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77 浏览:47784
论文导读:的。如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首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想象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指导学生将自制的纸圆柱侧面剪开,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纷纷说:“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然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有以下体验:
1.课堂上你让一同学讲解一个理由,说了好一会儿也说不出几个字,你让他在黑板上写过程,却写得非常有条理和逻辑。
2.你帮一同学个别辅导时,讲了半天后问他懂不懂,他说懂,你让他说一遍,结果什么都不会说。

3.在观摩课上,你发现有些学生回答理由时不仅普通话好,声音洪亮,而且思路清晰。

这些体验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愿说和不会说,想说说不好、说不出的现象,甚至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理由后冷场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理由,我觉得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以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数学教师也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数学语言进行训练,让学生敢说:表达完整、流利,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会说:表达清晰、条理性好;巧说:表达富有个性,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从教师的言行中形成数学语言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只要求学生“做得好”,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无关。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甚至教师自己出现不规范、不科学语言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如归纳“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2”,而教师读成“长方形周长等于长加宽括号乘2”。这种不把数学符号文字化、数学化的不规范的言行对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严谨,语气要抑扬顿挫,语速要适中,使学生能够听清楚、记清楚,保证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时间,养成深思的习惯,让学生能主动、清晰、完整、流利地口头表述出数学知识。其次,要加强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转化,把动脑深思和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用多种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先引导学生看——同学演示“破十”的过程,摆——自己动手操作“破十”,想——回忆操作“破十”的过程,说——说出“破十法”计算15-9的过程,最后填——填写出两步口算过程中所缺的数。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表扬学生参与到说中来,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9=1,1+5=6,所以15-9=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9+6=15,所以15-9=6。”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的、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述数学知识,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从而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在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多,则儿童形同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披露灵性,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敢说、愿说且说到关键处。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时,我先让参加过游园会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游园会中看到过的情境,然后再用挂图、课件学习主题图,并用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有序地观察:套圈儿的—踢球儿的—赏鱼的—买风车的—买气球的。深入观察后,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猜猜图中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理由”,等等。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数学活动中,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愿意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并收集数学信息,用数学语言提出数学理由。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参加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表达越强烈。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推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然后将各自所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再进行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教师适时补充。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识别。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策略?”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来识别。”“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汉字来识别。”“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颜色来识别。”“还可以从人民币上的图案来识别。”等等。这种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远远多于全班交流,同时也能较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增加说话的勇气,增强准确回答理由的信心。学生在经过自主深思后,认真交流了自己的深思所得,表达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手、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首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想象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指导学生将自制的纸圆柱侧面剪开,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纷纷说:“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请学生大胆地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深思“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论文导读:
、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学生通过有条理地口述动手操作活动过程,丰富了感性认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综上所述,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能力,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