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百善孝为先”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08 浏览:143610
论文导读: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出自于“十一五”规划课程国学教育专项研究全国实验教材《论语上》的第四课。本课主要是从《论语》中精选出几则关于孝道的论述,通过这几则论述揭示孝道的内涵,启发学生理解孝道,明确怎样做才是“孝”。在讲述道理的同时,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工具书理解《论语》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子和段落作用,积累常用古汉语字词含义和用法。
2.进一步探索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达到对《论语》中有关“孝”的理解。

3.推动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自觉性,同时把这种美德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去。

4.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论语》的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论语》有关“孝”的论述的句子含义。通过讨论形成对“孝”的正确理解,推动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难点:形成对“孝”的正确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

1、把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以互助为原则,每个组都包括好、中、差三个层次。

2、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古汉语小词典》等。

教学过程

一、 小组竞赛

选择下列其中一个话题,提取出《论语》中的论述,每个话题至少5条。

1. 关于学习策略的论述

2. 关于朋友之交的论述语句

3. 关于孝道的论述语句

4. 关于“仁”的认识的论述

竞赛办法:每个小组选其中一个话题,两分钟后抽签决定回答的同学,背够5条为满分,背得多的一组为胜。
附关于孝道论述的句子:
(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经,何以别乎?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二、理解《论语》中“孝”的含义

1.导入: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之

一、而这个思想源头就来自于《论语》,那“孝”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做才是孝呢?

2.出示四则关于“孝”的论述,各小组借助《古汉语词典》理解句义。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经,何以别乎?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百善孝为先”教学设计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 每组出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解、翻译。

4.通过这几则论述的理解,你觉得“孝”是什么?怎么做就是“孝”呢?

(1)“无违”就是孝:依照相应的礼节对待父母就是尽孝。
(2)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尽孝,引申出不让父母担心就是最大的孝。
(3)尊敬父母是孝。
师: 什么是“尊敬”呢?怎样做是尊敬呢?
生:以礼相待是敬,有话好好说是敬,不顶撞父母是敬,善于听取父母的倡议是敬……
(4)无论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对父母怀有一颗敬爱之心,态度上和颜悦色,使父母在爱的温暖中开心度过每一天。

5. 四种理解都是孝道,这四种理解之间有关系吗?

小结:四种境界,递进关系,做起来越来越难。
三、总结
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但行孝却是无法弥补的。很多人总是想等我挣够了钱,等我有了时间,我就会回家去孝敬父母,可是,当你钱挣够了,有时间了,父母却已经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想尽一份孝心,每天都是良辰吉时,让我们按照《论语》的教导,马上行动起来吧!
作业

1.反思过去和父母相处的不当行为。

2.在下一个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父母准备一次孝行汇报。

课后反思
1. 本节课的设计整体思路是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逐步达到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孝道的含义,还能够学会自己分析并表达。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重点。
2. 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式为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进程中各个小组同学能够通力合作,在竞赛和讲解环节学生间的合作情况得到了展示,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小组内部、同学间的讨论很实在,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思维互相碰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 对于孝行的指导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因而课后还应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推进学生的行动,使孝行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ljxlw/lw15740.html上一论文:试析科学课激趣增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