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文化育人,基于文化视角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07 浏览:59653
论文导读:要性及优越性,从授课方式的创新、学生文化建设的加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构建等方面着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效率的提高及创新大学文化的形成,并反作用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参考文献王尧.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摘 要】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文化视角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文章结合笔者经验,从大学文化角度出发,总结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时间的史中,在时间积淀、外部环境影响及自身努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包含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大学文化体系,是一所大学实现存活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性保障,具有传承性及前沿性。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核心内涵,在立足点、实现目标、策略任务等方面均与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一致性。可以说,大学文化是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高度概况,其具体的文化内容也在思政教育的各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一、创新授课形式,实现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仍沿袭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按照这一方式展开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性的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质量普遍较为低下。从实质上来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实现双向交流的重要过程,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学活动是一项艺术创造,是进行自我发现、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简单地对有关结论进行阐述与展示;而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通过对已掌握知识体系的分析和深思,将讲授的只是转化为自己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获取并理解新知识的目的,是一项主动创造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授课形式,使教学模式实现由单向传授到双向交流的转变,不仅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为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进行大学思政教学时,可根据课堂需求,以热点理由讨论为导入,以学生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形式,并通过课堂讨论、教师点拨等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指导,有效实现双向交流式教学。

二、加强和引导学生文化建设,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文化是大学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分,也是大学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文化的建设,使学生文化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能够提高学生融入大学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应始终坚持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以文化教育为根本立足点、以建设并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为主要目标、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指导”的大学文化体系,使学生文化及大学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此外,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还能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相联系,使素质教育得到更深刻体现。因此,应将学生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体系中,并始终坚持将思政专业知识、教学活动等作为学生文化中的重要组分,做到:以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为学生文化的主要支撑,以思政教学中的相关活动作为提高大学生行为规范性的重要途径,以课余生活及教学实践作为学生文化教育工作效果的检测指标。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大学文化的构建,还能为大学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提供量化的衡量指标,帮助思政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教学改善。
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也成为了学生文化及大学文化的重要组分之一,网络正逐渐成为大学文化存在的主要载体。故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网络引起充分重视,例如可构建校园内部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可在此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学生可在此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改善提供依据。

三、实现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创新文化

思政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时事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理想与信念类情感教育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等,是大学文化进行应用创新的重要实现载体。而大学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政教学课程类型。对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不仅可以拓宽教育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视野,还可为大学文化实现创新性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从多个方面对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例如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人生价值观教育类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类课程等,还可增设与择业、就业、创业等知识相关的一系列教育课程。更为丰富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思想文化的重要性,为形成健全人格与正确价值观提供前提条件,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大学文化具有思维导向性,从这一角度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凝聚意识、激励学生发愤图强,还能发挥陶冶情操及形成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及优越性,从授课方式的创新、学生文化建设的加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构建等方面着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效率的提高及创新大学文化的形成,并反作用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尧.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2] 孙婷.文化育人:基于大学文化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3] 张影.文化育人:从大学文化的视角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75-176.
[4] 夏锋.人的文化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hrsllw/lw43805.html上一论文:探索在体育教学中传承篮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