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小儿秋季腹泻预防与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55 浏览:94579
论文导读: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②定性(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用2/3张溶液;等渗性脱水用1/2张溶液;高渗性脱水用1/3或1/5张溶液。③定速(输液速度):要根据脱水的程度和性质确定。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首先迅速滴入或直接静脉推注等张含钠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然后再继续输入

【摘要】秋季腹泻:就是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多发于秋季而得名。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染此病毒。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1岁半以下婴儿多见。此病多发生在9月中旬至12月,以10月至11月为。引起儿童秋季腹泻的病因,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在初秋气温下降下滋生很快,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关键词】区别诊断 早期预防 对症护理
1671-8801(2014)11-0331-02

秋季腹泻与夏季腹泻的区别,从症状上面有异:
1、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后,这些病毒集中在小肠,引起肠道粘膜的损伤,从而造成肠道粘膜上皮大量的水分不能吸收,时间长了就会腹泻,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者蛋花汤样,严重的时候出现脓血便,并伴有脱水现象,口干,体重下降,皮下的水分减少等。
2、夏季腹泻:细菌进入肠道后会分泌很多的细菌毒素,造成肠道分泌异常,往往出现发烧、拉肚子、脓血便、腹痛、腹胀、纳差等情况,腹泻次数多还可以出现脱水症状。
理由:
消化系统不成熟

2、免疫功能不成熟

3、轮状病毒感染4、温差大:

临床表现:

1、起病急,体温为38-39.5度、咳嗽、流鼻涕“感冒”症状。

2、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

3、24小时内腹泻,少则一天数次至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治疗要点: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本身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家庭治疗秋季腹泻的关键是预防和纠正脱水。脱水是指体内液体,特别是细胞外液的大量丢失体外,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影响体内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的一种现象。所以,腹泻的治疗原则包括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及合理用药。
早期预防:

1、2岁以内的宝宝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提倡母乳喂养,做好奶瓶与餐具消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护人和小儿饭前便后要用香皂彻底洗净手。保证饮用清洁水,暖壶里的水放置两天以上不要饮用。
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蔬菜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后清洗,这样能更好的去除农药。
合理添加辅食,要从单一到多种,从小量到适量的原则添加。
主要的护理措施:

一、腹泻的护理

(1)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秋季腹泻常见理由是饮食不当及肠内病毒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情况严重的可按医嘱应用抗感染的药物。
(2)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二、体液不足的护理

(1)防止体液继续丢失 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制约感染;呕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1、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

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液。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输入的溶液的种类和量应根据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通常是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和“宁少勿多”的原则。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40ml/h时,则需要补钾。补钾的应遵循“四不易”原则: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不宜过快(不超过20mmol/h),不宜过多(小儿0.1~0.3g/kg体重),不宜过早(见尿后补钾)。
补液时还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②定性(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用2/3张溶液;等渗性脱水用1/2张溶液;高渗性脱水用1/3或1/5张溶液。
③定速(输液速度):要根据脱水的程度和性质确定。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首先迅速滴入或直接静脉推注等张含钠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然后再继续输入液体。低渗性脱水时输液速度应稍快,高渗性脱水时速度宜稍慢。一般累积损失量(约为补液总量的1/2)应于8~12h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1/kg.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则在补充累积损失量以后的12~16h内均匀滴入,滴速为每小时5m1/kg.
在补液过程中还要随时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调节输液速度
补液时的注意事项:

1、输液速度过快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速度过慢脱水不能及时纠正。

2、补液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若补液合理,3~4h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若24h患儿皮肤弹性及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若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表明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液比例过高;若输液后出现眼睑水肿,说明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3、及时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红肿。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khllw/lw44092.html上一论文:阐述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和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