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古诗文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走出困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84 浏览:73424
论文导读:头》《三吏三别》,风格沉郁顿挫。诗人生命的最后十年,倾向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痛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登岳阳楼》皆属这一时期作品。学生通过品读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作品,既增强了对整个时代背景的感知,也从多个侧面了解到诗人的感情脉络变化。

二、开展课堂辅助教学古诗文介

【摘要】诗文会创造幻觉,这正是语言的魅力之一。学习古诗文的过程就是与古诗对话,与经典同行。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费时费力难出成效。究其理由,这无不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有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站到学生的立场去深思理由,去重新设计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新课改;教学方式重建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和《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从方案中我们看到,英语分值大幅度降低,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语文分数的增加,体现国人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而古诗文学习在语文课程中一直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次的北京高考改革把语文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信对古诗文版块的考察也会加大。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剥皮拆骨,仍然专注把一首诗文的背景、字句、用典、化用、章法、修辞等解释的清清楚楚,而学生却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就成为老师们深思的重点,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针对古诗文教学方式的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主题归类式的教学

学习古诗文,不能再单独去学习某篇古诗文。而是用主题归类的方式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按诗文风格、作者写作历程等进行分类教学。
根据诗文风格的归类。在学习送别诗时,就可以把同一类型的诗文做个归纳。如学《芙蓉楼送辛渐》,就可以补充后面的《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同类诗文。一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再千人一面的“离情”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传染语感”。相反诗文风格的归类。如在教杜甫《春望》时可补充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首悲极而泣,一首喜极而泣,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大悲大喜却都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根据诗人思想感情的历程归类。优秀诗人往往有其漫长的创作生涯,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皆如此。不同的年龄段,思想情感必定有差异。如杜甫年少诗云“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诗文阳光自然,颇有情趣。及至青年时期创作的《望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后来科举因奸臣作梗进取无门,写下《兵车行》、《丽人行》等,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真实状况,充满对现实的无奈。安史之乱后,天灾人祸不断,写下《哀江头》《三吏三别》,风格沉郁顿挫。诗人生命的最后十年,倾向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痛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登岳阳楼》皆属这一时期作品。学生通过品读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作品,既增强了对整个时代背景的感知,也从多个侧面了解到诗人的感情脉络变化。

二、开展课堂辅助教学

古诗文介于字数限制,往往言简意赅,所以给学生们的理解带来不小的困难。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使信息表现为图像、声音或影像的有机结合,将用文字难以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同学们,给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助力。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相对就会降低学生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难度。宋代郭熙有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有其相同之处,通过画面的呈现,浅层理解其意境内涵就不是什么难事。如讲解《山居秋暝》,不妨先给学生展示秋雨过后的幽林高山,山涧的清泉,大片青色竹林,暮色下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归家的村妇,还有开莲叶乘着月光归来的渔夫等图片,配以潺潺流水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易于体会作者心中的世外桃源。

三、开发第二课堂助发兴趣

古诗词教学的第二课堂是整个古诗词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能助发学生兴趣。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时间要灵活。
重视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宋代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观书先须熟读”。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可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难易相当的古诗词,鼓励学生尝试阅读,扩大阅读视野,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和提高阅读能力,以消除学生对古诗词的陌生感,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其朗读的习惯。
让诗文走进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见闻和各自活动,不失时机的引入诗词。如过重阳节了,可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到春日杨柳,可引入《咏柳》,让经典诗文与生活建立联系,在活学活用中让学生感悟到诗文的实用价值。

四、开展对流行文化的择优利用

流行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是语文教育无法回避的话题。这里的“流行文化”指的是在某一阶段内深受学生喜爱并广泛传播并盛行一时的文化现象的总称,它通过文学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语言、传播媒介等各种途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现如今,流行文化中的很多积极元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古诗文课程资源。如广受欢迎的流行歌手周杰伦,他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不仅诗词意向选择颇为讲究,意境的营造也匠心独运,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展现到极点。如歌词中“窗外芭蕉惹铜绿”中的“惹”和“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皆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讲授古人的“练字”之法;“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也描述了江南美景,可让学生熟悉描白的写作手法。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语文的隐性课程,语文教学应增加对流行文化的关注。我们可以通过筛选,使少量优秀的流行文化直接进入到教材体系(如例文、课外读本、助读、范文)等,对其进行分析鉴赏,使流行文化作为课本的外延,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情形下提高诗文鉴赏力。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对学生古诗文能力提出不低的要求,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创新和积累经验,以期推动古诗文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坚持用朴素的情怀感染学生,用凝练的语言熏陶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滋养和感染下,学生不仅积累了古诗词,又强化了对语言的感悟和对事物的认知。从此古诗文学习就不再是一件让学生倍感苦恼的事情,而是繁重学习之余的轻松心灵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许秀丽.中学语文教育:“传染语感”[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倪文锦,欧阳芬,于立新.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ljxlw/lw21247.html上一论文:关于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