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公民教育视角下如何拯救现代社会道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684 浏览:110036
论文导读: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道德却出现滑坡现象。道德缺失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源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方面,对当代道德缺失现象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地治理措施重建适宜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道德缺失;道德重建;公民教育
1671-6035(2014)05-0009-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道德滑坡现象却让人深感沉痛。不仅表现在个体的不道德行为,而且还表现在社会群体道德文明的缺失。例如,帮助“老人跌倒”的好心路人被诬陷,“小悦悦事件”的围观路人漠不关心,公交车上少有人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宠物主放任宠物扰民等个体道德缺失现象。又如,社会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医疗行业乱收费、药品回扣、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商业欺诈、政府腐败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社会道德失衡现象屡发不止,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严重,道德意识淡漠,道德信仰陷入危机,社会诚信遭到严重的质问和考验,政治腐败泛滥,民风党风每况愈下,道德悲剧屡次上演,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极度缺失。
1 道德缺失的根源

1.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缺陷对人们的社会道德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活动的竞争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人们为了利益的追逐,导致竞争中出现了许多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道德风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致使一小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不满心理,从而做出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道德选择与价值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2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开设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做了许多大量的工作,社会经济秩序得到很好的维护。但是在道德建设方面,法律制度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护作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漏洞,从事不道德不诚信的活动,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精神上的伤害。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处罚的力度还不够,加之一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等,致使我国道德滑坡现象屡犯不止。

1.3 道德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促使孩子自私自利之心的养成。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更是重智育轻德育,致使孩子道德意识薄弱。其次,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不完善。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添许多专业课程,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和需要。德育教育也只是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来灌输给学生,没有正规的学习和培训。
2 我国社会道德的重建路径
要根治道德的缺失,不仅要从建立制恶的社会机制入手,还要对公民自身进行教育和引导,对恶的道德进行指责,呼唤人心向善,综合利用社会各种手段实行全方位治理。

2.1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1]。义利观在某种程度可以理解为正确处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理由。道德和利益的关系理由也是学的基本理由[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正确处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就要坚持做到公正、公平原则。在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坚决杜绝为了追逐利益,忽视道德、践踏诚信、拜金主义的行为,要坚持义利辩证统一,满足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用道义去约束过分的功利欲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借助法律的权威,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才能保证利益的公平分配,人们的道德自律。

2.2 完善制度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制度建设。首先,仅仅靠说教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远远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下的体制机制,为人们提供一套公正、公平、健全的制度机制系统,使人们在规范的制度机制下,进行个体行为选择时考虑到事情的厉害得失,最大程度的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其次,完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缺乏职业道德,制假售假,破化社会秩序等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政府官员自身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不能为了个人私利,期满群众,弄虚作假。

2.3 重视道德教育:

首先,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的道德素养和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即便再有才华,也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会危害社会。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加强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对孩子道德的培育。父母自身也要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其次,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完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和生活习惯。

2.4 创造良好的道德舆论环境。

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人们内心信念以及传统习惯来维护实现的,其中,社会舆论的引导、谴责和监督对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要综合利用以往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当下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力量,传播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文化,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内心的信念和准则,为社会道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儒家的义利观及其价值》,学习时报[J/OL],htt公民教育视角下如何拯救现代社会道德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p://.cn/xxsb/txt/2006-11/14/content_7358417.htm
[2] 王泽应,《论义利理由之为学的基本理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年4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hshxlw/lw31136.html上一论文:阐述如何在动漫游戏城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