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两岸沿海应用型物流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80 浏览:24317
论文导读:),基层人才需求占92%,中高阶需求则为8%。由上述供需结果,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实际需要存在明显的差异,即目前业界培训单位主要开设物流业中高阶主管的培训课程居多,但在实际岗位需求中,却以基层人才的需求居多,因此为缓解供需比例悬殊的情况,倡议在未来物流人才培养时,可相应增加基层人员的培训课程。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两岸沿海物流人才需求目前状况,综合考虑沿海地区物流人才特殊性,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福建特殊地理优势,借助闽台“校校”合作项目机会,借鉴台湾高校的物流专业办学模式,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物流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A
随着台湾与大陆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迈入了新的里程碑,两岸高等文化教育的交流也随之不断增加。利用闽台地域近、血缘亲、语言通、文源深、商缘广的独特优势,及国家海峡西岸建设先试、先行政策的支持,福建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发展迅速。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相较大陆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福建省除在一般学术交流活动外,还在部分高校推出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第三大利润源,正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点,对外贸易往来频繁,也催生了沿海物流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沿海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而地方高校具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职能。台湾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在其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经验丰富的物流人才,因此,通过借鉴台湾物流专业教育方式,探索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中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在国内,许多应聘人员上岗后会惊讶地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特别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往往抱怨学校所学知识多是不切实际的纯理论,由此就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需求方需求高级物流人才,供方市场仅能提供数量众多、素质普遍较低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另一方面各高校培养方案各异,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母专业”之间的依托关系,并没有形成真正能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显然,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的供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1 现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理由
虽然目前大陆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确实培养出了大量物流方面的人才,而目前大陆物流业不断发展,市场空间大,物流人力资源(特别是高技能物流人才)严重稀缺,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因此从总体来讲,两岸在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具体就两岸物流人才培养合作来说,可以从分析两岸物流人才需求情况,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两岸物流企业提供适用的人才,这是两岸教育界和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理由。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专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大陆部分高职院校注重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使物流专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现有的物流理论并不十分成熟,且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尚未形成与当前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系统性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再次,大多院校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未有充分准备,近几年纷纷出版了大量物流专业教材,但适用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的物流专业教材却很少,因高职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性,而教材却同本科院校物流专业的教材大同小异,主要是课堂授课,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策略,缺乏技能性、实用性。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随意性和变动性很大,对课程体系也缺乏系统、科学的论证。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2 高技能培养体系未形成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的物流人才,但仍存在这种现象,人才需求旺盛的物流企业普遍反映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仅适合于传统仓储运输业,专业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与现代物流的需求不对称,供需双方存在不平衡。很多高职院校因各种主客观环境的影响,教学方式仍采用对20世纪传统储运业的工作流程和经营方式内容的授课上,造成对物流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不完善。

1.3 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完善

我国大陆物流教育起步较迟,大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师资没有物流教育的背景;然而,随着社会物流业热潮的兴起,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不尽人意[2]。这些教师大多原来从事管理、经济、计算机、交通运输等专业,缺乏对物流科学新知识、新理论的研究和培训,因此通过自学有关教材和书籍来完成教学任务,自身的物流知识修养存在不系统、不建全面、不扎实的理由,同时又缺乏物流实务操作的经验,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 物流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

2.1 物流人才需求类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调查统计预测,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包括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和物流师资)全面紧缺。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物流企业包括由铁路、公路、航空、河海运输、港口、仓储、邮政、外经贸等传统行业转变过来的物流行业,还包括新兴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他们需要大量的初级物流人才和少量中高级人才[3]。企业为了降低内部物流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多家企业(如商业连锁企业和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企业等)纷纷先后设立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目前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在各省市建设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大型项目,而这些项目都需要由物流人才进行指导和规划[4]。此外,科研院所还需要有精通物流环节的高级人才进行理论性、技术性的研究及对物流专职教师的培养。因此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物流人才的需求可以概括为4类:企业物流人才、物流企业人才、规划咨询物流人才、物流研究和教育人才。其中企业物流人才和物流企业人才以操作为主。其余是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即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及物流研究和教育人才。
经过调查分析两岸物流人才教育与人才需求情况,得出(如图1可见),在物流业课程的供给面大多仍以中高阶课程为主,占92.31%,基层课程仅占7.69%。而在需求面部分(如图2所示),基层人才需求占92%,中高阶需求则为8%。由上述供需结果,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实际需要存在明显的差异,即目前业界培训单位主要开设物流业中高阶主管的培训课程居多,但在实际岗位需求中,却以基层人才的需求居多,因此为缓解供需比例悬殊的情况,倡议在未来物流人才培养时,可相应增加基层人员的培训课程。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lglbylw/lw22564.html上一论文:试议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