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管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70 浏览:33222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网络语言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影响;规范管理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善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转。”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了解网络语言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对于当前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据《人民日报》报道,1982年9月19日11时44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一个互联网电子公告板上第一次使用了微笑符号“:-)”。这个由一个冒号、一个连接号、再加半个括号组成的符号,现在已成为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
什么是网络语言,《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对“网络语言”这样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也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狭义上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网络语言。
有社会学家认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带来的新观念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传播的特征。网络世界是一个推崇个性、追求网络语言及其规范管理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创新的世界,有人创造,就会有人欣赏。网络语言轻松幽默的风格,更是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语言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理由。因此,规范管理需要仔细研究网络语言对我们的影响。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通过对全国10多万青年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显示,青年人最爱说“晕”。青年人的十大流行语依次是:“晕”、“有没有搞错”、“OK”、“哇噻”、“随便”、“气死我了”、“酷”、“囧”、“没劲”、“雷”。像“晕”、“雷”、“囧”“萌”等都是最初在网上流行的网语,从网上流传到现实中,说明青年人受网络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一)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

1.网络语言丰富发展了现代汉语

网语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有其存活的空间以及相对固定的使用群体,它的存在自有理由。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本身也凝聚了许多文化积淀。通过语言,人们表达情感,交换观点和认识,共同促使语言走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同样,语言不是静止、停滞不变的,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网语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也不能一禁了之,不仅要区别在哪些场合和时间可以使用,也要区别哪些网络语汇适合吸收进入汉语言,毕竟语言是随时代而不断丰富进步的。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周洪波认为,语言不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简单、封闭的静态系统。事实上,任何新词语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就是必定的,而新语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前几年出现的“理念”、“互动”、“透明度”、“脱口秀”等词语,已被一些汉语词典所收录。所以如今的一些网络新词语,如网虫、、伊妹儿、灌水等,也会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年长的人肯定不适应这种方式,但对青年人来说,语言有了新鲜感。”作为“新新人类”的代表,“80后”作家沈嘉柯认为,网络语言并不会对传统语言产生冲击。虽然网络语言貌似艰涩,实际上不过是以通假、谐音等方式将原有的语言重新表述,依然遵循汉语语法规则,不会从根本上破坏汉语的纯洁性。不过,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看,网络语言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交流信息。网络语言丰富生动又极具表现力,使得人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大显身手,酣畅淋漓且不乏创意和生动活泼,同时还进一步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为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宽松的环境。

2.网络语言丰富发展了大众文化

在以“网络、多元化、现代性”为关键词的当代社会里,以“网话文”为形式、草根书写为特征的文学转型正在悄然发生,网络流行语即是“网话文”中的典型代表。网络流行语现象作为“一种的生活方式的文学”,以社会事实的身份,拉开了网络媒体时代文化转型的序幕。以流行语为代表的网络语言及所体现的公民社会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当前文学转型的重要信号。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鲜明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专注的是个性化的表达,强调以个体为中心的思想和情感宣泄,而这些流行语一般都是“一鸣惊人”,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这些流行语言诞生之时,创造者和传播者往往求新、求异,更注重眼球的吸引力和语言表达后的影响力;这些流行语言反映出的文化潮流具有强烈的求炫、求奇的文化影响心理。网络流行语来源于大众文化,又实现了对精英文化的改造。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对精英文化的另类诠释,更使得精英文化背离了其最初的意愿,向着搞笑、“雷人”、夸张的方向过渡。因此,网络流行语言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主流偏离性。
网络流行语将普通语意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甚至是名言,进行了网络化的加工,变成一种具有特定的文化审美价值、感情抒发价值和消遣娱乐价值的精辟语言,实现了在网络语境中对传统语言的再造。而与此同时,一些经典的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甚至一些“高深”的术语等,经过网络的普及和流行化的再造后,逐渐增添了娱乐、狂欢和调侃的味道,精英文化逐渐走向平民化和普适化,而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从主流文化中吸取养分,成为一道风景、一种特色。近些年的网络热词也呈现某种变化趋势,一开始通过概括新闻事件诞生了“打酱油”、“”等一批热词,渐渐出现一些关于民生话题的词语,如“豆论文导读:不完美的事情,由于无力而郁闷;从发泄个人的压力,到关注公众及不同群体的社会理由,网络热词感知并记录种种社会心理和民间情绪。它选择颇具自嘲和无奈意味的网络语,如“被××”,戏谑性地使用反讽,有的搞笑、闲扯,甚至没有任何作用,如“神马都是浮云”等,形成情绪的传递和集体宣泄。对普通网民来说,三五个字组成的网络热词,
你玩”、“蒜你狠”等,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目前状况和群众的情绪,“楼涨涨”、“楼歪歪”等表现出人们对房价和房屋质量的关注,还有一些人们生活状态的描述,如“恐聚族”、“橡皮白领”等,还出现“很黄很暴力”、“我爸是李刚”等热语,以及梨花体、咆哮体等新文体。
常年关注网络流行语的专栏作家黄集伟认为,在信息透明度增加之后,当人们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由于无力而郁闷;从发泄个人的压力,到关注公众及不同群体的社会理由,网络热词感知并记录种种社会心理和民间情绪。它选择颇具自嘲和无奈意味的网络语,如“被××”,戏谑性地使用反讽,有的搞笑、闲扯,甚至没有任何作用,如“神马都是浮云”等,形成情绪的传递和集体宣泄。
对普通网民来说,三五个字组成的网络热词,通过形象精炼的描述、恰当鲜明地总结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方便记忆搜索。这些热词类似于“点穴”,记录基本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存活状况、希望和无奈。

(二)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1.网络语言影响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挑战汉语规范化。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它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新兴的词语层出不穷。五彩缤纷的词汇和超越常规的语法,如今不仅流行在网络中,而且已经走进现实生活中,给汉语的规范带来挑战。竟然有战士用网络语言写入党申请书,网络语言在青年人中十分流行,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如何对它们进行规范,实在是一个大难题。许嘉网络语言及其规范管理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路在《文汇报》中指出“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汉语规范对语言工作者和教育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2.网络语言影响沟通和语言表达习惯

作家白先勇在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一是受西方语言冲击,汉语被严重地‘西化’,其二就是受到网络等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同化。青年人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但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母语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限制,就可能影响青年人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太大,如不加以约束,不仅会容易影响青年人的语言使用习惯,还将对沟通造成障碍。有人说:“网络语言以其便捷快速的输入策略受到年轻网民的青睐,这可以理解,但是语言的使用应该受环境限制,离开了网络这个平台使用网络语言,有失妥当。”

三、网络语言规范管理的措施

首先,应该尽快制定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网络词语的规范要求等。加强网络立法,从法制上对网络语言进行疏通和引导。对“网语”进行大规模清理与整顿,严禁在网上说脏话,写脏字以及倡议不要生造模棱两可,表意不清的“网语”。
其次,要提高青年人的语文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积极地学习和接收符合新时代规律的网络语言,并可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另一方面又不忽视传统语言的学习,并认真区分两者的使用场合,使用领域,决不乱窜,避开造成语言混乱现象。即应具有深厚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规范意识,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语用能力等。
再者,从思想教育者来讲,应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并引导青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不盲从,因势利导使青年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应转变以往视“网语”为洪水猛兽的旧眼光,旧心态,放开心扉去了解和接受新事物中的合理部分,有效地加强与青年人之间的沟通,从而缩小与他们的隔阂、距离。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随因特网的普及已成席卷天下之态势,其发生、发展都有其特殊理由和方式,我们应从其“双刃性”来准确地认识它,倡导和吸收其精华的部分,限制和祛除其中不利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词语符合规范性的要求,也使语言更加鲜活、生动,适应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