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论我国梦背景下社会责任感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72 浏览:15832
论文导读:
摘要: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理由。责任感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有所提及,但教育力度不够,效果不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明显淡化的趋势,其理由有社会、家庭、自我和学校等等很多方面。强化大学生责任感培养是高校目前迫切的任务,应注意教育的策略、途径及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中国梦背景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教育
:A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

4.0033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中国梦,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实现中国梦既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实现中国梦应是每个中国人的话题,但本文仅限于在校大学生,因为第一,笔者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有这方面的责任;第二,在校大学生人数多,2013年毕业生接近七百万;第三,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希望。历史发展规律表明,一个民族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青年,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第四,目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逐渐淡漠的趋势,加强其培养已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理由。
2 理论篇

2.1 责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分内应做的事”

责任是人类社会个体根据社会存活发展的需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社会角色,自觉、自愿接受而且是应当完成的事情。责任的内容是社会的自然存在,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责任不是平均分配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扮演的角色多,角色重要,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就多,也就重大。

2.2 责任感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心”

承担了责任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去实现,就是负责任,就是有责任心。实现了责任,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也就是实现了个体的人生价值。逃避、推卸责任,对责任打折扣,就是责任心的丧失,不负责任。如果不负责任,就会给自己、他人、社会带来巨大地损失和痛苦,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严惩。一个人德行的好坏,主要依据个人自觉执行责任的程度和责任失误的程度来衡量。
2.3 社会责任感就是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对在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对他人、社会所应尽的职责,履行社会义务和个人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律精神和人格素质
简言之就是对社会的责任。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风貌,他所展现的是一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崇高使命,是价值观和理想的高度统一。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的存活的作用。”

2.4 责任感教育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国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现在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责任感教育仍未引起重视,教育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2.5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本应肩负历史责任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有明显淡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2.5.1 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

尽管有文件规定基础教育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然而我们感叹从小学到中学仍是应试教育,小学考个好初中,初中考个好高中,高中考个好大学,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就是少出力挣大钱。我们的大学生,就这样被模式化了。于是不知不觉间,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不合格的人才,身体素质不合格,道德素质不合格,心理素质不合格、没有利人精神,没有团队精神,没有责任感。

2.5.2 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客观,不建全面,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开始凸显个人主义,无视集体与社会的公共利益。凡事从自身出发,以自己为中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对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漠。如学生干部竞选,多数人的直接动机已不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赢得一份辉煌,为自己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入党动机也是一样,带有鲜明的个人功利色彩。择业时,考虑的也是自我多,社会需求少,对国家的社会现象的关注关心越来越趋于淡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觉得社会责任与己无关。

2.5.3 行为上注重权利享受,轻视义务履行

典型的表现就是荒废学业,或拿不到文凭,或有张文凭,并无真材实学。很多学生把“获得一张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论我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作为上大学的目的,然而这些人并不刻苦学习,而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充分享受自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手机、电脑、耳机,恋爱、旷课、不及格......他们向往美好的未来毋庸置疑,但是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忘记了在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记了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义务,忘记了学生的根本责任,往往凸显出对自我不负责任的一面。他们只想花钱,不想挣钱。只想挣钱,不想出力。只想找份好工作,不想自己能干点什么。没有责任心,把父母的钱打水漂,不心痛。有资料统计,近70%学生毕业时突出的感受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心里空落落的。

2.6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有多方面的理由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无忧无虑,所以方言称“立事”晚。上了大学还是个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立事,懂事”即责任感方面,农村穷苦人家的学生略好于城市学生。进入大学,贪图享乐,面对压力,过多关注自己,缺乏认同感,没有人生理想和前进目标,弱化了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社会上不负责任的现象,如官员的不作为,名人的虚假广告或不良行为,医患关系激化,假冒伪劣产品等,使大学生觉得理想信念遥不可及,从而表现出没有兴趣,没有所谓,没有作用的无责任倾向。社会上的功利化倾向影响到家庭和学校,使家长影响到孩子,他们从小论文导读:
就淡化了责任意识,直到大学仍脱离不了功利化影响。目前,高校也存在功利化倾向,单纯追求人才培养的捷径和速度,跟着社会需求跑,把考研、专业课、应用技术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人文教育,忽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导致人才责任感文化的断层。3 实践篇
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日益弱化的目前状况,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其培养的途径、内容和策略应是多样性和开放性的。

3.1 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政治理论课可以设专章专节专题,甚至是专门学科,全面、系统讲授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策略虽是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但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策略,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专题论文,参与集体讨论、演讲,进行自我教育。

3.2 发挥一切学科课堂教学的人文渗透作用

一切学科,所有任课教师都应把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学中应拓宽视野,重视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特别是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将其积极因素融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如先秦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仁政”,忧民所忧,乐民所乐,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四”时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直到今天的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村官……他们的美集中在一点就是为社会做了自己应做的事,为社会尽了自己的责任。

3.3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在西方是从小孩时就开始的专门教育。而在中国则是在涉及到推进政治时才提及公民教育。其实公民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意识,而且体现在所有的社会责任上。公民教育的核心就是责任教育,就是培养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然后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公德意识教育,权利和义务意识教育,与法制意识教育等等。

3.4 学校行政部门针对学生的工作内容力争贯穿责任教育主线

当前高校都在抓质量工程,抓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关键是针对学生学风不浓而开展的,但关键是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浓。如何让大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进而懂得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是搞好学风建设的根本。再如感恩教育,这些年以来党和国家在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在招生录取、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面,贫困学生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感恩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方面,而应想到一种社会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动力。所以高校应进行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

3.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指“具有校园特色的有大学生参与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团、传媒、讲座、沙龙、文化设施、校园环境等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活动会给大学生以自我教育、自我体验的过程,使责任感意识成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意识和规范。笔者所在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特色之一是宿舍管理工作“书院制”。将文化建设引入学生宿舍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来的工作重点之

一、应是通过“书院”进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努力建设责任文化。

3.6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利用社会这个大舞台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范畴,是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行统论我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一的重要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生活背景,不可替代。第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承当责任,只有承担责任才能有愉快的生活体验,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已有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让他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真正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4 小结
在实现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以国家为己任的思想,真正树立起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职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大学教育应担起这个责任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承担起自己活动范围和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的教育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

6.htm, 2011-4-25.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
[3]王继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4]李上献,王媚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长沙大学学报,2010,(1).
[5]杨能山.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3):74-75.
[6]金一斌.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
[7]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1):184-186.
[8]李荣娟,施雪华.公民意识教育正当其时[N].中国教育报,2008-3-11(3).
[9]吴绍芬.视学生发展为本,铸大学生文化之魂——“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10]夏凤琴.高校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作者简介:纪阳秋(1975-),男,吉林辽源人,武汉大学研究生,肇庆学院学生处宿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广东肇庆 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