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高职物流课程体系设置及实践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951 浏览:107582
论文导读:我国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劳动者,强化实践性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深思能力、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和解决理由能力。所以应在校内外建立见习基地、物流活动模拟实验室,信息化处理作业室,开展实践性活动,突出专业培养的操作性。

4、推广应用新型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结合我国高职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坚持培养目标定位和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和学生主体原则,突出技能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先进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已经达成共识。物流业作为所有产业的支持产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经济转型不可替代的作用,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发展作用重大,而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与从业人员特别是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
目前,高等学校的物流专业偏向理论课程的学习,虚化实践教学,理论课程设置也是趋于知识学习,忽视能力与技术教育。作为大学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学,要密切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程度和人才缺口实际,调整课程体系和强化实践教学,首先承起物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培养重任。

一、物流从业者的能力培养要求

现代物流行业中的从业者既要从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日常运营中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进行管理,并且要具体履行物流计划、物流质量制约、物流服务支持和基础管理职能。因此,物流从业者必须具备下列技能:

1、熟练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信息化在物流领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效果明显。据测算,物流管理人员处理数据信息的时间约为30%左右。即便是普通的物流操作人员,对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一般网络通讯软件和物流系统应用软件等都会成为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当前物流业非常强调功能整合,随着物流企业竞争加剧和竞争业务范围的扩展,物流业的整合范围已经突破了行业界限,出现了集约化、综合化趋势。因此良好而规范的人际沟通对于有效实现整合后的业务开展来讲非常重要。

3、与岗位职责相称的专业技能

物流从业者是否能够适宜相应的岗位,关键要具备与其职位职责相称的专业技能。目前,依据物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对从业者的需求可分为管理型、研究型、应用型等类型。高等职业院校要从应用型和管理型方向培养。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突出技能性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制三年。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知识平台、专业技能平台、职业素质拓展四大模块,充分体现出“技术技能型”的特点。

2、课程内容设计紧随行业发展——突出实用性

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普遍是从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信息化技术与设备,经过业态整合、流程再造、业务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密切洞察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重新的调整,每年要补充新的内容。

3、加强课内外实践教学——突出操作性

我国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劳动者,强化实践性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深思能力、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和解决理由能力。所以应在校内外建立见习基地、物流活动模拟实验室,信息化处理作业室,开展实践性活动,突出专业培养的操作性。

4、推广应用新型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特点,推广应用新型教学手段以增强其教学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现代生产仿真技术是不错的选择,教学中多采用一些先进的仿真软件,显性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现代物流需要“宽幅度、综合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定位不应当是一个职业层,而应是一个职位层群。因为,一些中小企业的岗位设置分工比较粗,一位员工同时可能面对完成多种业务,如配送点的店长同时可以是运输调度员和仓管员。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综合型”与“应用型”,讲求“宽幅度”。从物流运作的内容看,既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保管、信息处理等传统物流岗位,也有集装箱管理、结算、报关、物流网络管理、货运等岗位,形成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之间虽有联系,但是各有侧重,需要各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区域需要特征,在完善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侧重某些岗位,并逐步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高素质、技术强,能独当一面的毕业生群体。

2、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与相关产业界的密切配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有必要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要更多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2)能力本位原则。所谓的能力,不应该狭义地理解为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应该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原则就是把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的培养作为核心工作,以能力本位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当前已为众多物流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所接受和采用。
(3)学生主体原则。高职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应当成为主体。因此,“学生因素”成为构建课程体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比如学生的兴趣所在、学习动机、自身理想需求、情感制约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课程内容选择原则。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学,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教学,所以,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化知识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理由。选取内容时要与培养目标、技术技能要求,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要兼顾内容的超前性、职业性与操作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应用性。首先,是要采取各种方式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一般理由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首先要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论文导读:
,并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好的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物流管理手段开展具体业务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以按照物流活动过程,从采购出发,沿着后续的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顺序开设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其次,设置以物流系统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设计实训,最后是企业实习。
总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物流公司需要的不再是单方面的操作员,而是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物流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 程欣.物流企业岗位的设置及特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8).
[2] 王成林.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9.155-156.
[3] 陈太广.物流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