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舞台灯光与音响艺术魅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46 浏览:20263
论文导读:请刘雪庵创作了一整套乐曲,用管弦乐队演奏,到“雷电颂”一节,则金鼓齐鸣,势如排山倒海,把戏剧行动和观众情绪一起推向,曲折地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这是用配乐来阐释主题。戏曲音乐,由于已经跟动作完全融为一体,解释功能反倒不那么明显了。但有些现代戏,像《智取威虎山》、《骆驼祥子》等,在音乐程式上创新
在当代舞台美术中,灯光与色彩也许是舞台效果最有力的表现手段。灯光的表现力是在舞台进入室内以后才被发现的,最初只是用于照明,后来随着灯具和调控技术的进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灯光还可以用来创造环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解释剧情。阿庇亚认为,光可以把景物组织起来,并赋予它生命。
在现代舞台上,灯光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按用途分,有照明光、形象光和情绪光三大类。按光源和形状分,可分作平光、侧光、顶光、圆光、闪光等数种。按颜色分,种类就更多了。借助于现代灯具和调控手段,导演可以把五颜六色的光,投射到舞台的每一个角落。而光与色又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样的自然色,在不同光线的映照下,会呈现出许多变化来,所以每一种光,就有了强弱、冷暖之别。光的色彩、亮度、落点、配合不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大不相同。同样一束绿光,打在植物造型上显得生机盎然,打在人物身上就有一种怪异诡秘的感觉。举凡光的色彩、亮度、分布、切换以及光源、灯具等内容,都属灯光设计的范围。
明暗强弱的亮度对比和急剧转换,有三个作用:一是凸显室内外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二是揭示人物紧张、恐惧、纷乱、痛苦的心情;三是评价和解释人物的行动。灯光与闪电都是对黑暗的反抗,在话剧《雷雨》中分别隐喻着四凤和蘩漪,但一个软弱一个刚强,而后者更适合这种天气,也更具破坏力。虽然灯光和闪电是自然景象,但在艺术家手中却具有了解释的功能。
光的解释功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影片《桑树坪纪事》中,都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灯光和色彩的运用。在“围猎”、“杀牛”等几场戏里,以大片蓝红光的强烈对比和明暗转换,突现出村民们的热烈与冷酷、愚昧与凶残,而导演的愤怒与悲哀、深思与评判,也借着光与色尽情地流淌在舞台的布景道具上。与其说它是事物的自然属性,不如说是一种主观投射,更多地表现了设计者对剧情的解释。这种包含着艺术家的生命体验,能够引起观众深思的用光,是令人难忘的。而有些内容贫乏的所谓“形象工程”剧目,戏不感人,只好以灯光炫人眼目,最终是站不住的。
当代西方许多著名的舞美设计,都以灯光和色彩方面的创意而脍炙人口。捷克舞美设计师约瑟夫·斯沃博达为欧美一些大剧院所做的舞台设计,如《特里斯坦与依索尔达》、《真正的人》、《等待戈多》等戏里,创造性地运用了光柱、光幕、“绳幕”、镜子,以及各种电影手法进行景物造型,努力营造“心理空间”,追求诗意,具有强烈的主观抒彩,影响极为深远。
和灯光异曲同工的是音乐、音响、效果舞台灯光与音响的艺术魅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常被导演用来渲染气氛,解释剧情。1942年《屈源》首演时,导演请刘雪庵创作了一整套乐曲,用管弦乐队演奏,到“雷电颂”一节,则金鼓齐鸣,势如排山倒海,把戏剧行动和观众情绪一起推向,曲折地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这是用配乐来阐释主题。戏曲音乐,由于已经跟动作完全融为一体,解释功能反倒不那么明显了。但有些现代戏,像《智取威虎山》、《骆驼祥子》等,在音乐程式上创新较多,有些段落的解释性就稍强一些。
景物造型是为了给人物营造一个行动的环境,而有些环境因素如雷鸣电闪、风雨人声、鸡鸣狗吠之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陈列到舞台上,只是在需要时由专门人员,用特殊的材料或设备,现场制造效果或播放录制好的音响。这些音响和效果,既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支持动作的作用,音响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把人物内心极度的恐惧点送给了观众。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我们将视线移至21世纪的现代舞台时,我们不得不惊叹,舞美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入戏剧已经成为当我国戏剧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当今的舞台上,现代化的灯光、音响、道具、布景、化装、服装筹,其使用效果足以让人们眼花缭乱,先进的舞台机械、全电脑的操作系统、电动吊杆、自动灯架等等,大大节约了人力和体力。平地舞台、野外舞台,也升级为伸缩舞台、升降舞台、旋转舞台,甚至包括影视手段的投影、录像,纷纷出现在戏剧之中。
艺术与科学技术越来越密切的结合,证实了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预言:“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责任编辑 王一亮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yl/lw9672.html上一论文:探讨网页艺术设计的目前状况与发展趋势