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高中语言教学中国学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61 浏览:70822
论文导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接下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由于种种理由,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割裂了,国学教育一度缺失,直到现在,国学教育终于再度复苏,本文对国学教育进行概述,研究高中的国学教育目前状况、高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及怎样在高中评议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
关键字:高中;语言教学;国学教育
1674-9324(2013)52-0081-02

一、国学教育的概述

1.国学教育的范围。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学问,而目前提到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它包括古代的科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宗教、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
2.国学教育的作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这些高中语言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文明是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基础、精神传统,它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造就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可以说,渊远流长的国学就是中华民族之根,学习国学知识是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对国民性格模式研究的需要。目前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抛弃,很多人一味接受外来文化。其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有选择地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我们才更需要学习国学,对国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提炼。

二、我国高中的国学教育目前状况

1.我国高中国学教育的缺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们普遍欣赏物质的东西,这些物质的东西包括崇尚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飞船上天,还是目前手中用的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人们都十分有兴趣,因为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国学中讨论的东西,人们普遍觉得已经过时了,跟不上时代了,离自己的生产、生活、学习太远了,没有再学习的必要;目前人们也普遍缺乏精神信仰,过度信仰物质,人们追求的是物质的生活,敬仰的是物质的创造,享受的是物质的成果,对于追求精神世界、讲述精神生活的国学知识,人们普遍很忽视。
2.高中国学教育的缺乏。在传统应试的观点里,人们学习的目的非常功利,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拿张好文凭,找份好工作,因此,教育的目标让人们对国学的认识极片面,极不系统,教师不会普遍教学生国学知识,因为和考试没有最直接的联系,也不会告诉学生国学的重要,学生也不会重视国学,因为光为分数学习就已经很忙碌,即使有业余的时间,学生们也会更重视物质上的享受,而不会对国学知识进行钻研。
3.高中国学教育的复苏。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而精神越来越贫乏,人们终于意识到欧洲文明带来成果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人们也意识到自己缺失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可贵的精神,比如坚定的信仰、坚毅的意志、深思的哲学、处事的原则等,人们要重新复苏中国的国学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中,收录大量中国国学题材的文章让学生玩赏品鉴。在高中语言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求。

三、高中国学教育的内容

1.传统的精神美德。我国国学作品常常会讲述古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反思,它们包含很多忧国忧民的思想、廉洁奉功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和平的向往、自强不息的精神、公而忘私的美德,这些对自身精神的要求与崇尚,是国学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给学生很多精神的薰陶。比如《张良拜师》中提出尊师重道的精神,《伦语》中提出克己复礼的道理。
2.传统的人生追求。中国的知识分子通常有两种精神追求,第一种是希望能创一番事业、为国为民、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另一种是希望隐于尘世中,过内心恬静的生活,不愿意受世俗名利的干扰。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直到现在依然是有积极作用的,古人对人生的追求,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也会心向往之。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讲述的就是他们用精神世界抗拒外来民族的压迫,那种无所畏惧的胆识和气魄让今人无比欣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写出那种淡薄名利世界,让人内心产生恬静、淡然的美感。
3.传统的政治理念。中国传统国学中,对政治理念也有阐述,在论语中,孔子提到过仁政的思想,它提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等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在位者能以仁的思想采取政治策略,认为政治就要为民众谋福利,孟子提出过“民贵君轻”的思想,《老子》、《庄子》中提出要顺天意而行的思想,认为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都要顺应一个时代,一个天道,如果逆天道而行,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即使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要求以立法、抚法的策略执正,但是我们国学中要求修身的思想与政治为民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4.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国学作品中,有大量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白居易对琵琶的欣赏正好契合中国古代的思想“说话听音,锣鼓听声”,白居易听的不仅仅是琵琶声,还有琵琶声声泣诉的歌女的命运,陆游的《临安蠢雨初霁》中提到品茶的过程。这些优雅的民族文化就像是珠玉一般点缀在种种国学作品里,古代人对美之鉴赏、美之创造,直到今天也影响现代人的审美观。

四、高中国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挖掘国学的魅力。①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国学的魅力,必须自己先了解国学的魅力在哪里,教师要熟悉国学,能在课本中找到国学内容的精华,比如国学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让学生解触国学的文化。②接合学生情感教学。让学生接触国学作品,并不单纯是将作品直接给学生看,而是要让学生先体验这些国学作品中的情感,在语言作品中,学生只有先体会作者的感情,才会喜欢上作者的作品。因此,在介绍国学作品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在那个历史环境中,作者把怎样的感情留在作品中,比如在介绍《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三国历史引入,在三国归晋后,当时已经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当时的贵族奢侈、浮华,有才干的人因为受门第所限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民众生活困苦,作者在这种情形下,非常向往天然的生活论文导读:学,2006.周扬林.论评议教育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承传.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

3.徐克谦.“国学”中的价值优先观.光明日报,2007.上一页12

,在天然、原始的生活里,人人生而平等,安居乐业。当学生能与作者共情时,就能感受作品的美好。③接合传统美学教学。美好的东西是人人都能体会的,特别是我们华夏子孙,对传统的美好的东西只要有一定的接触,就会有天然的感受,因为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思想,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作品中独特的美感。比如在学习班固的《苏武传》里,教师可以把历史上那个忠君爱国的苏武形象让学生了解。
2.改善教育策略。①让学生动笔。在学生接触大量国学作品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国学的故事,比如在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的文章以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故事进行续编,要求学生进行续编时,要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衣食住行、可以对情节进行更新,对思想进行更新,但是不要出现穿越的现象,然后通过学生们自己交流想象的作品,相互交流、品鉴、修改。②让学生动手。课本中涉及的民俗文化仅仅是国学民俗文化中的一鳞半爪,当学生对民俗文化产生兴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自己去了解。比如在学习《诗经》中的“氓”这一篇时,讲述古代的婚姻文化,那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了解中国婚恋文化的历史,然后集体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在动手的过程里,对中国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在学习对联时,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写对联,然后让学生互相品对联。③让学生开口。中国的诗、词文化有独特的美感,在开口诵读时不仅能让学生加深记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开口朗读时,还能让学生体会汉语独特的韵律、独特的美感。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前状况及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周扬林.论评议教育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承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3]徐克谦.“国学”中的价值优先观[D].光明日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