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2014′遵义·播州土司历史文化会分组讨论会议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24 浏览:17032
论文导读:学角度上的播州杨氏土司族属理由历史上,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彝族、苗族、仡佬族等等。因此,探清播州杨氏的族属理由,对于研究播州土司文化,理清播州土司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大的作用。何先龙在《播州杨氏族属辨》一文中,运用史学考辨的策略,通过对《吕氏春秋》、《旧唐书》、《水经注》、《贵州通史》、《
摘要:2014年5月16——18日,2014' 遵义.播州土司历史文化研讨会在遵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分为“播州土司”、“播州文化”、“海龙屯”、“平播战争”四个组对播州土司的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讨论。其中,“播州土司组”的与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播州“杨氏土司”进行研讨,并为今后的土司研究建言献策。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遵义乃至整个贵州的土司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 遵义;播州土司;研讨会;分组讨论;会议综述
2014年5月16——18日,由遵义市政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文物局主办,遵义市汇川区委、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和遵义市汇川区政协承办,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协办的“2014 遵义.播州土司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隆重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西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重庆市石柱县民宗委、重庆市石柱县民研所、重庆市石柱县佛教协会、三峡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吉首大学、贵州社科院历史所、《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开阳县文物管理所、毕节市政协、毕节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遵义市酒博馆、遵义市图书馆、《贵州政协报》编辑室,共100余名代表。会议伊始,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铁教授做了《论土司制度与国家管理》的学术报告;随后西南大学历史纪念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二虎教授也做了发言。大会期间,贵州省考古所副所长、海龙屯考古队领队李飞向大会通报了有关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随后,对播州土司的历史分别从“播州土司”、“播州文化”、“海龙屯”、“平播战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本次会议,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共有82篇,分别从历史、文化、社会关系、军事战争、遗产价值等多个方面对播州土司历史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无论从参会专家、论文数量,还是与会人数来看,本次会议都是一次规模较大,成果较为丰富的土司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对深入研究播州土司及其历史文化,以及对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播州土司组”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点评专家4名,提交的论文共9篇。现根据分组讨论时,与会专家学者在“播州土司组”所提交的论文和发言,以及点评专家的点评,对本次分组讨论会作评述。

一、 从历史角度对播州土司的研讨

(一)史学角度上的播州杨氏土司族属理由

历史上,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彝族、苗族、仡佬族等等。因此,探清播州杨氏的族属理由,对于研究播州土司文化,理清播州土司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大的作用。
何先龙在《播州杨氏族属辨》一文中,运用史学考辨的策略,通过对《吕氏春秋》、《旧唐书》、《水经注》、《贵州通史》、《遵义府志》等一系列史志的研究,结合对《杨粲墓志铭》等资料的考证,首先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僰人”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随后,指出了播州杨氏的族属,“非汉族、非氐族、非彝族、非仡佬族”,而是“发源于泸州、南州、真州一带,族属为僰夷即僰人”。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铁教授在点评时提到:“《播州杨氏族属辨》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论证了杨氏土司的族属,是一篇典型的史学考辨文章”。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土司的研究,应当将着重点放在元、明、清三代,并且同当时的社会结合起来。这对于研究播州土司,是有重大作用的。”

(二)关于“杨端入播”的讨论

播州土司主杨氏家族统治播州的开始,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是从“杨端入播”开始的。
叶成勇在《播州“上下杨”与“前后杨”浅析》一文中,主要从杨氏的家谱——《杨氏家传》和地方史志《遵义府志》入手,直接指出播州“杨氏土司”政权,是从“杨端入播”开始的。其指出:“杨端进入播州,根据《杨氏家传》记载,应当是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历经十五世”。同时引用了《遵义府志》的记载:“杨昭为七世祖,始祖杨端入播在唐僖宗乾符三年(876)。”来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陈运洪在《播属真州土司世系演变及其征调活动略述》一文中,同样指出:“杨端入播后,真州土司在杨氏土司带领下,接受朝廷的任命,代代相袭。”
梁正乾在《“平蛮入播”诸将定居播州的几个理由》一文中,明确指出:“‘平蛮入播’是指唐末杨端率领各大姓军队征讨侵占播州的南诏国,胜利后大小将官又迁入并镇守播州、经营开发播州的历史事件,又成为‘随杨入播’,意即与主将杨端一起迁居播州。”同时,文中还提到:“《桐梓县志.土官》载:‘逮僖宗乾符三年,太原杨端应募,率令狐、成、赵、娄、梁、韦、谢七族复之。’”
而另一位学者苏涟在《释疑及其他》一文中,则从“杨端入播”的理由及行军路线两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文中分析杨端进入播州的理由时提到:“‘罗闽叛’,有蔡、宋、康、高引兵反攻不果,罗氏四世孙太旺年幼,弃地逃往川南泸州叔祖家避难,乞援于杨端。于是,杨端所率七姓八姓之兵‘乃诣泸州合江’”。提出了“杨端入播”并非如历史上所记载的,因为南诏攻陷播州,杨端自请入播平叛,进而占有播州。
而从行军路线上,苏涟引用文献记载,对“杨端入播”进行了分析:“‘径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寨’,‘出奇兵’打败彝人,‘子孙逐家于播’。从中可以看到,杨端入播,但并未进入当时州治的今绥阳旺草一带中心区域,而是直接开赴战争的前沿战线,选择了山水环绕,易守难攻的白锦堡作大本营,又分兵在今八里水的高遥山屯兵据守,这完全是应搬兵而来的客家姿态。”
针对上述的不同观点,西南民族大学马庭中教授做出了点评,马教授提到:“研究土司历史之所以有争端,归根结底,是研究的标准不一。研究土司的历史,标准应当有三个:一是当时王朝的任命;二是土司任职时所使用的官印;三是土司办公时的官衙府邸。土司历史从何时开始,应当以以上的三项作为研究的标准。”点评专家马庭中教授则指出:“对于播州土司建筑方面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军事论文导读:,要在贵州高校建立土司研究的资料库,将各界学者的研究成果收集起来,与土司研究会结合起来,实现资料的共享,真正将贵州的土司研究推向全国。本次讨论会从多角度对播州杨氏土司作了深入研究,时间紧凑而内容丰富,精彩迭出,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可以预期,必将对深入研究播州杨氏土司,弘扬优秀的土司文化
据点海龙屯,还应当加大对杨氏土司治所的发掘、修葺和保护力度,使杨氏土司的研究更趋于完整”。

四、 播州土司的研究方向倡议

此次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不仅交流了自身的研究成果,还对今后“播州土司”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倡议,为之后研究的深度化、多元化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范围应当更为宽广、深入

与会专家曾祥铣对“播州土司”今后的研究范围提出了意见,他认为:“有关‘播州土司’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贵州省范围之内,而是应当将‘播州土司’推向全国,与整个西南地区的土司研究相结合。同时,有关播州的土司研究,不应当只着眼于‘杨氏土司’,还应当对播州的‘穆家土司’也进行研究,使‘播州土司’的研究更为深入、完整。”
云南大学方铁教授也提出了指向性的倡议,他提到:“首先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对‘播州土司’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杨氏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朝,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作为中国历史的缔造者,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而不能单纯从‘平播战争’的角度来评议‘杨氏土司’,这样是有失偏颇的”。同时,针对“海龙囤遗址”,方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倡议:“对于‘海龙屯遗址’,可以从遗址的雕刻图案上着手,研究雕刻所反映的当时统治者的心态。例如,遗址上所雕刻的龙图案,其实反映了当时杨氏土司的‘土皇帝’思想。如此,必会丰富有关杨氏土司的研究。”
何烨则从另一个方向对“播州土司”的研究,提出了倡议,他认为:“目前有关‘播州土司’的研究,专家学者只专注于土司史研究,而忽略了对土司建筑、墓葬以及民族服饰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大对建筑、墓葬、服饰的研究力度,同时将它们与当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相结合,使 ‘播州土司’的历史趋于完整。”

(二)建立统一的土司研究平台,实现与外界的对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王兴骥处长在会上提到:“播州土司”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学者大多‘各自为政’”。因此,王兴骥处长希望在会议结束之后,能够在贵州省内联合各高校和各方学者建立一个统一的土司研究平台——土司研究会,作为今后贵州省研究土司的学术机构,以便能扩大对土司的研究,真正实现与外省在学术研究上的对接。
同时,与会学者陈运洪、赵河清等也提出,要在贵州高校建立土司研究的资料库,将各界学者的研究成果收集起来,与土司研究会结合起来,实现资料的共享,真正将贵州的土司研究推向全国。
本次讨论会从多角度对播州杨氏土司作了深入研究,时间紧凑而内容丰富,精彩迭出,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可以预期,必将对深入研究播州杨氏土司,弘扬优秀的土司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