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逆向物流渠道管理目前状况与展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83 浏览:108595
论文导读:享及协调机制。孙浩和达庆利(212下一页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逆向物流渠道系统结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渠道运转机制以及渠道主体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并探讨了逆向物流渠道管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逆向物流 渠道管理 结构 利益 主体
引言
逆向物流渠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逆向物流渠道是指形成逆向物流的物品从供应链的下游(顾客)流向上游起始点所经过的路线、途径或流转通道。广义的逆向物流渠道是指形成逆向物流的物品从供应链的下游(顾客)流向上游所经过的路线、途径或流转通道以及之间所经过的各种处理等。
国外在逆向物流渠道实践方面,大都是政府或企业建立的网点如传统的中间商、二次商品交易商、制造商制约的回收中心以及资源回收中心,并通过颁布各种回收再利用法律法规规范各主体行为。而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对生产者责任限定的情况下,废旧品一般由走街串巷的游击大军收购并简单分类粗糙处理,然后转卖给维修站或专业回收处理中心。还有部分由供销社与物资回收公司、商业回收网点、专业处理中心等组成的逆向物流渠道系统实施。
逆向物流渠道系统结构研究
渠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逆向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对渠道结构的研究主要有结构设计和分类。

(一)结构设计方面

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根据逆向物流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渠道结构,或者研究逆向渠道与正向渠道的协同等。在渠道结构设计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Guiltinan等(1995)第一个对逆向物流渠道结构进行设计,他们根据渠道成员完成再生或再制造功能的差异来构建不同的逆向物流渠道结构。Dethloff(2001)和Jayaraman(2003)等都认为逆向物流渠道的方面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渠道选择以及与正向渠道的整合上。黄灿(2002)在构建包装物的回收体系时,认为可以采用自建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或参加回收一体化组织结构。温素彬等(2005)提出在EPR基础上采用专用、共用两种回收渠道体系。El korchi、Akram(2011)分析设计了可持续的逆向物流渠道。贺兴静(2012)提出建立集约型的报废车回收综合平台使其回收渠道向扁平型短渠道结构转变。

(二)结构分类方面

主要针对现存的几种结构如生产商回收、联合回收、第三方回收以及社会化回收等,就各种结构的适应性展开研究。如Webster(2005)等分析了废旧电子产品的两类回收结构体系:联合回收体系和由生产商制约的单独回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回收体系不仅可以给生产商带来较高利润,而且会激发社会回收处理活动和降低税收负担。袁霄(2005)分析了逆向物流渠道结构、各节点特点及物流中心分级决策方案。Wassenhove(2006)、杨宇春(2007)都对企业逆向物流渠道结构作了分类。Saskan(2004;2006)等着重考察了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产品的逆向渠道结构理由,认为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商负责回收的渠道结构效率最高,并进一步对下游零售商存在竞争时渠道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魏洁(2006)分析了基于EPR由两个节点扩展到k个节点的网络结构,并分析了委托企业与第三方之间的博弈行为。王素娟(2009)基于产品回收吸引力指数分析比较了回收渠道结构。聂佳佳(2012)分析了闭环供应链四种回收渠道结构。
逆向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逆向物流渠道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渠道主体构成与经营因素、也有回收品种类与特征因素、还有政策法规约束与激励因素等。如Fleischmann等(2000)认为影响逆向物流渠道选择的因素有:网络集中度、结构层次、主体间连接、开环或闭环结构形式以及主体间合作度等。Mayers和France(2006)研究表明EPR驱动力是回收处理立法、良好的机制、资源限制以及经济效率等。邢光军(2009)等认为影响手机逆向物流渠道的关键因素有:渠道成本制约能力、资源状况及管理能力、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能力以及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状况等。而唐瑞(2011)则认为影响手机逆向物流的因素包括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网上购物或盲目购物、市场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废旧手机管理制度等。韩小花等(2010)研究表明生产商间的竞争程度、再制造成本和回收的难易程度影响了渠道的选择。杨秀莲(2010)从经济、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渠道选择。许彤(2011)分析比较了处理中心自己直接收集、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三种回收渠道模式的回收率、回收以及各级利润等,为回收处理中心选择回收渠道提供依据。高阳(2011)研究表明,制造商的风险偏好是制造商选择回收渠道的主要影响因素。陈小娟(2011)认为回收机制和技术、信息系统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等是影响逆向物流渠道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王兰(2012)从政府监督、激励措施、企业的社会责任心、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第三方回收企业对消费者群体心理动向的了解及主动程度等分析了影响逆向物流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张志文等(2012)认为回收品自身特点、市场因素、环境复杂性以及回收企业能力等是影响逆向物流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付小勇等(2012)分析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补贴对逆向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和系统演化过程影响。
对逆向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策略主要有博弈分析和模型分析两类,其它研究策略较少,主要研究策略与作者如表1所示。
逆向物流渠道运转机制研究
逆向物流渠道运转机制理由主要是利用博弈论和优化等理论,就参与回收处理各主体权责关系、利益分配等理由设计利益协调机制、定价机制、主体关系协调机制以及决策协调机制等。

(一)利益协调机制方面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情形下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契约形式以及激励措施等。如Porteus和Whang(1991)考察了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关于产品退货产生的利益冲突理由。Dey等(1993)研究了零售商通过努力降低无缺陷退货的情形,设计了目标减量返利合同来实现供应链系统协调。邢光军等(2009)建立了由生产商、零售商组成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在随机需求以及有缺货损失条件下的利润共享及协调机制。孙浩和达庆利(2论文导读:008)则进一步探讨了在回收商或制造商设施有容量及能力限制的情形下的利益协调机制,并提出运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逆向供应链。刘永清等(2013)提出经济性与非经济性激励相结合的废旧家电回收渠道长效协调机制。上一页12
008)则进一步探讨了在回收商或制造商设施有容量及能力限制的情形下的利益协调机制,并提出运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逆向供应链。刘永清等(2013)提出经济性与非经济性激励相结合的废旧家电回收渠道长效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