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基于语言顺应论语码转换认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94 浏览:44997
论文导读:suggestedhiswifewearingQIPAO,andhesaid:“inmyeyes,sheiascinatinglikethat.”在语料1中,学生甲在主导语汉语中很自然地嵌入了NBA和wifi这两个英语字母词。因为“NBA”较之“美国职业篮球”这个表达更方便快捷,辨识度高,容易引起共鸣。而“wifi”这个词现指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语码转换是现今社会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既是一种语言机制,又是一种交际策略,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对语码转换的认知,主要体现为它的使用是为了顺应语言目前状况、社会规约和不同的心理动机。本课题是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借助小型语料库对大学生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 语码转换 语言现实 社会规约 心理动机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解释为:“在同一会话中,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语码转换。”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交流者不愿刻意保持一种语码,而不断地交替使用着各种语码,包括标准母语、一门或几门外语、方言、网络语等等。本研究将大学生的语言目前状况作为语料来源是因为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多语能力者,在日常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不断进行语码转换,来实现其诸如表现身份、改善人际关系、表现语言优越感、缓解冲突、娱乐等目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策略。在大量的大学生语言交际语料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种类型:语际间语码转换,语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这些转换的准确使用能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顺应语言实际、社会规约和特定的心理动机,以此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或作为一种语言顺应理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 as a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基于语言顺应论的大学生语码转换认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功能的过程,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这里,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
在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其中,变异性是指语言选择的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协商性是指选择的过程不确定,需要不断协商。而语言的顺应性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选择可协商的语言和策略,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变异性和协商性是基础,为顺应性提供实质内容;而顺应性是语言表意功能的发挥,是语言选择的功能性指向。Jef Verschueren还从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四个维度对语言顺应论进行分析。他认为前两者规定顺应的范围,后两者分别指出顺应的动态特征和涉及的心理因素。何自然也将语言顺应论作为他的“语用三论”之一,强调了交际者在实际的语码转换过程中对语言实际、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的主动顺应,以此体现了动态性这一顺应理论最本质的特征。

三、大学生语码转换语料库建设

语料库的建设历时八个月。语料全部来源于大学生真实的日常语言交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50%来自自设的问卷调查,学生凭借记忆将调查内容摘录下来;40%来自学生随机获取的交际记录或刻意观察的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剩余10%来自学生的书面语或网络对话。为了保证语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受试者包括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土木、会计、旅游管理等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学生,选取比例一样。
在所收集的120条有效语料中,有97条出现语码转换现象,其中涉及汉语与外语的转换,汉字与字母词的转换,汉字与网络语、数字词、特殊符号的转换等。

四、大学生语码转换的顺应分析

(一)顺应语言现实

语码转换中有占主导的语言,也有嵌入的语言。但是语言现实是主导语和嵌入语之间往往并不一一对等,或者即便有相似的对应表达,但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迫使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动态地顺应这一语言现实,用一种语码来弥补另一种语码在某一表达和概念上的空缺。这种语码之间的有效转换,能使交际者顺利而高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这种为了顺应语言现实而进行的语码转换在大学生语言交际中颇为常见。例如:
语料1: 学生甲:今晚NBA最后一场,去食堂看吧!
学生乙:不用这么麻烦吧!找个有wifi的地方,用手机看啊!
语料2:William is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At the party , he suggested his wife wearing QIPAO , and he said : “ in my eyes, she is fascinating like that .”
在语料1中,学生甲在主导语汉语中很自然地嵌入了NBA和wifi这两个英语字母词。因为“NBA”较之“美国职业篮球”这个表达更方便快捷,辨识度高,容易引起共鸣。而“wifi”这个词现指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目前汉语中没有一个简洁准确的词来表达它的意思,所以交际者只能利用语码转换来实现他的交际目的。语料2是学生在书面表达中的一段话,句中“QIPAO”一词在英语中可以对应为“cheongsam”一词,但这个词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词意也不完全一样,所以为了顺应这个语言现实,学生只好用汉语拼音来代替,既实现了交际目的,又消除了对cheongsam这个词的理解难度。

(二)顺应社会规约

对一个语言使用者来说,语言的表达都必须受到社会规约的限制。这些规约虽然不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但它们是一个社会在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教育变迁后约定俗成的规范和道德体系,它无时无刻地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包括语言)。这就使我们的语言表达与其相论文导读:李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科技信息,2010(14).李冬艳.大学英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动因.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陆颖.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王晓燕,王俊菊.同伴互动语码转换研究——基于英语学习者的课堂口语语料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冲突和背离时必须动态地做出调整,进行有效的语码转换,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有时当我们不得不谈论到某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我们就必须委婉而巧妙地嵌入另一种语言来代替主导语,这样既实现交际目的,又避开与社会规约相抵触,使交际双方都心领神会,自然和谐地完成交际。大学生由于接受了长期而正统的教育,理应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所以在交际中不断利用语码转换来顺应它。例如:
语料3:学生甲:昨晚的“康熙来了”你看了吗?
学生乙:没看,不喜欢!尤其不喜欢那个主持。
学生甲:但是小S不错啊,很sexy。
在语料3中,交际者谈到了别人的隐私这个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公开场合谈论这种话题是有所避讳的。人们一般不会直接表达出这种意思,而是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嵌入了英语的表达,避开了谈论此类事件的尴尬。而当谈到女性的外形时,交际者也没有直接使用“性感”这个汉语,而用“sexy”来代替,也是出于对相对保守的社会规约的考虑。

(三)顺应心理动机

语言使用者通常都是带着一定的交际目的来进入交际过程的。所以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中,当主导语言的表达无法准确地实现其交际目基于语言顺应论的大学生语码转换认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时,交际者就会使用另一种或多种嵌入语来辅助表达,以顺应某种心理动机,如趋吉避讳、制造幽默、表明喜好、缓解冲突、缩短心理距离以及直接或者间接拒绝等。例如:
语料4:在新的一年里,愿你好事接2 3,心情4春天的阳光,生活5 6色,偶8点小财,烦恼到9逍云外,接受我10全10美的祝福。
语料5: 独眼龙: 你好啊。
风儿:hi。
独眼龙:5646,我们聊聊吧。
风儿:聊什么?
独眼龙:请我哈9。
风儿:SJB!
语料4是学生收到的一则祝福短信,短信中频繁使用汉语和数字谐音进行语码转换,来实现发送者制造幽默、体现创意的交际目的,也有效地渲染了新年轻松愉快的气氛。语料5是两位学生在聊天室中的对话,风儿用“hi”而没用 “你好” 来回应对方,或许是因为他正在忙着,也或许是不愿回应对方的一种敷衍。接着独眼龙将“无聊死了”转换成“5646”这一网络语言,更能表达出无事可做的心情,也体现了大学生在网络语言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活跃程度。最后风儿用SJB(神经病)来结束对话,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强烈反感和拒绝继续对话的意愿。由此两例可见,语码转换在交际中对特定心理动机的高度顺应,使交际双方以最佳方式获取对方语言所承载的意图和态度。
五、结语
本课题是基于小型语料库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在语言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的研究。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探讨了语码转换存在的必要性。除了上文的语料举例外,在我们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大学生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的其他特征,如语言文学、英语、日语专业的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最高,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的敏感和对各种语言的使用更加娴熟。而女大学生较之男大学生而言,语码转换的频率也更高,从心理动机来看,说明女性对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加渴望,她们对语言的借用能力高于男生,所以更加享受语码转换过程中的语言优越感。此外,语言情结和角色关系的转变也会导致语码转换发生。例如,学生中的老乡见面使用家乡话的占80%,而仍然用普通话的只占20%。同学之间的交际语言比较随意、生活化,而跟老师的交流就比较严肃庄重,甚至有专业性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变迁,语码转换作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交际策略,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语言使用者喜闻乐见,顺应着他们不同的交际目的,从而充分体现语言的时代性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Collins.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CCELD)[M].London and Glasgow:Collins,1987.
[2] 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New York,Sydney,and Auckland:Arnold,1999.
[3]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9-135.
[4] 李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J].科技信息,2010(14).
[5] 李冬艳.大学英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动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 陆颖.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7] 王晓燕,王俊菊.同伴互动语码转换研究——基于英语学习者的课堂口语语料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
[8] 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0(4).
[9]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1] 王瑾,黄国文,吕黛蓉.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2004(4).
[12]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3] 黄进.网络语言符号说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159-162.
[14]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