业技能培训与认证中心,面向学生、社会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四是建设开放型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必须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次是适应市场经济,面向市场开放,形成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能站在IT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获取该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4、建立“双证融通”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双证课程”评价体系,就是创新评价策略,以考查学生职业能力与推动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不再以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衡量其学习成绩。积极实施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借鉴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采取技能测试、仿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答辨等方式作为评价手段。

五、实例分析

以某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于石油化工企业,从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化工单元操作、仪表维护及信息管理工作。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行业背景不突出、培养目标不准确、就业岗位不清晰等情况。为了办出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把具有石油化工行业特征的“过程制约方向”定为该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将对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主要过程

(1)根据行业背景,修订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及召开专家研讨会,修订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及能力结构,见表1。基于过程制约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解决了培养目标不明确,能力结构定义不准确的理由。
(2)就业岗位分析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义了3个就业方向和10个就业岗位。通过调研,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从中提炼出了2个就业方向、1个核心岗位和3个拓展岗位,见表论文导读:
2。拓展岗位主要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解决了就业岗位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的理由。
(3)基于岗位能力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见表3。核心课程设置以就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必需、够用、实用、先进”为原则,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石化总控技术》、《过程检测与制约技术》等课程,增强了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4)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遵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取证和职业技能拓展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课程体系,见表4。

2、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创新点

(1)基于“过程制约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背景明显、特色突出以程序员为核心岗位,以突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化工总控工、仪表维修工为拓展岗位,体现了行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了化工工艺及仪表制约类的课程,引进了仪表维修工和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证书。基于“过程制约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增强了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扩展了就业方向,提高了就业质量。
(2)采用“套餐”方式职业素质拓展课
职业素质拓展课按“套餐”方式,每个“套餐”包含5门课。学生根据签订的就业岗位选择“套餐”。“套餐”式选课方式,减少了选课的随意性,使选课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职业素质的拓展,增强了岗位适应性。
(3)采用“阶梯式”职业技能取证设计
根据石油化工类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职业标准和上岗要求引入相关证书。通过取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认可度,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前两年每学期都有取证安排,采用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专业阶梯式取证设计。第一学期考取基础证书(英语A级和计算机高级操作员证书),第二学期考取化工总控工技能证书,第三学期考取仪表维修工技能证书,第四学期考取JA程序员证,实现了两年取证不断线,保证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3、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果

职业技能明显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大幅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各类高水平的竞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六、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理由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策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后续培养中,要加强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推动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程序设计类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J].2011年高等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研讨会,2011,(8):45-47.
[2]项霞.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78-79.
[3]郑伦川.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59-61
[4]韩静.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理由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