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王小慧:无边界艺术人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43 浏览:9785
论文导读:
五年前,采访过艺术家王小慧,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忙碌,起床后接待一名法国艺术家,之后接受我的采访,在采访的几个小时内,电话短信不断,当我晚上近八点离开王小慧的工作室时,尚未吃晚饭的我已经饥肠辘辘,而此时的王小慧还未曾吃过早餐和中餐,又忙着去面试“同济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的应聘者了。她几乎把生命的每分钟都做了安排,连吃几口饭都觉得是浪费时间。这是怎样一个“铁打”的女人啊。
一晃五年,期间也不断听到王小慧的新闻,策划了大型行为艺术“2010梦想计划”,直接参与者逾万人;2010年上海世前王小慧创立的TIMAC团队在国际竞标中获胜,成为上海世主题馆之“城市足迹馆”的总设计团队;2012年在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举办大型展览“花非花,穿越时空的对话”,2013年8月又出版了新书《无边界——王小慧跨界艺术札记》……9月,在美丽的苏州,“王小慧艺术馆”隆重开馆,我也受邀参加了开幕式,观赏着让人惊艳的艺术馆,望着王小慧优雅而忙碌的身影,我又有了再访王小慧的想法。只是如今想要再次挤入她的时刻表,找个完整的时间好好聊一聊,更难了,因为她更忙碌了。
直到一个月过后的一天,王小慧的助理俏然发我“微信”,说王老师病了,是阑尾炎,需要停下工作治疗休息。我心头一凉,以为约的采访又要一拖再拖,不料,俏然却说,王老师不愿闲着,正好可以帮你安排个时间采访一下。就这样,我再一次走近王小慧。
艺术已成为第一本能
“会不会有点后悔呢?太忙碌了,累得都生病了。”在询问完她的病情后,我又问她。
“这已经成了生活习惯,改不了了。”王小慧淡淡地说道,有些疲惫。“我的胆结石已经很厉害,有好多个,就是因为吃饭不规律,早饭总不吃造成的。道理我也都知道,但就是一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了,睡觉时间也很晚,觉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就在那儿使劲做。”在王小慧的时刻表里,工作和生活是没有边界的。
一位德国记者曾感慨:“在她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惭愧,觉得自己至多只不过是个中等水平的人,而且无可救药地懒惰。”不过,换个角度想,也会疑惑,她哪来那么大的能量能如此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不顾身体地工作呢?
“在她身上有一种东王小慧:无边界的艺术人生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西比生命更强大,同时也使她的生命比死亡更强大,那就是艺术。”哲学家周国平对王小慧的总结一语中的。
1986年王小慧获上海同济大学研究院建筑学硕士,1987年获德国卡尔·杜伊斯堡政府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德进修;1987年开始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美好的生活正在开启,不料天意弄人。1991年10月,王小慧和先生俞霖遭遇了车祸,俞霖伤重逝世,王小慧重伤住进医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王小慧从昏迷中醒来以后,几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相机自拍,尽管悲痛欲绝,尽管身体羸弱,她还是毅然用相机拍下自己惨不忍睹的情形。
摄影已成为王小慧的第一本能。“9·11”时,王小慧正巧在纽约,住在离帝国大厦一百米左右的旅馆里。当时世贸中心被炸,恐怖分子预告下一个目标是帝国大厦。一天晚上,人声嘈杂,警方突然发布帝国大厦将被炸的警报,组织这个地区的人群疏散。听到消息后,王小慧匆忙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照相机和笔记本往外逃到大街上,跟着人群往河边方向跑。许多人在哭,也有许多人在打手机。王小慧一边跑,一边还不顾生命危险,用照相机和录像机拍摄下这些场景。
经历了几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王小慧对于死亡、对于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她看来,一个人生命长短不是最重要的,“生命的作用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痕迹,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好是我的艺术。经历过死亡的威胁,我深感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发誓要对我的生命负责,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为虚名或无谓的事而消耗光阴。”
“珍惜每一天”,一直是人们挂在嘴边的话,然而很少有人像王小慧那样“珍惜”到把分钟都掰开来花的。拍照、拍电影、写书、办展览……从痛苦的深渊里跋涉出来后,王小慧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2001年,王小慧回国担任同济大学教授,又开始了上海、德国两地奔波的日程。有一位德国漫画家把王小慧的头画成一只大闹钟,说她一辈子做了他们七辈子的事。
随着王小慧才华的显露,她也越来越有名,更加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几年前,瑞士圣·莫瑞兹大师艺术节授予她“明星艺术家”奖,之前获此殊荣的大部分是已去世的顶级艺术家。
作为一个喜欢纯粹的艺术家,是否会介意“明星”的称谓呢?
“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明星’这个词,说明你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名利是大家给你的,就有一定责任回馈社会。”王小慧回应。
不过,王小慧也坦言,很怀念1995年至2000年那段时间,“那是我最自由的时候,想到哪里就去哪里,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束缚的那种状态。我也没有特别刻意地去创作,但作品自己像流水似地源源不断。那是精神上最自由的时候。现在至少外来的限制特别多,但没办法,所以我现在挺留恋当时的生活。”
虽然已经推掉很多的活动,但是邀请还是源源不断地飞来。责任感以及人情有时也让王小慧有些不堪重负,多了层困惑,而这次生病或多或少也让她有所感触,“当时病的那天晚上,我还在给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做报告,当时做报告时就很疼,但我坚持下来了。这两天本来有好几个重要活动。当时觉得千万得坚持住,因为答应人家了,我总觉得人是相互的,不能你赞助了我,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去。但是事实上真的有什么万一,第一,大家也都能理解,第二,离了谁,地球也照样转。所以有些事不应该看那么重,好多事可以简化,可以看穿一点,不能太认真。”
随心所欲地跨界创作
王小慧艺术馆位于苏州最繁华的老城区平江路上。将“丁宅”改建成王小慧艺术馆,是苏州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旨在通过引进国际文化名人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起引领与示范作用。在国内,政府给一个在世的艺术家建馆还是比较少见的。建筑师出身的王小慧亲自主持设计艺术馆,参与“鸟巢”设计的瑞士建筑师Erich·Diserens先生的印论文导读:
西诃设计事务所具体执行。走进这座古典庭院,只见静谧的荷塘里“亭亭玉立”着王小慧的不锈钢荷花装置,展厅里,陈列着王小慧的《花之灵·性》《我的前世今生》《粉面桃花》《女人的上海花园》等摄影系列,以莲蓬为视觉元素的装置,“10000个梦”装置……温暖的阳光透过质朴的木格窗,轻柔地抚摸着这些展品,也投映下妙曼的身影,如同古旧的时光穿越而来与当代艺术共舞一曲。同时,这里不仅仅是王小慧的个人舞台。在开馆的第二天,王小慧艺术馆就启动了“创意先锋:未来设计师培养计划”,为培养青年设计师与本土设计品牌搭建平台。此外,艺术馆还将不断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过来做讲座,办展览。
在艺术馆的开幕活动上,举办了一个跨界艺术的论坛,近些年,王小慧的“跨界”之行令人瞩目。将百年老宅的传统格局与当代艺术馆功能要求的融合就是一次很现实的跨界实践,艺术馆内陈列着的摄影、雕塑、装置、影像以及新媒体等作品,都是优秀的跨界作品。王小慧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在中国艺术家中可谓是最早的一位。在王小慧艺术馆中,随处可见国际品牌的痕迹,且都融入到作品中。王小慧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国际品牌的活动上,近日,在TOP·Marques上海国际奢华生活博览会上,王小慧与爱芙哲珠宝(国际)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慧”系列艺术珠宝首次亮相,惊艳全场。
“我是个很重感觉的人,人生的重大决定和选择,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我不喜欢可以一眼看到底的生活,我喜欢永远的新,永远的变化,永远的已知中的未知。”王小慧如此界定自己。外表柔弱、娴雅的王小慧内心还住着另一个女人:那是一个疯狂的,喜欢单匹马、走南闯北的女英雄。这样的火的热情和水的宁静相融的王小慧,在艺术上的创作也势必是无边界的。
“我觉得喜欢做就做了,首先要有创作,做到自己觉得还满意,然后拿出来,公众喜欢就很幸运,如果有人愿意花钱买你的作品,你能靠艺术来生活,我觉得世上没有更好的事了吧,至少在我眼里是。我是比较自由的艺术家,不喜欢把自己框在一个框里,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而且能够驾驭这种自由的艺术家不多。”
“你可以提倡要追求艺术、不受金钱的诱惑,因为不愁吃不愁穿,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人也会这么反驳。但事实上,在遭遇车祸之后,无生活来源无医疗保险的王小慧还是毅然放弃回大学当教师的稳定职业,而选择做一个自由艺术家。“二十几年前我拍人体,拍了一系列很观念性的作品,很多人看好,要继续帮我出书,要给我办展览,有人开始买我的作品,可是我没有继续,而是转向抽象摄影。那时根本就没有人对抽象感兴趣,我的抽象作品好多年放在地下室不见天日,但我仍在大量拍摄。所有人都觉得我疯掉了,怎么可能?如果要跟着市场走的话,可识别性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从来都是自己喜欢什么拍什么,我的创作不是为了市场而做的。我不是市场奴隶。”对于王小慧而言,宁愿卖不掉作品,也不要用自由换来的名与利,宁可放弃商业成功也不要委屈自己。因此随和的王小慧也有着她的“执拗”,为了创作的自由,她曾选择和一个国际上特别大牌的艺术经纪人中止合作,这在许多艺术家看来“太傻”了。
艺术领域是相通相融的,但是真深入下去,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跨界艺术,跨得好是天才,万一跨得不好,就会被认为是江郎才尽而转行,或被认为是不务正业。那么,王小慧如何有那么多的自信不断跨界呢?
“在德国,我只读了一年电影学院,而且是客座学生,但我拍的艺术短片《破碎的月亮》获得了奥地利布鲁登兹国际艺术电影节特别奖等几个电影大奖,全校所有的学生加起来几百人都没有人得这个奖,我只不过是一个旁听的外国人而已,那你说自信有还是没有?”王小慧微笑着说道,同时她告诉我,这份自信也来自于父母经常给她的鼓励,“从小到大来自周围的认可的积累就形成了自信,认为自己做事情不会做不好,当时我把大学职位辞掉,也不知道当艺术家挣不挣到钱,很可能交不起房租,但我确实挺自信,我觉得我就是去端盘子,也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员,会拿到很多小费的。包饺子,我可以一个人擀皮,六个人包,别人都是一对一,我一对六;做烙饼,所有人觉得我做的最好吃。我做事又勤快又麻利,我又很友好,老板肯定喜欢,这些都是自信。”
游走于中方西方、各个艺术门类的王小慧是特立独行的,她不属于任何艺术圈,也不在乎别人按圈里的规则如何评价她。“只要自己认准了,我就会去做,不会受外界左右,艺术家要有独立性。”
我的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相比艺术上的一帆风顺,王小慧的人生经历可谓太过曲折。每次看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中讲车祸那段,我都会禁不住流眼泪。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度过那段欲语泪先流的时光的。痛失最爱的人,自己又是重伤,面对着以后可能要坐轮椅的命运,这样的每分每秒,需要怎样的勇敢与坚韧才能跋涉出来呢?
但王小慧做到了。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在公众场合,在媒体上,也会看见王小慧看似平静地谈起这段经历。只是,有时我会想,旁人只是观望都会为之心疼,王小慧再次回忆、再次述说,内心是否又会掀起波澜、隐隐作痛呢?
王小慧有些无奈地坦言,她其实是不太希望谈以前的事情的。“记得有一次在杭州一个电视台录节目,现场有很多观众,当时我鼻子受伤,经常出血,我就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说,希望你们不要提任何让我伤心的事情,结果他们一上来就放歌剧《阿依达》的音乐,就是我和我先生出车祸时放的音乐,那段音乐车祸后我是从来不听的,一听到那段音乐我马上会哭的。当时,节目中,我马上流鼻血了,只好暂停休息。电视台有时就想煽情,出效果。后来我知道有观众写信,骂了电视台,说这样很不人道。”有人觉得王小慧爱说以前的事,事实上,王小慧:无边界的艺术人生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的“偏爱”。“刚拿到一个采访提纲,关于青春万岁的主题,必须要回忆很多年轻时的事情,那些对我来说也是蛮遥远的事情了,这些年我做了很多新的事,这些事关心我的人也不一定了解,所以我希望采访能加一些现在的内容,一般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不要多说过去的事。”
“你的经历那么传奇,是否会担心人们对你人论文导读:一。王小慧的作品中有很多“我”,她的形象,她的思想,她对生命的感悟。如今,她更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社会,把个人或一群人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展现。至今,王小慧还没有重建传统作用上的家庭,她完全嫁给了艺术。王小慧自称,“我的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在她眼里,何为“行为艺术”呢?王小慧淡
生经历的好奇盖过对你艺术作品的关注呢?”我问她。
“我觉得也没关系,因为像我这样的艺术家,艺术和人生是分不开的,所以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对理解我的艺术也有好处。”
艺术作为自我疗伤的心理医生,伴王小慧一点点走出感情煎熬的苦海,同时,痛苦也成为艺术的养料,不断给她创作的灵感。
王小慧把为她的安思佳的故事写成了故事片剧本《燃尽的蓝蜡烛》,感动了许多人。在德国的一次文字朗诵会上,王小慧与她妈妈的故事,让很多男人都落泪了,他们对她说,“我们德国人很少流露感情,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你的故事太感动我们了。”
通过王小慧主持的各种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王小慧的作品,国外的人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鉴于王小慧在推动中外交流上的贡献,德国政府特别授予王小慧“德中友谊奖”,她也被香港《凤凰周刊》评为“影响世界未来华人榜”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王小慧的作品中有很多“我”,她的形象,她的思想,她对生命的感悟。如今,她更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社会,把个人或一群人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展现。
至今,王小慧还没有重建传统作用上的家庭,她完全嫁给了艺术。王小慧自称,“我的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在她眼里,何为“行为艺术”呢?王小慧淡然地回答:“就是艺术人生,人生从头到尾都是艺术。表演一两个小时给别人看的行为艺术,是一种表演。我的行为艺术是给我自己做的,当时我做‘九生’系列,每个小时拍一次影像,拍花开花落的过程,拍了十天十夜,这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我的整个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很艺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会那么做,因为太累了。重阳节,我给我妈妈写信,因为她耳朵听不见,我觉得这些也是一些广义上的行为艺术。”
也许只有用“艺术人生”才能解释王小慧对于艺术近乎痴狂的爱恋,对于人生透彻到肌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