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红山玉龙艺术造型文化内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80 浏览:156092
论文导读: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发现的红山玉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C”形玉龙(图1),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噘,嘴紧闭。鼻端截平,呈椭圆形,有对穿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梭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钩形长髭,尾端呈圆尖形。器体中部略偏上有一钻孔。第二
自古及今,龙一直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龙形象在我国境内的出现大约有 8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的踪迹,主要有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等,其中最为驰名中外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红山玉龙。红山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现的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的龙形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发现的红山玉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 “C”形玉龙(图 1),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噘,嘴紧闭。鼻端截平,呈椭圆形,有对穿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梭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钩形长髭,尾端呈圆尖形。器体中部略偏上有一钻孔。第二种类型是“.”形玉龙(图 2),又被称为玉雕龙、玉猪龙、兽面.形玉饰等,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形体蜷曲呈.形,首部较大,以一对竖立肥大的双耳作为首部的轮廓线,并饰有象征双眼、鼻、嘴的纹饰,身体蜷曲,首尾相对,颈部穿一孔。第三种类型是“璜”形玉龙(图3),其造型特征是:龙体呈璜形,一面雕纹,另面无纹饰,中部对穿一孔,两端各雕一龙首,较长,吻向前伸,上唇翘起,口微张,目做菱形框,身饰瓦沟纹。这三类玉龙的造型形式比较接近, “C”形、“.”形、“璜”形都是以圆形为基本的构型模式,这种独特的构型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山玉龙的形态学研究 随着红山玉龙的考古发现,引发了无数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从形象特征、造型艺术、象征作用、文化内涵等角度研究红山玉龙,发表了无数的观点和见解,可谓众说纷纭、异彩纷呈。 猪龙说。此学说以孙守道、郭大顺为代表,他们认为:红山玉龙吻部前突、前端并列双鼻孔的特征,同时有特大的头部、宽厚的双耳和肥硕的躯体,吻上和眼周还有表现颜面皮皱的线纹多道,而建平“兽形玉”更有露在嘴外的獠牙,这在六畜中唯有猪最近似。红山玉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猪首,是高度概括化、图案化了的猪首形象。萧兵先生也认同此说,他指出“目前鉴定‘猪 (头)形’,还只能是眯缝着的‘卵形眼’,额部与鼻梁细长的‘抬头纹’,撅起的吻,以及决定性的指标:双环形截鼻。这就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纤细型兽 C形器为‘豕首龙’ ”。陈逸民、陈莺也认为“弧形龙、 ‘C’字龙和.形龙,从写实到抽象,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是与猪这种和我们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熟悉的动物有关。我们狩猎猪,畜养猪,食用猪,以至用猪创造我们‘家’这样一个 ‘屋顶下有豕’的文字,说明我们原始先民的生活与猪实在是太紧密了,当红山文化已经出现宗教祭祀和神灵崇拜时,猪自然而然会成为原始先民的通灵之物和权力的象征,这样猪的形象就逐渐演变成龙的形象。可以这样说,龙的形象,是原始农业发达的标志,也是宗教祭祀的需要,当中国古代文明向蒙昧时代告别时,龙的形象就出现了。 ”认同猪龙说这一观点的学者非常多,在许多相关研究著述中都直接用“猪龙”或“玉猪龙”这个概念,由此可见,这一观点的影响之大之深远。 熊龙说。孙守道、郭大顺先生在重新认识“女神庙”中出土的泥塑动物“龙”的形象,以及发现于“女神庙”南部单室内的泥塑着彩的下颌特征之后,认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玉雕龙,有一类以熊为原形,是为熊龙”。郭大顺先生近一步指出“短立耳,圆睛为熊的特征。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积石冢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以圆雕的熊首为装饰的三孔玉饰件,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积石冢上有完整的熊下颚骨,女神庙有泥质彩塑的熊龙下颚,出土多数量、多类型熊的实例,说明红山人有祭熊崇拜熊的习俗。所以目前我们倾向于红山文化.形玉雕龙为熊龙”。朱乃诚也认为“将兽面.形玉饰的兽面理解为熊首比理解为猪首更准确些,它们的年代应在公元前 3360年至公元前 2667年之间,其最初象征的含义可能是熊”。这一观点在学界也比较有影响。 虫形说。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俄罗斯学者 C.B.阿尔金,他认为“早些年提出的红山文化‘玉猪龙’是‘鳃角金龟子、叶蜂和步行虫幼虫期的变态艺术形象’ ”,并进一步指出:“在神话学中,龙(龙的形象)——宇宙的介体——起源理由可能同自然界中存在的昆虫幼虫联系在一起。 ”孙机将红山玉龙统称为“蜷体玉龙”,并指出“蜷体玉龙”的形制与甲骨文中形象的“龙”字接近,这种蜷体玉龙的原形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 “金龟子的蛴螬,屈曲如环,头尾几乎碰到一起;豆象的幼虫也叫蛴螬,却只弯成大半个圆形”;他特别揭示殷墟妇好墓的“玉龙”不但有“角”,还有蛴螬式 “伪足 ”,说明“商龙虽日益神化,但尚未摆脱红山蜷体玉龙及其原型地蝼即蛴螬的影响”。红山文化的虫体玉龙不但体现着蕃育、再生的信仰,而且也可能用来“祷旱”、祈雨。这一观点多是将“虫”的形象或善变的特性与龙形象作对比联想。 鹿龙说。曹雅洁认为 “1971年在三星它拉发现的 C形玉雕龙,为鹿首蛇躯,围身蜷曲,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它可能是萨满在行神事时的佩带,以协助其与神沟通。它们不是现实世界存活的动物,而是经过萨满神化了的通神类神器”。田广林先生也认为 C形龙为鹿首龙,“鹿首龙的头部造型特征为长吻修目,颈部细长,项带由巨角演化而来的长鬣。 ” 蛇说。杨青认为,蝮蛇中的一种“.蛇”是红山文化蜷体玉龙(即.形龙)的原型;而蚺蛇“长身鬣毛而无足 ”的特征大致与三星他拉 C形龙的的造型一致;并提出真龙的原型是“南蛇”。郭晓晖则认为龙是由蛇变来的,红山文化的玉龙很可能是土地的象征,把猪首加在蛇身上,正是他们希望农业和饲养业丰收的象征。 琴虫说。吕军认为红山玉雕龙可能是一种为当时人们所崇奉而今人不知其名的神兽,或是被神化的灵物,是使用其某一部族或部族联盟共同崇尚的一种神物,是红山先民崇拜、祭祀的对象,因此,它不可能是普通装饰品,其更主要的作用是祈求吉祥和护身。并引证《山海经 ·大荒北经》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国。有蜚蛭,四翼。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 ”论文导读:驱使下的艺术符号的创造。所谓艺术符号,就是表现性形式,它以一种不同于客观事物真实模仿的变形的抽象性形式表现一种意味、作用、意蕴。它是把难以言说、不可言说、言说不了的集体无意识用抽象的几何符号形式来表现了。它是将集体无意识客观化形式化符号化了。因而,这抽象的形式符号便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性的象征。人们只能
他认为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形象与兽首蛇身的动物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物,有祥瑞、压邪的作用,随身佩带,以求神灵保佑。并依据牛河梁遗址群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 M4号墓中兽面.形玉饰的出土情况,认为使用者的地位非同一般,这种兽面.形玉饰是身份等级的标志。这可谓是一家之言。 玉虎说。李恭笃、高美璇认为红山“.”形玉龙是玉虎形象,“用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使虎体现得稳重端庄。每件玉虎的神态都是雄姿勃勃。 ”并指出“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玉虎,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们作为出征前悬挂起来的仪式也好,挂在集体活动场合作为永久性的崇拜偶像也好,玉龙、玉虎,一善一恶,一文一武两相对照,确实体现着一种原始氏族社会精神。 ”这种观点虽比较新颖,但有些偏颇,在红山文化中都是同一形制的玉龙同时出现,而非像作者所阐述的那样 “C”形玉龙与“.”形玉龙成对出现。 复合型动物说。陆思贤认为 “C”形“玉龙作半圆蜷曲式,昂首前视,长吻抿嘴,鼻端截平,躯干蜷曲、似蛇形,再细致观察:鼻端似猪,,眼睛似牛,下腮似蛇,突出的是颈脊上面有长鬣,很似马鬃,已是复合体的神话动物”。 此外针对红山“璜”形玉龙,薛志强指出:喀左东山嘴出土的双猪首玉璜,本质上亦为 C形龙和.形龙的变体,其原型应是《山海经 ·海外西经》里的“并封”,即双首猪的形象。饶宗颐也认为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五千年前的东胡亦奉.韦族祭祀时的宝器,是权力的象征。 综上所述,对于红山玉龙的构型动物提出了多种形象学上的解读,可谓见仁见智,各成一说。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直接从象形这一角度,阐发龙形象的原型,直接做一种比附、对比式的研究,而缺少对龙构型形式、抽象作用的探讨。 红山玉龙的形式抽象 红山玉龙是东北先民精神、心理、情感、愿望的物化形式,东北先民把他们的愿望和意志熔铸在他们用玉料的造型形式中,那以玉为原料的艺术造型就既成了他们的神,又成了他们愿望和意志的表现形式。因为他们把转变现实的愿望和意志融入到了他们的造型形式之中,因而那神的意象的造型就极大地脱离了自然原型,而充分显示出自身的造型特征。正是这种极大地区别于自然原型的造型特征才显示出神的意象和神的神秘力量。 红山玉龙是东北先民在“女神文明”文化背景中精心创造出来的意蕴深厚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造型是对猪的形式抽象,换言之,猪的抽象形式被东北先民神圣化为龙。这种形式抽象源自于东北史前文化的女神崇拜的文化模式,在“女神文明”文化模式中,猪是女神的神圣象征,猪崇拜即是女神崇拜,这是一种跨文化、跨民族的文化现象,并且已经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证实。 东北文化有着悠久的猪崇拜的历史:猪与女神并置的现象在东北考古遗迹中一再被发现,查海文化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址、兴隆沟文化遗址中都有葬猪的习俗,这是死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因为猪是女神的象征;猪是东北祭天仪式中的圣物,吃猪肉成为一种“圣餐仪式”;猪是萨满神坛上的重要神灵,得到世人的称赞与崇拜;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就选择在遥对“猪首山”的地点;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我们认为红山文化玉龙是对猪的形式抽象,故而可以称之为猪首龙。在抽象的猪首龙中,它只是保留了猪头的某些特征——它以保留这些符号特征来保留猪的强大的生殖功能,而整个圆形的造型形式却是形式抽象——它以圆形的形式构型,表现猪首龙所象征的大母神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永恒回归和重新开始的独特能力和能量。正是这种圆形的符号特征,它才可以使人和万物死而复生,使春夏秋冬四季永恒循环,使时间回归和重新开始。这样的造型艺术就“把形式永久化”了,红山玉龙形式的永久化是使现实被形式同化为永恒化的神力符号,而同化现实的文化符号是经由艺术抽象创造出来的。 红山玉龙的圆形抽象就是东北先民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理解和模仿。东北先民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这种神秘力量形式化、象征化、符号化,从而掌控这种神秘力量。因此,红山玉龙就成为东北先民心理愿望的一种物化形式,其中投射了东北先民集体无意识愿望。 红山玉龙的构型意味 红山玉龙是以“圆形”为基本构型的造型艺术,而这圆形形式正是东北先民在集体无意识驱使下的艺术符号的创造。所谓艺术符号,就是表现性形式,它以一种不同于客观事物真实模仿的变形的抽象性形式表现一种意味、作用、意蕴。它是把难以言说、不可言说、言说不了的集体无意识用抽象的几何符号形式来表现了。它是将集体无意识客观化形式化符号化了。因而,这抽象的形式符号便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性的象征。人们只能从这抽象的形式中去把握它的意味、作用、意蕴,即把握它的原型。 第一,红山玉龙的“圆形”构型成为女神创造生命的一种原型性象征形式。红山玉龙是对猪的抽象造型,猪作为女神的原型形象征,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显现。猪的肥硕多脂、多产多子是女神巨大生育能力的象征,因此,圆形玉龙的构型形式就成为女神繁育能力的形式抽象,并以艺术构型的形式将其永恒化、恒久化。原始先民创造这种象征符号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对女神的模仿是在以女神的丰乳肥臀的特征带来生育力无限繁殖的结果;并用这种回环形式将那巨大的繁育功能固定在自身符号之中——先民掌握了这种艺术构型符号也就掌握了女神本身巨大的繁育功能。 第二,红山玉龙“圆形”的构型形式是女神创世范型的象征。玉龙首尾相连的圆形形式,成为了宇宙永恒循环的象征形式:“宇宙的这种生命被想象成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来表现的,这就是一年。年是一个封闭的圆圈,它有起点和终点,但是它也有着一种能以‘新’年的形式被重生的特性”。红山玉龙首尾相连的形式成为宇宙周而复始循环的抽象象征,春夏秋冬之后又是春夏秋冬——先民要以这种回环的形式把握春夏秋冬的循环。红山玉龙便这样成为创世的范型符号,这种范型符号具有巨大的魔力,宇宙会以这种范型符号形式循环。掌握了这种范型符号也就掌握了宇宙的循环力量。 第三,红山玉龙的“圆形”构型形式是女神死而复生再创造功能的符号化形式。龙的首尾相连的圆形形式,蕴含着生命的永恒循环,由生到死,又起死复生,“把生与死一概托付于变形,转变的只是形象,而不是质性;变形把不断流逝的时间,扭曲为无头无尾的循环圈,在论文导读:
连续不断的时间流里,前一个生命是后一个生命的因子,后一个生命是前一个生命的蜕变和延伸”。生命诞生于无,最终又回归于无。 第四,红山玉龙的“圆形”构型的是“道”的哲学思想的象征。龙首(即猪首)代表着大母神,圆形代表着运动、循环、规律,所表现的就是大母神及其象征的圆形符号形式运动和循环方式。其实这种符号构型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道。猪首的“首”字和圆形的“辶 ”构成了“道”,当然,当时并没有这个“道”字,但是象征大母神的猪首和象征运演方式(行走)的“圆”形却表示了“道”的含义。猪首和圆形的结合就是“道”的终极原型,就是象征宇宙的运演方式运演规律。这与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先民是在用龙的“圆形”抽象形式在表现对大自然规律即“道”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道”的把握。 红山玉龙是东北先民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当时人们神话思维的精神载体,思想愿望的象征形式,巫术意志的意象符号。东北先民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以这种抽象形式表现了出来。抽象形式就成为他们造型性的特殊“诗性文字”。 *本文是吉林省社科项目“艺术符号的诗性智慧——红山玉器造型的文化解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118)。 张丽红: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