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右美托咪定和硬膜外给药对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2 浏览:16199
论文导读:
[摘要]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硬膜外给药对罗哌卡因阻滞效果的影响。策略 选取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手术、ASAⅠ~Ⅱ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予以罗哌卡因+生理盐水组、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观察各组在予以局麻药物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t=4.25、4.59、4.32、3.82、3.79、4.23,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4、5.78,P0.05)。 结论 硬膜外予以右美托咪定较之,可以有效地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60-03
在行硬膜外阻滞时常在局麻药物中加入一些辅助药物,以期能达到缩短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物用量、延长硬膜外阻滞有效时间的效果[1]。最近研究发现,在行硬膜外阻滞时,将ɑ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加入罗哌卡因中,可以有效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加强阻滞效果[2]。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较之是否能更有效地增强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一项双盲、随机、对照实验来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6月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手术、ASAⅠ~Ⅱ的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身高165~170 cm。排除标准: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脊柱畸形或脊柱外伤史,病态肥胖(BMI≥40 kg/m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过敏史,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眩晕呕吐病史,凝血功能异常,酒精或药物滥用史,Allen实验阳性。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BMI、AS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策略

麻醉前均未用药,入室后鼻导管给氧(1.5 mL/min),开放静脉后以输入Ringer’s,10 mL/kg,输注20 min。所有患者均在完善局麻下行左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两组均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长度为3 cm,均以2%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剂量。Ⅰ组(Sham组)硬膜外药物为0.75%的罗哌卡因9 mL+生理盐水1 mL;Ⅱ组(Sufentanil组)硬膜外药物为0.75%的罗哌卡因9 mL+0.3 μg/kg(宜昌人福药业公司)(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Ⅲ组(Dexmedetomidine组)硬膜外药物为0.75%的罗哌卡因9 mL+右美托咪定1 μg/kg(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三组均在给予实验剂量5 min后予以混合药物10 mL,推注速度1 mL/s。

1.3 观察指标

所有观察、评估工作均由另一名不知晓患者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完成。入室后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各组在予以局麻药物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传统针刺法评价感觉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0~3分)评价运动阻滞情况。观察感觉阻滞达到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及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推注药物至Bromage评分达到3分时间)、感觉阻滞消退时间(自最高平面下降两个节段的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推注药物前、即刻与推注药物后各时点(5、10、20、30、60 min)MAP与HR变化情况。记录各组患者寒战、瘙痒、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采用邦费罗尼校正进行两组间比较;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术中恶心、呕吐、寒颤、瘙痒发生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三组患者推注药物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所有统计处理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推注药物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在推注药物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F=0.15、0.23、0.14、0.16、0.22、0.34、0.17、0.27、0.3

1、0.10、0.20.24,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比较

Ⅲ组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的时间、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及完全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t=4.25、4.59、4.32、3.82、3.79、4.23,P<0.05);Ⅲ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

4、5.78,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Ⅰ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呕吐2例、寒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Ⅱ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寒颤1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Ⅲ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χ2=0.57,P>0.05)。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swywxlw/lw50300.html上一论文:试议畜禽常用的健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