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老照片”:城市文化记忆媒介呈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37 浏览:94940
论文导读:3月版标题为“追忆'火柴盒'”的照片,该照片是叙述者于1953年在广州私营公共汽车工作时,和全车员工获得车辆生产优良奖后,开车去黄花岗门前所摄,文字部分向读者展示了50年代广州汽车的独特,文字生动形象,简要地介绍了当年广州解放初期的公共汽车交通情况、车款种类、车行及个体经营公司的情况、汽车行业的工人工作状态等,短小
摘要:“老照片”作为一种记忆媒介,是记忆符号的载体,它通过图像与文字可以再现记忆。城市的文化记忆通过媒介刊载之老照片得以再现。这些老照片通过旧时风物、景物之空间符号,以及旧时故人故事之时间(情节)符号,共同建构了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
关键字: “老照片”;城市记忆;媒介呈现;空间符号; 时间符号

每座城市都应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一座城市失去了文化个性就失去了其魅力。城市的文化个性并不是由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组成的,而是由其历史、文化记忆组成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1]而这些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可能会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被逐步冲刷、渐渐消逝。如何将城市记忆留存,需要记忆的载体。
记忆媒介是多样化的,是承载记忆的平台,可以是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也可以是电影、电视剧、电视剧等音像媒介。而“老照片”作为一种记忆媒介,是记忆符号的载体,它通过图像与文字可以再现记忆。本文拟选取广州日报之“老照片”专栏刊载的众多老照片,看看它是如何建构人们对广州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记忆的。

一、媒介中的“老照片”

《广州日报》“老照片”版每周一期,现一般刊登于周日。“老照片”创版于1998年3月,该版面始创名为“老照片的故事”,作为生活副刊“人生”版的子栏目,“人生”版于1998年1月开始征稿,逢周六出版,主要刊载各类生活随笔短文,每期都有固定的话题,包括“情人节”、“再婚”、“”再就业“、”三百六十行“”面对死神“等话题,于1998年2月28日,”人生“版开始征集有关“旧照片的故事”的话题,因此,读者开始关注有关“老照片”的话题。1998年3月21日,“人生”版已有“老照片的故事”专栏。“老照片的故事”在创栏之后,其栏目设置大致有“刊头照片”、“全家福”、“旧时风物”、“流金岁月”、“史海沉钩”、“落日故人情”、“风华正茂”、“故人故事”、“寄给飘零”、“南都旧事”等子栏目。
该版面一直从广大读者征集各种类型的老照片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向读者展示各个年代的老照片,勾起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1998年3月21日的《广州日报》“老照片”版面栏目刚刚创立,编辑在当日版面写着“藏着并不等于忘记。那些满目苍桑的老照片是珍贵的,那些无法复制的历史故事是珍贵的,但在我们眼中,藏在人心中的真情,尤为可贵”,所以我们不仅能通过老照片来了解过去历史,而且能够通过老照片的叙述者来了解与该段历史时期相关的故事。

二、“老照片”中的城市文化记忆

《广州日报》作为一份以广州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媒体,其“老照片”多为广州城市、风土人情及人物在20世纪以来的变迁,从多个面向再现了广州城市文化记忆。

(一)对城市景观及城市现代化进程记忆的媒介呈现

老照片版再现了华南地区(主要是广州地区)旧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包括广州老校如培道中学(现广州市第七中学)、旧建筑如广州市能仁寺招魂塔、沙面等、老字号如莲香楼,还包括旅游胜地的旧时风貌如广州越秀山、白云山等。在该版中与老广州作为题材的老照片相当多,如,在1998年3月28日的“老照片的故事”版面中,标题为“1947年的北京路”老照片,再现广州北京路的旧时风貌,通过文字与照片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到北京路的发展与变化;2009年1月5日的“老照片”版则以“广州记忆”为标题,也向读者展示了40年代的广州旧景风貌,黑白泛黄的照片再现了广州沙面、西濠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景象,以影像形式还原这些景物当时的样貌。近年来,广州城市拆迁理由严重,“老照片”版便掀起了老广州的怀旧之风,于是,读者可以看到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如“爱群大厦”省总工会大楼、南方大厦、珠江、烈士陵园的旧貌,以此维护与传承老广州记忆。“老照片”版还包括其他地区的旧景,比如肇庆的七星岩、汕头市的广州街,北京天安门,但“老照片”版在城市旧貌的取材仍以广州地区为主。
20世纪也是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老照片也呈现了广州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如1998年3月版标题为“追忆'火柴盒'”的照片,该照片是叙述者于1953年在广州私营公共汽车工作时,和全车员工获得车辆生产优良奖后,开车去黄花岗门前所摄,文字部分向读者展示了50年代广州汽车的独特,文字生动形象,简要地介绍了当年广州解放初期的公共汽车交通情况、车款种类、车行及个体经营公司的情况、汽车行业的工人工作状态等,短小篇幅描述了50年代广州汽车行业的基本状况。另外如二十世纪广东水路客运全盛时期的内河运输工具--花尾渡、广九铁路的行车讯号标志双扬旗、广东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辆国产吉普、当年为粤港澳一带所折服的防伪商标“蛇王荣”的“真像伪记” 等。

(二)对城市人情、风情记忆的媒介呈现

广州日报老照片版的主体是人物,以对故人的怀念或歌颂为主题,表达了对照片主人公深厚的感情,属于纪念留影的拍照模式,笔者根据“老照片”版中与人物照有关的照片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对亲人、家人的怀念。在“老照片”版中,不乏缅怀先人、长辈的内容题材,有很多投稿者通过“老照片”版来表达对家人(特别是父母情)的怀念之情,回忆家人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如在2010年10月10日的“老照片”版中,标题为“终身拼搏的父亲”一文展示了作者的父亲年轻时学士毕业时的毕业照、中年时全家福、于1977年春节的拍摄老年照,1986年在老家拍摄的晚年个人照四张照片,通过这几组照片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第二类:对朋友的怀念。包括对学生时代的朋友、战争年代结识的战友、知青下乡时期的伙伴……如在2008年1月6日的“老照片”版中,题为“当兵的人”的文章向读者展示了70年代的士兵风貌,表达了叙述者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第三类:对伟人或英雄的纪念。如在《广州日报》“老照片”版中,1998年12月26日的题为“青年楷模,共产主义战士--纪念温健公烈士牺牲60周年”、1999年4月24日的题为“纪念詹天佑逝世80周年”的老照片,均为对论文导读:人物的不同时期的服饰特征,从而产生了对过去的服饰的印象,在此,人物有着集体记忆的符号,能唤醒并建构公众共同记忆。上一页12
伟人过去事迹的回顾与纪念;再有,2011年10月30日的“老照片”版,一标题为“忆粤剧宗师薛觉先”的老照片,照片叙述者在追忆粤剧宗师薛觉先的同时,也在怀念其家父,该文配有两张黑白照,一张是叙述者的父亲,另一张是其父亲1934年赴吉隆坡演出时与粤剧宗师薛觉先及好友们的合照,文字说明表达了叙述者对薛觉先的怀念与赞颂之情,文中说到“薛觉先为粤剧事业改革、创新及培养后辈贡献良多,鞠躬尽瘁,是粤剧界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他”,叙说薛觉先的一生,洋溢着对薛觉先先生的赞美。
总的来说,“老照片”版中的大合照、个人肖像照等人物照,对叙述者而言,这些老照片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均表达了叙述者对照片中人的怀念之情,向读者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包括对逝去长辈的爱与怀念、战友情、手足情等等,对读者而言,一方面,读者通过老照片接收叙述者所传达的情感,另一方面,老照片中的人物服饰、所处的背景也将成为读者感兴趣的,照片中的人物与叙述者能告诉读者其所处时代的特征,并以此来对过去进行回忆,如题为“终身拼搏的父亲”,读者能从相中看到人物的不同时期的服饰特征,从而产生了对过去的服饰的印象,在此,人物有着集体记忆的符号,能唤醒并建构公众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